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特点 优化说明文教学—以《恐龙》一课的教学为例

2018-11-28 03:57
名师在线 2018年7期
关键词:说明文恐龙词语

林 艳

(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小学,江苏海门 226124)

引 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说明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体,通过说明文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描写能力。在“关注文体”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导之下,教师应充分结合说明文的典型语言特点、表达方式以及创作策略,展开对说明文的教学,由此才可以保障事半功倍的教学实效[1]。本文中,笔者结合《恐龙》(苏教版语文教材三年级)这篇课文,对说明文的教学策略谈几点个人拙见。

一、初读课文,概括文本大意

阅读教学实践必须要遵循认知规律,也就是从内容到形式的教学。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文本内容,必然不能感受到文本语言的典型风格、具体的说明方法以及作者的创作思路。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对文本拥有初步感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提炼,以此感受文本的基本大意,同时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安排6名学生朗读文本中针对恐龙进行直接描写的段落,同时相机选择一个词汇进行概括,如范围、种类等。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仅仅借助这种充满符号式的语言,定然会使其对文本语言内容的理解停留在浅显的表层或者呈现碎片化状态,所以必须进行统一的整合和有效的梳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其串联成为一句话,以形成对内容的精炼和概括:“先写……再写……最后写……”这种形式的句式,帮助学生完成表达之前的梳理。在学生分别尝试之后,教师对此进行小结:在进行语言叙述的过程中,可以基于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展开,借助先、再以及最后等词汇,能够使叙述的过程充满条理性。

二、品读课文,学习文本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教材只是展开学习的例子。这就说明,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教材的典型范例功能,以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语言训练,为其创设口头以及书面表达的平台[2]。

1.学习第一段

首先安排一名学生阅读文本第一自然段,其他的学生概括本段大意。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引出三个关键词汇:主人、漫游、遍及。仔细品味这三个词汇,感悟其所形成的画面。教师充满神秘感的引导: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好像能够看到什么?依次展示四幅恐龙图,引导学生对图片中的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总结:同学们,大家在阅读这些词汇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就会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画面,实际上就是你们真正理解了这部分词语的含义,一边读词语一边想象词语的情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结合词语激发学生想象,借助想象画面理解词语、感悟意境。)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个充满魔幻的恐龙世界。那么第二自然段又会介绍什么呢?下面我们安排一名学生阅读。

(1)在这一段中主要介绍了恐龙的种类,有哪几种?(板书:四种恐龙)

(2)接下来,老师向大家展示一组提前准备的恐龙图片,结合图片和书本内容,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本文中以两种恐龙为例列出内容)

雷龙:①大家有没有发现雷龙呢?(为学生创设探究氛围)②结合文本中的句子有谁能够说出它为什么是雷龙?③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庞然大物”这一词汇。④引学:一般情况下,一头大象的体重在3~7吨,一头7吨的大象是你体重的多少倍呢?差不多200倍吧?仅仅一头大象就这么庞大,可想而知,6头大象聚在一起究竟该有多大?现在大家理解为什么说雷龙是庞然大物了吧!通过和上下文的相结合,能够准确把握这些词语的意思。⑤过渡:大家可以再看一下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拿雷龙和大象作比较,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说明文常见的语言表达。⑥引导学生感悟做比较的好处,这一方法非常形象地展示了雷龙身躯的庞大,能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多阅读几遍。

梁龙:①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恐龙了,它叫什么?②大家可以阅读这几句描写梁龙的句子,你能够从中发现什么?(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③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哪儿呢?(描写脖子和尾巴的时候)④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吊桥”的含义。⑤通过对比感悟“20多米”,将其替换为“很长很长”,可以吗?大家可以充分说明理由。⑥引学:通过具体数字的描绘,我们才能够真实感受到梁龙身体究竟有多长,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⑦总结:在文本中针对梁龙的描写主要使用了打比方以及列数字这两种方法,大家可以再结合以上的语言,感悟梁龙所具备的典型特点。⑧对梁龙的身体特点进行概括:体形庞大,像吊桥。

(设计意图:基于小组合作交流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同种类的恐龙独具的特点,感悟文本中具体说明方法的精妙。)

三、迁移运用,内化文本表达

接下来的活动环节就是游戏:我先说你来猜,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了解这些恐龙的特点。当然,中间不可以抢答,只有在老师提问结束之后才能够举手回答。

(1)我又高又大,你能猜出我是谁吗?为什么猜不准呢?我身材高质量大,比6头大象还要重,我的腿又粗又壮,每走一步都会发出雷鸣般的轰响,现在你们能猜出我是谁了吗?通过哪些方面猜出来的呢?

之后,教师向学生展示雷龙的图片以及句子,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并感悟做比较以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出示雷龙的图片与句子,学习“做比较”与“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2)我长得也很高大,从头到尾可以长达20多米,我走起路来就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同学们猜得出来我是谁吗?通过哪些方面猜到我是梁龙的呢?教师向学生展示梁龙的相关图片以及句子,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并感悟列数字以及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3)如果我们在对一件事物进行介绍和说明的时候,可以充分使用这些方法,就能够使说明的过程更加生动具体,更加形象。

结 语

总之,在说明文的教学过程中,因为其具有典型的文体特点以及创作规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紧扣文体体裁,充分发挥文本资源的范例功能,为学生搭建充满多样化的、扎实的语言实践平台,给予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这样才能够全面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能力的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萌.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张晓华.体现说明文教学的个性价值浅思[J].基础教育论坛,2016,(33):47-49.

猜你喜欢
说明文恐龙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来来来,一起装修数据库——说明文也能很生动
说明文阅读专练
找词语
恐龙笨笨
恐龙跑的快吗?
恐龙大逃亡
第十二章 再见,恐龙!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