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2018-11-26 10:53崔莉
现代交际 2018年16期
关键词:交融战争

崔莉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原王朝”,以游牧民族为主建立的政权称为“北方游牧政权”。从整体来看,北方游牧政权和中原王朝除了作为常态化的战争和历史发展主流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外,抄掠、和亲、内附是三个主要特征。随着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以及新世纪对于民族、族群、种族等概念新的理解,也不断促使着学界重新认识关于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北方游牧政权 中原王朝 战争 交融

中图分类号:K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6-0216-02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各个民族共同创造出来的,也可以说,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兄弟民族共同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正确宏观地把握和理解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民族史学的发展,更关系到现实世界和国家中如何理解多元的族群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问题。

一、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概述

历史上的中国,受自然环境影响而天然地划分为农耕区与游牧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都曾建立过政权,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融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界一般把农耕民族建立的政权称为“中原王朝”,由北方游牧民族为主所建立的政权则称为“北方民族王朝”或“北方游牧政权”。如两汉时期的匈奴、乌桓、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夫余、挹娄、高句丽等东北民族,乌孙等西域民族,南越等“诸越”及夜郎等“西南夷”。百越诸族在长期同其他民族的不断交往中,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互相交流吸收,逐渐融于民族大家庭中。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混战时期,也是各民族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期。

关于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问题,国内学术界主要流行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处于当时汉王朝疆域之外的独立民族政权,都不应该包括在当时中国的范围之内,它们是独立的民族国家,对于当时的中原王朝来说,是外族和外国;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应包括当时在中原王朝疆域以外而今天中国疆域以内的各民族,他们都是中国人、中国的民族。[1]但是,从历史发展本身的角度,我们认识和理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还是应该回到历史的原本面貌中去,站在特定的时代视角去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再考虑用现代性的语境去解释历史,以期完成历史与现实的脉络串联相承。因此,在谈论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点。那就是在历史上,传统帝国时代的中国,疆域、族群、宗教、制度,并不像“概念”那么同一化和明确化,且是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新阶段,这种新不仅体现在居住区域的扩大、人口的增加、经济文化的发展,还体现在各种联系的加强。我们不能用现代国家定义去反推历史中国,用现代国际标准去理解古代国际秩序,用现代简单明确的概念去理解丰富复杂的历史,以免方凿圆枘,因为各民族在长期的交流交往交融中,日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古代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关系分析

如果按照我们当下的统一中国的概念来看的话,中国的历史是由以中原农业民族建立的王朝和以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组成的,北方民族王朝与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相对应的历史发展序列。卜宪群认为中原王朝周边的不少独立的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有着复杂的关系,呈現出时战时和的状态。[2]北方游牧政权作为中原王朝重要的周边民族政权存在,其相互之间也应大致如此。从整体来看,北方游牧政权在政治上采用“二元制”,在经济上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相互依存,在思想上相互影响、共同提高。[3]

至于具体到本文的主题,如何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学界以往在讨论该问题时,虽说能够立足历史发展本身去解读,但仍然站在“中原王朝”的本位视角,将中原王朝看成主体,北方游牧政权放在“客体”“附体”的位置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的方式、层次和内容。角度不同,对同样的历史记载分析得到的结论自然会有区别。尽管如此,我们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转换视角进行分析,还是比较容易的。

葛根高娃将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总结为抄掠、和亲、内附三个方面。[4]显然,除了这三种情况之外,作为常态化的战争和历史发展主流的交融则是以更明显和深层次的关系存在着。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实际上从一个侧面体现的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关系,二者之间既存在着差异,也因为共同的发展需求而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北方游牧经济是一种单一性很强的自然经济,生产的产品品种既单调数量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这些产品无论从品种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环境因素限制无法自我满足,只能对另一种生活环境中的人群即农业民族群体的产品产生需求。对于相对文明的人类而言,交换是首要的选择。就这样,在双方都感兴趣和有需求的情况下,开始了产品的交换贸易并持续下去。但事实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农耕民族对于游牧民族的产品的需求和兴趣并不如另一方那么强烈,由此造成游牧民族在贸易交换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一些历史时期甚至出现中原王朝对相互贸易进行限定的情况。如文帝六年贾谊上疏,建议控制铜器和铜矿出塞,以挟制匈奴。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北方游牧民族首先想到的便是抄掠,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一种物质来源途径。中原王朝为了阻止这种抄掠,对其进行打击。于是就发生战争。对于北方的游牧政权,这种战争的目的基本不是为了争夺土地和政权,而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物质利益。

