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蒙雨作文四篇

2018-11-27 21:04林蒙雨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不务正业纽带本心

自由成长

开荒种地,养花种菜,成立协会……这并不是发生在农村地区,而是在南方的一所大学。这些事情看似浪费时间不务正业,但它恰恰给了学生们多姿多彩自由成长的机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 ,成长本就需要很多经历,而在与这些花草的相处中,这些学生也经历着不同的体验,从而自由成长,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鲁迅先生这样回忆童年时期的百草园,即便开始读私塾,他也经常在学生和老师读书入迷时跑到屋子后的院中玩耍。这些在大人眼中不务正业的行为,也教会了鲁迅很多东西。成长的过程多种多样,或是汲取精神营养,或是增加实践阅历,或是沉迷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但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取成长的养料,增进自己的认识水平,在不同的经历中,也一定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也许在其他人看来,学生的本职任务就是学习,干其他的事情就是不务正业。马克思说过:“认识源于实践。”我们成长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相比于从书本和老师口中得到的间接认识,通过亲自实践得到的直接认识难道不是更深刻?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不务正业”其实是一个扩大知识面自由成长的过程。

“不务正业”未必是一件坏事。提起孟德尔,人们往往会想起他是提出遗传定理的伟大生物学家,又有多少人知道,孟德尔的本职其实是一个神父呢?若没有孟德尔的“不务正业”,生物学的发展也许会受到巨大的阻碍。

成长需要一定的自由,需要一定的不务正业,正如《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成长的过程不能被束缚,给成长自由,让它多姿多彩的发展,也能让学生找到不同的自己。

开荒种地,养花种菜,这些行为有何不妥呢?体验不同经历,多姿多彩的生活,在自由的成长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情与陪伴

亲情,如同周遭的空气,虽不易察觉却不可或缺;如同清晨的阳光,虽不火热但直抵心间;如同潺潺的小溪,虽不澎湃但源源不断。亲情离不开陪伴,这些陪伴的记忆,共同编织出了亲情的纽带。

我们在成长中享受着父母的陪伴,古有孟母三迁,今有父母陪伴挑灯夜读,不同的时间,相同的情怀。为了孩子有好的环境,父母放弃安逸生活,亲情也在这些共同陪伴的记忆中悄然成长,正如《小王子》中所说:“你浇灌了玫瑰,玫瑰就变得特别,因为你在她身上付出了时间。”父母陪伴我们,在我们身上付出了时间,双方就有感情生成,即便未来我们挣脱父母的怀抱去向远方,父母也会用爱编织一套行装,陪伴孩子一起远行。

“有些事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当我们懂得时已不再年轻。”毕淑敏的这句话犹如一座警钟,时时敲打着每一个善良的灵魂。年轻时,我们不懂父母的陪伴,总想去挣脱。当懂得这份陪伴的可贵时,这份陪伴或许只能在记忆中寻找了。父母需要的并不多,他们需要的只是我们的陪伴,就像成长中他们对我们的陪伴一样,两代人互相陪伴,共同构建美好的记忆,也饱含沉甸甸的亲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抓住每一个陪伴父母的机会,营造共同记忆,编织亲情的纽带,不要让这样的遗憾发生。

也许我们同父母的关系,注定只能像龙应台的《目送》中所说的一样,“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着他的背影远行。”即使如此,我们与父母有着共同记忆,有着亲情的纽带,就如同风筝飞得再高再远,线始终在放风筝的人的手中。我们和父母之间,也始终有着亲情的纽带相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亲情也是一样,现在的惘然只能让未来的我们扼腕叹息,悲痛不已。共同记忆在我们与父母的相互陪伴中构造,编织亲情的纽带,不要让它成为回忆。

归去的豁达

人生在世,情态种种,或是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卓越;或是学优则仕的追求。人生态度与境界不同,乃人生观与价值观使然,并无可厚非,但我认为人生中最难得的还是那归去的豁达。

