论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构建

2018-11-25 06:41内蒙古艺术学院范红梅
办公室业务 2018年23期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用户

文/内蒙古艺术学院 范红梅

早在2003年时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就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并认为智慧图书馆的特点是不受时空限制、不受地域限制、能够感知并且移动的图书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宗旨是方便读者、以人为本。与此同时,学者也提出智慧图书馆要具有全面智能、广泛互联等特点。因此,智慧图书馆可以让读者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搜索资料与图书。智慧图书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图书馆的智能化。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运用智能技术,结合云算法、RFID技术等,以促使图书馆从设计、施工建设到服务与管理过程实现智慧化。因此,本文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以建设和管理智慧图书馆,从而实现用户与智慧图书馆互动互联。

一、大数据

(一)大数据概念。数据的定义是一种观察结果或者是一种既定的事实,既可以表示为对客观事物的归纳,也可以表示为原始素材。数据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文字、视频,还包括声音、虚拟信息等。而大数据的定义也是基于数据的基础上而定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领域每天面临着数以万计的数据,例如:目前的互联网公司、物流公司以及金融公司等,每天都在更新新数据,维护旧数据,而这些数据一旦泄露就会成为“数据灾难”,例如:著名的Facebook的用户数据泄露,美国五角大楼泄露的18亿条用户信息等等,“数据灾难”一旦发生就会产生不可想象的结果。大数据在2011年被麦肯锡公司所提出,这时大数据才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相比,除了数据量大外还具有许多其他的特点,例如:大数据的无结构性,并且是能够被分析利用的数据,因此大数据的需要全新的体系架构以满足大数据量的储存和分析。

(二)大数据特点。目前,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原来的设备和软件并不能满足对大量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而大数据不仅有数据量大等特点,还具有其他的特点,综合来说,大数据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Volume,指的是数据量巨大,传统的数据以T为计量单位,而大数据最开始的发展单位就为P,即1P等于1000T,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为E,即1E等于100万T,目前计量大数据的单位为Z,即1Z等于10亿个T,目前大数据的计量单位还在发展;(2)Variety,指的是大数据的种类繁多,不仅包括图形、声音等,还包括文字、虚拟浏览信息等,其中大数据的数据可以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甚至是半结构化数据;(3)Value,指的是大数据的数据为可利用的有价值信息,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信息每天冲击着人们的知识储备,大数据信息分析利用对公司发展乃至国家竞争都是一种挑战;(4)Velocity,指大数据的更新速度快、实时信息,在目前的信息时代,数据每天都在更新,数据的时效性也相对很高,这是大数据不同于传统数据的一个典型特征,在目前技术手段下,无论哪个垄断公司只要能高效地处理了如此大量的数据,就能够驾驭该行业的统治地位。因此,大数据的发展对人们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潜力。

(三)大数据应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目前的时代人们可以满足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买的东西、想看的数据等。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大数据构建的购物平台、智慧图书馆等,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满足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目前很多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信息构建专门的数据库,对所有读者进行精准分析,熟悉每个读者的阅读喜好,包括书籍的种类、书籍的作者等。国外的大数据智慧图书馆一直早于国内,最早发展大数据智慧图书馆的是哈佛大学图书馆,在2012年的时候,哈佛大学图书馆将其图书馆的书籍进行电子化存储,对个别分馆的电子书籍对外开放,以满足大众可以下载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而国内最早发展大数据智慧图书馆的是2013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从数据挖掘和用户喜好分析等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以50位学者为中心的知识关联网络。图书馆的数据不仅包括读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还包括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周期、阅读偏好等方面,通过对用户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够定期推荐给读者喜爱的书籍,这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读者阅读活跃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大数据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的应用

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是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利用图书馆的用户的信息来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框架分为四层,分别是应用层、服务层、资源层与技术层。其中最底层的架构为技术层,即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方法构建智慧图书馆的技术,将技术层与图书馆的资源相结合即构建了图书馆的资源层,其次融入图书的人员服务就构成了服务层,最后当面向读者时将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24小时自助图书等服务,即为应用层。

大数据的智慧图书馆,不仅包括一些结构性数据、非结构数据,还包括半结构化数据。智慧图书馆通过用户的留言、论坛、微信公众平台、用户浏览书籍的网页记录、行为方式、咨询信息等都能实现数据的收集。此外,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可以随时从个人手机、平板等能够实现书籍的浏览、预约借阅等功能,这些都是智慧图书馆的基本功能。

智慧图书馆的大数据框架,可以看到智慧图书馆的数据分为四层,分别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应用。大数据智慧图书馆的框架首先是利用结构化数据或者非结构化数据等用户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到数据存储,即利用云端存储、SQL数据库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之后利用存储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加工、备份等,最后利用知识发现、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等技术对智慧图书馆的数据进行分析、批处理,挖掘数据潜在的价值,了解读者用户的阅读行为及需求,以便为读者用户和图书馆管理员用户提供相应的智慧服务及个性化服务等。

三、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数据的出现,给智慧图书馆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与发展思路,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例如大数据的数据安全问题,大数据最核心的就是数据,而数据就是用户的基本信息,即用户的隐私信息,如何做好大数据的信息安全和用户的信息防护工作,是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关键。智慧图书馆涉及的信息包括用户信息、书籍信息、用户留言信息等等,但有些数据在智慧图书馆中是资源共享的,这就会产生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问题。而一旦在开放互联互通的网络中有病毒入侵或者书籍电子标签被恶意篡改或用户基本信息被删除等,这时可能导致图书馆不能正常运行,甚至导致图书馆的海量用户信息遭到泄露,而这些用户基本信息被随意扩散则会导致图书馆瘫痪。智慧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是智慧图书馆的重中之重,因此,智慧图书馆要做好网络安全保护和数据存储保护和备份。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完善智慧图书馆相关管理文件,以保障图书馆的信息安全。首先政府部门应当利用行政法规,制定和完善有关智慧图书馆建设和管理服务条例,并针对恶意攻击图书馆数据库或随意泄露图书馆用户信息的人员采取法律措施,这不仅能为智慧图书馆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还能保障用户信息安全,使读者更易于完善个人信息、书籍偏好等等信息。

(二)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图书馆对馆内管理和服务人员要求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服务素养、掌握新技术或新技能等方面。因此,智慧图书馆从引进人才方面可以从具有专业化的人才为出发点,并且定期进行培训,使管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分析软件,而服务人员应当以用户需求为前提,倾听用户诉求为出发点。

(三)建设智慧馆舍环境、提倡绿色智慧发展。智慧图书馆的对馆舍环境也要求智慧化,实现图书馆馆舍建筑的智慧化,要求图书馆的设备布置、综合布线、环境艺术、自动控制、消费安全等各项设施系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图书馆的智能化、智慧化设计原则。如通过智能照明,根据不同时间段日照光线的强度变化自适应调节馆舍照明亮度,既为读者提供了舒适、便利的照明空间阅读环境,又达到了绿色的目的。

四、结束语

本文不仅详细地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应用等方面,还针对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猜你喜欢
智慧图书馆用户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21少儿出版用户触达能力指数
图书馆
信用卡资深用户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