北方游牧政权虽然相对较小,但由于占据着广袤的土地,分布散乱,中原王朝要完全通过战争来征服他们显然是有很大难度的。而为了统治的稳定与和平,遂产生了“和亲”的策略。中原王朝期望通过和亲来控制游牧政权,而游牧民族通过和亲不仅娶到中原的皇室公主,更重要的是能以此获得大量的物质财富。例如西汉时与匈奴和亲,每年都要送给匈奴大量的絮、酒、米、食物、金银、丝絮等。但是通过和亲来维持关系毕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随着游牧政权社会的发展,其对物质的需求自然也迅速增长,当中原王朝的赠物满足不了其需求时,战争仍然是在所难免的。

对于北方游牧政权而言,其所要面对的关系问题不仅仅是中原王朝,还有来自其内部的关系问题,即不同游牧政权之间为了游牧地、人口等资源的占有而发生的冲突乃至战争。这样的一种“内耗”导致北方游牧政权自身的衰败。在这种情况下,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又有了新的变化,即一些北方游牧政权为了自身利益而选择了内附于中原王朝。这种内附更多的是寻求一种政治保护及物质供应。如呼韩邪单于当时就选择内附于汉朝。当然,对于中原王朝来说,这种依附之下也有着“以夷制夷”“以夷治夷”“以夷攻夷”[5]等的政治考虑。因此,这种内附关系也是不会长久的,随着北方游牧政权本身实力的再次强大,其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又可能恢复原状。

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大致就是这样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随着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相互往来,必然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互动,为了发展而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在北方游牧社会,随着一些政权的衰落甚至逐渐消失,剩下的一些游牧政权社会与中原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随着人口的迁移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大量游牧社会的人口逐渐自愿地或被迫地融合成为农耕人群。一直到经历了元、清等朝代的政权大统一局面,使得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大部分中亚大陆逐渐成为一体。尤其是近代以来,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多元统一格局的多民族国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概念也随之产生。

因此,中国历史上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相较于斗争,更多则是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從而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在数百年的历史大变动中,各民族间的关系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民族大迁移和民族大融合,粗犷而充满生气的北族精神,给中原王朝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促进了中原王朝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反之,中原王朝的文明,如经济方式的农业化和观念意识的儒学化也带动了周边民族的社会进步。

三、结语

最后一点,关于学界一直讨论的“汉化”问题,笔者认为正如葛兆光所说的那样:“汉化”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它不应该被加以夸大,一些学者常常不自觉地把“汉/中国”的文化当作普世文明,而把其他族群的文化当作需要改造的特殊文明(或落后文明)。文化无高低文野之分,各个族群有各个族群的认同,但“汉化论”却表现出一种汉文化的自大,认为中国文化是本土的、稳定的、独有的,其他民族都应该被这种魅力所征服。统治中国的异族王朝,往往有二元文化或多重机制(例如契丹辽的南北院等),最终形成的是混合文化,但“汉化”论总是假设汉文化是单向影响,忽略了所谓“少数民族”对认同的选择。[6]

在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对民族、族群、种族等的概念不断有新的定义和认识之后,再回顾几千年的大中国历史,似乎会觉得这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即天下之大势)的过程。在如今的中国,不论是人口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汉族,还是其他各种经过历史的大浪形成和现存的各个民族,我们在肤色、语言、习俗和气质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共同性,也是各民族大融会的结晶。也正是这样的现实,促使着我们不断以一种新的视角去回顾审视包括古代北方游牧政权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在内的历史问题。

参考文献:

[1]申友良.中国北方民族及其政权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卜宪群.怎样看待历代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N].光明日报,2009-08-25.

[3]申友良.历史上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及其政权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2000(1).

[4]葛根高娃.中世纪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关系新探[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6).

[5]崔明德.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12).

[6]葛兆光.名实之间——有关“汉化”“殖民”与“帝国”的争论[J].复旦学报,2016(6).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交融战争
TRACE BACK
真美
南亚之旅
象牙战争
体内的战争
交融的独特优雅
奶奶说“战争”
战争催生的武器
战争
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