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2018-11-26 10:53邢乐乐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新时代

邢乐乐

摘要:准确把握抗震救灾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使抗震救灾精神在新时代得以继续传承和弘扬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理论价值。正确诠释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并提出它的时代价值,对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堅定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信念有巨大的助推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 抗震救灾精神 传承弘扬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128-02

一、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实质

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同志科学总结阐释了抗震救灾精神的深刻内涵,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精神内涵,他讲到“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1]那么,要深入理解这一精神实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有爱有力量的团结大爱精神。在汶川抗震救灾工作中,全体人民团结奋进,坚强面对,举国上下以救灾为神圣使命,紧急行动,无私奉献,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中。凝聚起抗震救灾的强大精神合力,至今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2)“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惧怕牺牲和抗震救灾的精神。灾难发生后, 灾区面临着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困难和巨大的人员伤亡,广大军民奋不顾身的勇气让我们敬畏,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冲在最前线,临危不惧,随时接受最严峻的生死考验,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不为任何困难所压倒的无畏勇气。

(3)“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抗震救灾的时代创新精神。“以人为本”是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工作的着力点和立足点,政府妥善安置灾区人民的生活,确保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以及后续进行的一系列的灾后重建工作,使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充分体现了政府关爱人民、保护人民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特质。同时,各种高科技手段在救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让人们尊重科学、重视科学,使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强有力的支撑。

二、抗震救灾精神的时代价值

在新时期,汶川抗震救灾精神所蕴藏的巨大情怀激发和鼓舞着人民大众的爱国热情,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行动不断地使之提升到一个个新的高度,展现出丰富而又创新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一)抗震救灾精神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彰显

抗震救灾精神是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紧跟时代步伐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抗震救灾中被激发和释放出来的民族精神,深深体现出了我们民族精神蕴藏的大爱、大善、大美,这样的民族气质也一步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铺展开来,使我们的社会风气更美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和升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抗震救灾精神深刻演绎和诠释了社会风貌和党的先进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彰显。

(二)抗震救灾精神坚定了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面对特大地震灾害,国家各级部门积极响应、果断决策,英明指挥,时刻心系灾区,关心群众生活难题,不断化解一个又一个难关,赢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抗震救灾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熠熠生辉。在新时代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将更加坚定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努力争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激励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事业中创造出更灿烂的辉煌。

(三)抗震救灾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在这场灾难中,人们迸发出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心系灾区的伟大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虽然十二年前的汶川地震使我国遭受巨大损失,但我们从这场地动山摇的灾难中汲取了乐观顽强的宝贵精神,我们把这种精神潜移默化为实际工作中不断奋进的力量,用无限热情来做好自身所要面对的各项工作,积极拼搏进取,埋头扎实苦干,迎接更美好的明天,铸就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新时代进一步弘扬抗震救灾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是伟大的,充分展现了时代底蕴和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深厚底气,也是我们无畏险阻、一路向前的根本力量。”[2]在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一系列矛盾问题需要我们以民族精神为动力、为信心、为勇气解决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国内外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 ,挑战也十分严峻。”[3]这就更需要我们用伟大的民族精神这一精神动力引领新时代。

(一)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抗震救灾精神深刻体现了党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的领导气魄和科学决策。中国共产党把自己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抗震救灾中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无不体现出政府关心群众、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汶川特大地震10年后,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果,保证了灾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使他们更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坚持党的领导。

(二)将抗震救灾精神贯穿于全民思想教育中

面对巨大的灾难,我们的国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鼓舞人心,更具影响力,这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将伟大民族精神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教育学生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在全民思想道德建设中促进其精神本质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应在实践中践行这一精神,使精神文明建设能够反映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人民服务,在伟大的时代用伟大的精神为伟大的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使抗震救灾精神在人民群众中传承、弘扬,使人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进一步使抗震救灾精神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深入学习这一精神内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政府也积极坚持这一发展执政理念,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应对各种经济风险、保障民生,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人民幸福、国家兴旺的决心和勇气。

“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战胜困难、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4]在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就要用这种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力量和英勇气魄来夺取新时代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8-06-30.

[2]刘哲昕.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N].人民日报,2018-05-2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杨维汉.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N].人民日报,2010-10-27.

责任编辑: 孙瑶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