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艺术体操发展思路的研究

2018-11-27 07:48牛华亮
体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全运会后备

赵 燕 牛华亮



山西省艺术体操发展思路的研究

赵 燕 牛华亮

(吕梁学院,山西 吕梁 03300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访谈、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山西省参加2021年全运会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年龄结构、选材、训练、竞赛等现状进行调查,在对未来发展做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新周期的全运计划提供参考。

艺术体操;发展思路;全运会;后备力量;现状

艺术体操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它是由运动员手持轻器械,在评分规则的作用下,配合音乐及身体动作的一项女子运动”。由于竞技艺术体操淘汰率高、成才率低的特点决定了只有极少数的具有天赋并在训练中通过艰苦奋斗的人才能最终成为优秀运动员。因而在竞技艺术体操的运动员培养过程中,足够的后备人才是未来发展的动因和关键。

1 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现状

1.1 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基本现状

山西省现有年龄在14-16岁之间的运动员15人,是参加2021年全运会的人选。目前备战2021年全运会的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将在一线运动员中产生。山西省艺术体操队一、二线运动员的总人数为15人。同时,据省艺术体操队主教练预测,正式入选2021年全运会的人数为8名,平均年龄为8岁, 梁文娟、刘东安琪、 楮文佳、扬帆、杨惠雅、董岩、殷千茹、李越等8名一线运动员将成为山西省艺术体操队2021年全运会的备战人员。

1.2 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选材现状

山西省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各项指标发展变化规律为依据,6个方面9个指标(形态、素质、心功能指数、心理、基本技术和教练员经验评价;身高、体重、胸围、上臂松围、前臂围、大腿、小腿围、指距、下肢长)已成为山西省艺术体操运动员选材的主要参考材料,同时也受到国内艺术体操人士的重视。山西省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选材模式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始选材,二是训练中筛选,三是好中选优,山西省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

1.3 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训练现状

山西省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模式(选材、训练、竞赛)主要分为初级、中级、高级、竞赛训练四个单元,分别针对年龄在5-8岁、9-11岁、12-14岁、15岁以上的运动员。具有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高标准、严要求、等方面明显不足。

1.4 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人才的竞赛现状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山西队获得集体全能第9名,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山西队获得集体全能第6名。通过对2013年和2017年全运会的成绩分析,发现山西省艺术体操的优势项目是“集体全能”,尤其是在新颖性和紧密性表现突出。

2 影响山西艺术体操后备力量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因素

艺术体操训练永远没有一帆风顺的,即便是尖子运动员也不例外。当运动员的训练开展到一定的阶段,往往会出现技术水平停滞不前,成绩无法提高的现象,对运动员的高级选材、总体成绩的提升等造成很大的影响。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的呢?根据对教练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得知,目前影响我国体操后备力量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有3个,教练员对其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1)后备力量不足且缺乏尖子运动员,占被调查人数92.9%;(2)缺乏优秀教练员,占64.2%;(3)训练方法缺乏先进性与科学性,占42.9%。另外多数教练员认为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训练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场地设备不够先进、缺乏难新动作等也是影响山西省艺术体操后备力量技术水平提高的因素。

2.1 缺乏尖子运动员

由于艺术体操项目的训练周期长,投入大,成绩的回报率低。近年来,省、市的少体校和中心体校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极大的人才浪费。省内各地市没有开展艺术体操训练,因而后备力量补充不上来,出现了整体成绩的不理想。根据从省内的体育情报所收集到的资料,山西省的艺术体操人口还在逐年减少,后备人才的储备贫乏,使得山西省在挑选尖子运动员时没有回旋的余地。可见,山西省在培养后备人才上,仍存在着不同问题有待改革。前苏联在培养艺术体操人才方面,有统一的管理体制,科学的长远规划,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数量多、质量高的技术力量,有严密的训练环节,有统一的考核制度。正是这些措施,保证了前苏联的艺术体操运动30多年来长盛不衰。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值得肯定的是,山西省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体制上,已渐渐形成系统,某些环节是有特点的,是成功的。

2.2 缺乏优秀教练员

教练员是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来,由于省内许多优秀教练员先后授外与退居二线,造成了山西省优秀教练员严重缺乏。而如今各地方队任用的年轻教练,大部分是退役后便立即投入了工作,她们在实践操作、知识、创新、合作、信息、终身学习、教育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离优秀教练员的标准尚有一段距离。为了山西省艺术体操事业的持续发展,对优秀教练员的培养工作绝对不容忽视。

2.3 缺乏先进的训练方法

教练员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训练方法的运用、训练过程的控制和训练手段的调整。目前山西省艺术体操队的训练方法明显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原因就在于教练员没有创新意识,没有把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带到日常的训练中来,而是一味的沿袭传统的训练模式和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竞技体育的竞争越来越变成了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金牌背后的角逐。为了提高山西省艺术体操的竞技水平,教练员应该大胆创新、勇于突破,进一步加强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 山西省艺术体操发展思路

3.1 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培养人才的关键是要提高教练员的水平。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具有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教练员队伍,并形成一个合理搭配、优长互补的教练班子,是今后很长时期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坚持“内扶外引”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培养和补充教练员队伍。“内扶”是指对现有的教练员摸底排队,有计划地进行上岗培训和后续再培训。针对山西省艺术体操训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举办各种专题讲座、短期培训和现场交流,逐步提高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外引”是指短期或长期引进外省艺术体操专家,解决训练中急需的问题,提高教练员的技术能力和水平。

3.2 及时了解规则导向下艺术体操的发展趋势

艺术体操的新规则对动作的难度要求更高了,虽然A、B难度改动不大,但是完成难度明显提高了标准。今后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编排的方向更加趋向于多种类、高难度、多样化。其中表现为难度数量的增加、难度水平的提高、难度种类与器械的结合上。

难度的数量从4A+4B+1C+1D变化为4个单独的基本动作,最多8个,才能获得技术价值的满分;从难度水平上看,A难度动作仅在C难度联合动作中有价值。它主要作为连接B难度形成C难度或结合特定器械动作升值为B难度的动作。除此之外,由于难度数量要求的提高,为了下压缩表演的比重就只有多完成C、D难度来获得技术价值的满分;难度的种类更加多样化,主要变化是同类难度不能联合、重复使用同一难度只能算成是一个难度、同一难度只能出现2次;而与器械的结合则主要体现在每个器械所规定的4个基本B难度,每一个基本B难度的分值中,都包括器械动作分0.20分。显而易见,新规则大幅度的提高了对准度的要求。

3.3 未来山西艺术体操的发展对策

集体全能是山西省艺术体操项目中的优势项目,在新的全运会周期中,我们正面临新老交替的不稳定时期,为促进艺术体操发展,应加强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重视并实施最优化的基础训练,最大限度提高成才率,积极开展基层业余艺术体操的竞赛活动,形成“选材、训练、竞赛”的系统控制工程。

[1]甄珍.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D].首都体育学院,2015.

[2]洪小平.艺术体操发展解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6):3.

[3]金春花.上海市竞技艺术体操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

[4]倪旭芬.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适应2005年评分规则艺术价值走向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6): 409-411.

[5]齐家玉,刘瑞峰,白梅,等.基于艺术体操运动员形态、机能特征的体能训练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13-15.

[6]徐琼.我国艺术体操技术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17-18.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Shanxi Province

ZHAO Yan, etal.

(LVliang College, LVliang 033001, Shanxi, China)

赵燕(1984—),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操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全运会后备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
高校开展艺术体操选修课的价值
全民健身背景下大众艺术体操的作用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优雅背后的艰辛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