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命的呐喊》中的语言特征

2018-11-27 21:04刘芷汀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言特征

刘芷汀

内容摘要:在当代中国文坛上,张雅文以她丰富的人生体验与拼搏的精神,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文学之路。自1979年投入文学创作以来,张雅文在小说与报告文学领域皆取得了一定成就。而其传记报告文学《生命的呐喊》更是获得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奖、第三届女性文学奖、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据笔者的文献调查来看,对张雅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部分:对作家人生经历的介绍及其拼搏精神的强调;对创作风格及其成因的研究;对单篇作品的具体评论。其中对《生命的呐喊》的单篇具体评论多从宏壮的美学特色和结构形式特征以及文本意义来进行探索研究,对于《生命的呐喊》语言特征的表述在其他学者的论文中亦有不少,但少有集中的单独分析,因此本文致力于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探索《生命的呐喊》中的语言特征。

关键词:《生命的呐喊》 张雅文 语言特征

一.现实主义的叙述

作为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生命的呐喊》秉持非虚构的写作原则,以“事实”、“亲历”和“诚实原则”作为写作的基础。而非虚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真人真事;第二,真情实感;第三,真知灼见。就真人真事这方面而言,张雅文首先做到了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忠实反映,如第二章中对于二战等重大政治事件中时间与人数的数字等细节界定得十分准确,此类严谨客观的话语体现了张雅文在非虚构文学写作中求证的精神与作品的真实性:

“法根豪森将军却于7月29日,被希特勒派人秘密逮捕关进了柏林集中营。1944年9月,蒙哥马利将军率领盟军解放了布鲁塞尔。”

“1945年7月21日,艾克兴市举行缅怀英灵、表彰英雄大会,钱秀玲一家受到全市人民隆重而热烈的欢迎。”[1]

真人真事其次体现在被采访人物事迹的真实性上,如钱秀玲女士与法根豪森将军的事迹、韩晟昊先生在中韩邦交方面作出的贡献,以及看守所中迷途少年的经历等等;最后体现在对自己生活的真实呈现上了,如作者在小兴安岭度过苦难童年,工作时遇到的排挤与写作之路上不得不迎接的三场官司等等,如:

“直到1957年秋天,我终于结束了三年多的苦难生活,跟随父母回到了佳木斯市。”

“1960年3月8日,我刚到速滑队,就跟随全队到海林县的高山冰场去晚期下冰。”

这些亲历事件的真实性无疑与张雅文长期以来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有关,可贵的是张雅文在叙述自身经历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对客观、冷静的语言与立场。

就非虚构特征的真情实感方面而言,作者自己文中也有过此类表述,张雅文体现了较明显的共情特质:

“我听着这些底层人的故事,泪水常常打湿眼帘。从这些底层人的身上,从他们或喜或忧或悲痛的故事中,我感受着不同的人生,感悟着最深层的人性,从而丰富着笔下的人物。

在非虚构特征的真知灼见方面,更详细地体现在议论的哲理性上,此处暂不赘述。

二.富于哲理的议论

张雅文的议论从风格上而言体现出哲理性与批判性,从手法上而言不仅有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还有对名人名言的大量引用。

其哲理性批判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问题性;第二,否定性。

首先就問题性而言,主要体现的是作者对种种社会问题的揭露上,如司法不公、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不足,底层百姓们阶级流动的困难等等,如面对猖獗的侵权问题,她写到:

看来,侵权已经不是什么个案,它已成为文艺界的一种公害了,许多作家和编剧都受过侵权的伤害。

影视界的侵权问题,涉及当前的文艺体制、法律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影视界的侵权只不过是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质谁心里都明白。

这也正体现了张雅文的报告文学精神:即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自我的自觉体验进而思及种族与泛种族的生存状况与价值,以谋求优化社会结构,净化人类心灵,美化生活图景。[2]这中根源于救赎意识的批判性与思想性在她的文中多有闪光之处。张雅文对社会生活的重大关怀,使其语言风格也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滚烫的社会生活的气息,亦体现了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其次就否定性而言,彰显的是张雅文批判的否定精神与面对固化思维、现时可贵的质疑态度,不仅有对于家庭生活的揭示,亦有对社会的反思,包括情怀人文反思与社会批判,如作者对于人生中苦难的部分否定与质疑:

“从父母身上,我看到了那代人的悲哀与无奈,但从母亲身上,却看到了中国女性勤劳、坚强、不畏苦难、不惧强权,敢于维护自己权利与尊严的高贵品格!”

