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与探索

2018-11-27 21:24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李显贵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汽车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 李显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然而如何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面临的现实难题。在实践中,职业院校积极主动,企业也看似热情有加,一旦企业的经营与学校的教学出现冲突时,职业院校也总是被迫让步于企业的经营,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普遍处于“少话语权”“赔本赚吆喝”的尴尬状态。为使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践中赢得主动,让合作项目服务于教学,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在建设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过程中,通过引企入校、创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式,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设过程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作为学校汽车专业群的主体专业,作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重点建设专业,长期以来,一直扮演着引领、辐射校内其他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角色。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曾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做过不少尝试。

(1)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与广西汽车维修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0余个,但由于这些校外实训基地功能不完善,汽车维修企业为维护车主利益和自身声誉,实训基地并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专业教学,校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不理想。同时,为了实现专业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有效对接,学校也曾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对校内部分实训基地进行建设,但最终也因生产氛围“仿真度”不高,缺少实际生产项目,效果也不理想。

(2)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一方面,兼职教师教学素质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因与其业务冲突,大多不能保证正常教学时间。更重要的是,校内缺乏根据企业标准建设的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者“纸上谈兵”,听者“雾里看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3)“引企入校”建设生产型企业的探索。经过多种尝试后,学校大胆设想,若能成功实现“引企入校”,在校内建设生产型企业,也许能从根本上解决专业教学对接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难题。2011年前后,学校与广西多家汽车维修企业洽谈校内合作办汽车维修企业事宜,多家汽车维修企业也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意向。但由于校企双方利益需求上的偏差,最多只能合作建设“服务生产型”的汽车维修企业,与专业建设所需的“服务教学型”的汽车维修企业目标相差甚远,因此该设想一直在酝酿中。

(4)“德联车护”成功诞生。2012年,学校正式启动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后,“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再次成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重点建设内容,遴选一个愿意合作建设“服务教学型”校内生产型维修企业的汽车维修厂商,则成为开展工作的当务之急。2013年,学校经市场调研,与广东德联集团股份公司授权的广西久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商洽共建“服务教学型”汽车维修企业事宜,并最终达成合作意向。2014年5月,校企双方在校内正式建成了一个“融生产、教学于一体”的汽车维修企业——“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

2 “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的运行情况

“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是广东德联集团股份公司与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共同合作设立,并全权委托“德联车护”品牌连锁运营商——广西久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和运营管理的校企合作项目。该项目以学校提供场地、企业投资并运营管理的方式,旨在根据校企双方共同设置的教学计划及“德联车护”品牌核心“九养一修、以养代修”的现代汽车维护理念,共同开展教学与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将学生培养成技术过硬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并利用“德联车护”品牌的直营和加盟店体系,为学校汽车专业毕业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为最大限度地保障校企合作项目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在实施本次项目过程中,合作双方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了明确,创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1)实现产教结合功能。校企合作成立的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对外承接生产任务时,其名称为“德联车护”南宁安吉汽车养护中心(二类资质企业);对内承担教学任务时,其名称为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

(2)实现校企共办目标。利用学校现有的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场地及企业双方的资源,在“德联车护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先期开设“德联车护”订单班,待时机成熟后,再共同创办“德联车护汽车养护专科学校”,将面向全国招生。

(3)实现校企共商教学。校企双方共同设置课程与教学计划,采取“学校课堂理论教学与连锁实训基地现场实操同步教授”的方式开展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与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4)实现校企人力共享。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作企业雇佣的员工中必须有2/3以上的本校在校学生;课堂教学由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学校方负责汽车机械工作原理的教学,企业方负责实际应用教学。

(5)实行校企双评体系。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有关规定实施相关考试,结合“德联车护”课程项目测验、实训操作技能日常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给出学生结业成绩;并在此基础上,独立设计“汽车养护诊断师”和“汽车养护养护师”两个岗位职业水平考试,考试合格者将获得由学校与企业共同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持上述证书在“德联车护”连锁店体系内获得与该职业水平对应的岗位津贴和薪酬标准。

(6)学生自由择业创业。学生学成学业后,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可优先选择其他企业就业;对于没有找到合适就业单位的学生,由本企业负责在“德联车护”全国各连锁店安排工作岗位,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就业。

3 “德联车护”人才培养基地所取得的主要成效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创新的具体实践中,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建生产性企业的方式,从功能定位、运行模式、合作结果等多方面加以设计与控制,最终找到了一种能均衡校企双方利益诉求、实现校企合作双赢的“服务教学型”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项目实施后,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为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期间,专业开发出了“1+0.5+1+0.5”的四段拆分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该合作项目实施前,由于“第一个0.5”阶段,需要把专业学生送到校外进行教学实习,实施难度较大、实施效果难以有效监控。该项目实施后,学生便可在校内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完成该阶段的实习,从而确保了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

(2)进一步彰显了专业办学特色。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渐积淀、凝炼成了“职业素养突出、基本技能扎实、理论知识够用”的办学特色。该合作项目实施后,为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可提升专业职业素养、锻炼专业基本技能的生产性实训场所,对专业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彰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 体会与思考

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功创建了服务教学型的“引企入校”项目,创新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模式,在办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一味地埋怨“学校一头热,企业热情不高”的做法不可取,只有找准了合作企业的“兴奋点”,实现企业的合作诉求,其所激发的合作热情将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

(2)选择合作企业实现“引企入校”易,但选择能够真正为专业教学服务的企业比较难。建设“服务教学型”的合作项目,需要学校在合作企业遴选、合作运行方式、学校利益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和控制。

(3)校企合作方式的设计与实施,需要与学校根据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予以充分考量,使之相匹配。片面地追求“高大上”的合作项目,往往会因专业建设水平、师生职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无法真正融入生产,无法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项目或将流于形式、成为摆设。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汽车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汽车的“出卖”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