归去,不是消极地避世退隐,而是回归本心,对本心的追求,自然而然产生的豁达。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一篇《归去来兮辞》宣告着陶渊明于官场生活的诀别。他毅然放弃了热闹纷繁而又污浊不堪的官场生活,听从内心的指引,回归向往已久的田园,甘心做一名农夫。当他写下“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内心一定是无比喜悦的。这份归去的豁达之情,在他的行为中笔尖下流泻出来,一如他所喜爱的菊花。豁达的陶潜,俨然人中君子。

瓦尔登湖畔那盏灯火在雪夜中长明,怀着对自然的向往之情,卢梭不像大多数人一样涌入城市,而是在瓦尔登湖自力更生,拒绝现代文明,坚持靠自己的力量生存,终成《瓦尔登湖畔》一书。虽然他的行为遭到了众人的质疑,但他归去的豁达,依旧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以启示。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被称为最有情怀的辞职信,一经网上公布,立刻被疯传。我们被他打动的,不是他的语言,而是藏在诗一般的语言下的那份古典的情怀。那份归去的豁达,对本心的追求与回归,这难得的情感才是真正触动我们的。

当今社会,信息横流,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努力地逆流而上,争当第一,回归已经不可能了。它现在听起来更像是文艺青年不切实际的幻想。即便如此,我们依旧可以怀着归去的豁达之情,听听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

回首观看雨经过的地方,苏轼吟出“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他心中豁达之情的真实表现。在它的引领下,苏轼没有因仕途上的波折而垮掉,而是抬头向前,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让他至今被许多人所崇拜。

难的是那归去的豁达,回归本心,倾听内心之声,用一份豁达之情,活出百样的精彩人生。

学无止境

知识是一片汪洋大海,学习是海上的一叶扁舟;知识是一座巍峨高山,学习是上山的一条小径。知识是一片无垠旷野,学习就是旷野上的拓荒者。荀子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识海无涯,学无止境,在这个日新月异、高度便捷的时代,学习、探索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前些日子,一篇开学演讲走红网络,文中劝导学生放下手机电脑,发挥自己的學习探索能力,不要遇事就“百度一下”,这篇演讲引起了强烈共鸣。“百度一下”固然快捷,但得到的只是已有的知识,再怎么包装也只是拾人牙慧。如果莫言遇到事情就“百度一下”,还会有那么多文学作品问世吗?如果屠呦呦遇到事情就“百度一下”,还会有青蒿素被发现吗?如果所有人都只会“百度一下”,这个社会还会有发展吗?依赖互联网而放弃探索新知的观点无疑是不对的,知识无限,认识永远上升发展。我们学习,正是为了探索那未被发现的知识。

互联网不也是获取新知识的实践中的产物吗?它的发明不是为了让我们方便获取知识而逃避学习,而是让我们更快的学到以前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庆山在《清简》中说:“人只需要少而珍贵的东西”。这也提醒我们大脑中只装必须的东西,不必要的可交互联网解决。这些必须的东西是探索学习道路上的必要装备,让我们轻装简行,踏上学习的征程。互联网终究只是方便我们学习,聪明的人利用它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远;不聪明的人则为它所绊,从此停滞不前,还以为自己捡了大便宜。

知识是每个时代中人们的共同追求,而学习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汪国真说:“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学习求知的道路上,风吹雨打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些不应该成为我们停止前进的理由。我们应该挺起胸膛,迎难而上。“勇敢是,当你还未开始就已知道自己会输,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无论如何都要把它坚持到底。”哈珀·李这样鼓励我们。识海无涯,学无止境,学习的脚步不能停止,知识等待着被探索,要“学海无涯苦作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溪水明净如鉴是因为源头活水的补给。时代浪潮逐流而逝,需要知识的补充。我们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识海无涯,学无止境,不再时势掠过时泪沾衣襟。

(作者介绍:林蒙雨,湖北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学生)

猜你喜欢
不务正业纽带本心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岁月更迭·设计本心”——WAD广州设计分享会圆满举办!
不务正业
做动保,最重要是“守得住本心”!众乐坚持打造贴近一线需求的产品
朕不只是皇帝 那些『不务正业』的帝王们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VIKI_LEE:保持本心,随心创作
“兢兢无负其本心”——蕺山后学祝渊的思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