“其实,苦难并不总是导致伟大。相反在很多时候,它毁坏了人的尊严,伤害了人的心灵,扼杀了天才的创造力。一切没有选择的行为,在道德上都是没有价值的。”

前一句话体现了作者肯定了苦难对品格塑造上的积极意义,后一句话又质疑了不必要的悲剧与苦难,突出了张雅文对生命困境的思考与超越。

除此之外,张雅文《生命的呐喊》中还有一非常突出的文学特点,便是对许多名言的引用与经典话语的摘录。根据笔者的统计,张雅文在文中各处引用(引用名言、摘录、列举重要影响的书籍)约有40余次。首先是张雅文在文中引用的来源比较广泛,有古今中外的名人:薄伽丘、歌德、拉伯雷、裴多非、华盛顿、马克·吐温、海明威、威廉·詹姆斯、德尔·菲利普斯、鲁迅、容国团、李开复;也有名人集与名著:毛泽东诗词、《圣经》、傅雷家书、《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卡耐基《人生的弱点》等;还包括歌曲如《衷心赞美》、《在遥远的远方》等。其次便是“引言”涉及到的主旨:苦难、理想、人的潜能与力量、人的崇高与不可打败、母亲与家乡、人生的迷惘、人性的弱点、对正义的呐喊等等。再次便是“引言”对之后的叙事、抒情、议论的铺垫与促进作用了:例如:

鲁迅说:“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

是的,每当看到正义被践踏、美好被扭曲时,尽管我们无法像先辈那样发出“呐喊”,无法像先辈那样写出文笔犀利的文章,但是,一个正直而有良知的作家是无法沉默的。

名言本身便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作者在引用名言之后便紧接着或论述或抒情,能将读者代入其叙述的语境,从而能够增加读者的认同感与共鸣感。

但我们会发现其作为报告文学,张雅文议论的语言仍存在一定缺陷:那便是过强的主观性与抒情特色,如在最后一章中:

在我撰写这部书稿期间,看到媒体接连报道大学生因贫穷而导致心里扭曲,从而发生杀人或自杀的悲剧。作为一个从苦难与困境中走过来的老人,我想对那些仍在贫穷与困境中挣扎的年轻朋友们,说几句心里话:

贫穷不是我们的过错。我们不能因贫困而轻抛自己的生命,太不值得了。我们要向命运挑战……

张雅文自己在文中也论述道:“愤怒出诗人,激情出报告文学作家。”但倘若激情有余便会显得冷静不足。尽管其自传体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且非虚构文学仍是文学,作为文学作品必然要使用文学的笔调和叙述手法。但情绪化的表达的频繁出现也许会削减文本的客观性。

三.朴实并抒情的描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尽管叙述与议论在《生命的呐喊》中所占篇幅更多,但其描写手法也有一定特色,以下笔者主要分为三点论述。

1.抒情化的心理描写

第一章中,张雅文在意外情况下得知自己心脏的大问题后,如是描写自己的心情:

“之后,我怀着满腔的惆怅与痛苦踏上了归途。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回去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满眼枯黄的秋色,我不由得回溯起自己的一生。”

接着便是张雅文对自己生命的回想与感念了。而以上这一段表达具有文学性与诗意的美感,作者借用“黄昏”、“枯黄”、“秋色”这几个具有典型秋天肃杀气息的意象来诉说着内心的惆怅与惘然。前面的“惆怅与痛苦”更是整体渲染了愁闷、低沉的氛围,“归途”也颇具象征意味,既指彼时张雅文从医院回到住处,又指张雅文对寻求心灵与人生归宿的迷茫。张雅文化用此句诗寓情于景,使读者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对疾病的忧思、对生命的留恋、难以倾诉的寂寞心情,这正是张雅文对于自己心理进行抒情化的表达所造成的接受效果。

2.抒情化的环境描写

典型如本書第七章描写两人互诉衷肠时的环境描写:

“这天晚上,我们相拥着漫步在杏林湖畔,微风徐徐,月光淡淡,湖水波澜不惊,一切都是那么的恬淡而幽静。”

这里环境的描写所用的语言优美,渲染出了柔和、幽雅的气氛,情景交融,将人物心意相通的幸福心情与周围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得环境也显得充满了情意,可谓是抒情化的环境描写。

3.质朴的白描

如第六章作者描写自己童年生活的境况时,如是写到:

“窝棚里只有一扇巴掌大的北窗,夏天热的要命,满屋都是黑压压的苍蝇,一到晚间,蚊子、小咬、跳蚤全部出动了,咬的我浑身奇痒,挠的胳膊、腿都化脓感染了。冬天屋里冷的要命,满墙都是白亮亮的冰霜,水缸都冻裂了。没有井就吃门前一条小溪里的水。夏天挑水,冬天刨冰。”

写实的描写近似白描,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艰苦的生存状态与内心的苦涩、无奈,又有后文中描写自己的书包:

“尽管书包很旧,装铅笔盒的地方已经磨破了,是母亲用两块桃心补丁给补上的。可是包里装着我的书本,父亲捡来一只破铅笔盒、两只麻杆铅笔、一块小橡皮……总之,装着我的全部希望。”

这里作者也是用白描列举的方式,具体写了书包中所装东西的极其匮乏,不仅突出了求学的艰辛不易,也暗含了作者对上学、对知识的强烈渴望。

根据以上的分析总结而言,张雅文在《生命的呐喊》这部作品融合了叙事、议论、描写,其中首先又是叙述和议论,其次才是描写,描写的容量越大,作品就越具有文学性,而这部作品总体而言语言风格更偏向朴实。

参考文献

[1]张雅文.生命的呐喊.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01

[2]龚举善.报告文学的现代转进.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语言特征
试论基于当今语境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黑人英语的语言特征
茶艺英语的中国英语研究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纺织品对外贸易商务电子邮件语言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