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角色扮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一堂四则运算课为例

2018-11-28 12:39林华智
名师在线 2018年23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虫子笔者

林华智

(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中心小学,福建三明 366101)

引 言

角色扮演是情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情境的设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能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进行知识的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还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建模思想,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基础。角色扮演教学法寓教于乐,是一种切合小学生天性和认知规律的教学方式。

一、角色扮演的借鉴

笔者在一次英语公开课中,看到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情境安排学生扮演各类不同角色进行沟通和对话,课堂的互动效果很好。课下笔者向授课教师进行请教和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以相对较低的风险体验并接近生活中的语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主动性,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取知识、巩固学习甚至可以把知识内容融入潜意识中,对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回校后又翻阅了国内外相关的著作和经典案例,将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到了数学课堂中。

二、角色扮演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角色扮演教学方法的前提是情境设定。由于传统的课堂知识教学大多是抽象的,长此以往,学生会感觉枯燥,更甚者会产生厌学情绪。而贴合教学内容的情境设置,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从而主动探索知识。笔者在“四则运算”教学中,通过预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讲了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下面大家跟我一起做个鸟妈妈喂小鸟的游戏好不好?”生:“好!”(学生听到要做游戏,兴高采烈)师:“鸟妈妈一共有四个孩子,一天早上鸟妈妈捉住了10只虫子,自己吃了两只,要把剩下的虫子平均分给自己的四个孩子。大家了解故事的内容了吗?”生:“了解了!”(已经有学生跃跃欲试)师:“好,那我们分组,5个人一组,大家有没有想做鸟妈妈的?我们每组选一个鸟妈妈。”

分组后,每个小组选出了一个鸟妈妈,笔者将自己动手设计和制作的鸟妈妈和鸟宝宝头套,分别发给各小组的同学。由于各小组情况不同,笔者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一组进行课堂回放:

学生A扮演鸟妈妈,学生B、C、D、E扮演鸟宝宝。

生A:“今天抓了好多小虫子,我要带回家给我的孩子们饱餐一顿。宝贝们吃饭啦,我今天抓了10只虫子,要给大家分一分。”

鸟妈妈开始分虫子,给鸟宝宝B、C、D各分配了3只,到鸟宝宝E时只剩下1只虫子。

生E:“妈妈,你分给我的少,而且妈妈也没有早饭吃啊。”

组内的同学经过讨论,决定重新分配。

鸟妈妈先将自己的两只虫子留下,剩下的8只虫子给4个鸟宝宝每人两只,正好平均分配。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吗?”生A:“老师,我知道,有十只虫子,鸟妈妈留下两只就是10-2,剩下的8只分给4个鸟宝宝,就是8÷4,就是每人两只虫子。”师:“没错,那我们列出式子是不是这样的?”[板书(10-2)÷4=2]生:“是!”生A:“老师,因为鸟妈妈留下的虫子也是两只,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10÷5=2。”师:“说得对,这样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只能适用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哦!”

通过这个过程,扮演鸟妈妈的同学了解了四则运算的形成过程,扮演鸟宝宝的同学也在监督的过程中对四则运算的规则进行了巩固。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效果非常好,不仅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而且在师生、生生的交流过程中实现了知识的内化。

三、角色扮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前文提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角色扮演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知识的内化,笔者在此部分详细地进行剖析。

(一)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是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开始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如果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数学,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发展。兴趣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因此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小孩子大多对小动物充满喜爱之情,而且孩子都比较喜欢做游戏,笔者在“四则运算”教学过程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设定小鸟分吃虫子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鸟妈妈和鸟宝宝的角色,通过游戏的方式让他们觉得数学的学习并不是那么枯燥和无趣。实践证明角色扮演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的话,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角色扮演思考数学知识

教与学构成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教师的输出与灌溉,还应该包括学生对知识的接收与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缺乏独立的思考时间和探索的精神,角色扮演这种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和探索的余地[1]。笔者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扮演相应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不干预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不仅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温故,还启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对同一问题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式,做到一举多得。

(三)通过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说,要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转变为具象的东西,这与数学建模思想不谋而合。虽然小学数学还没有学习数学建模理论,但是角色扮演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却是建模思想应用到实际教学的一种实践。上述的课堂实录就是将抽象的四则运算法则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形成具体化的事件,使问题简单明晰,使建模思想在小学生的心中扎根。

(四)通过角色扮演增进课堂交流

如果问一位数学教师最害怕的是什么,多数教师会告诉你“课堂零交流”。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反馈的过程,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得知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所学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的反馈,对自己的薄弱点实施补强。如果课堂交流不畅,教师和学生要想了解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只能通过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反馈,这种低效的课堂教学显然与现在的教育理念相悖。笔者通过情境设定进行的角色扮演教学,不仅能让教师更加直观地看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反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有利于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

(五)通过角色扮演实现知识内化

教学活动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角色扮演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共享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理解。笔者在这堂课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交流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发现并自己改正理解的偏差和错误的解题思路,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学生之间对知识理解的共享,完美地实现了对四则运算法则的吸收和理解,完成了知识的内化。

结 语

笔者通过情境设定,以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完成了对“四则运算”的教学,教学效果极好,打造了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这只是对角色扮演这种新型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或有偏颇之处,笔者正在不断探索和改进。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虫子笔者
住在砖底下的虫子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老师,别走……
虫子的信
幸福的虫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角色扮演
请不要随意捉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