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贤电影《冬冬的假期》改编研究

2018-11-28 17:47刘莹莹
文学教育 2018年23期
关键词:散文化亭亭侯孝贤

刘莹莹

朱天文,当代台湾女小说家、影视编剧。侯孝贤,台湾新电影重要的领军人物。侯孝贤电影作品《冬冬的假期》改编自朱天文自传性回忆小说《安安的假期》,这成为了侯孝贤在早期确立自己风格的作品之一。

关于侯孝贤与朱天文,两人自1981年《小毕的故事》开启第一次合作以来,在之后的三十余年中还合作了包括《恋恋风尘》、《悲情城市》、《刺客聂隐娘》等在内的十余部作品。这不只是作家与导演的合作,这也是文学与电影两种依托于不同媒介的不同艺术形式的碰撞与融合。

本文试以侯孝贤改编自朱天文《安安的假期》的作品《冬冬的假期》为例,通过对小说与电影的比较研究,着意探讨当小说被改编成电影,经历跨媒介再生成解读后发生的变化。

一.散文化与诗化

小说和电影虽然基于相同的故事框架,但作家和导演分别凭借文字和图像两种不同的媒介让故事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效果。朱天文选择将小说情节淡化为琐碎的日常生活情景,并在简洁平淡的叙事中穿插抒情性话语,使得故事进程与人物变化在舒缓的叙事节奏中前移,显示出散文化的品格。而侯孝贤在电影中一方面保留了原著的散文化叙事特征,另一方面还借助大量富有意味的大远景空镜头和固定视角长镜头,为作品增添了侯氏的诗意气质。

小说《安安的假期》中,故事情节多为日常琐碎之事,小说叙事节奏缓慢而有条不紊。即使在整部小说最为惊心动魄的情节上,朱天文也做了淡化处理,语言的冷静与事件的紧急构成了一种张力结构,文本在这张力中获得平衡,从而保持其不惊不扰娓娓道来的散文化的风格。当亭亭在铁轨上摔倒,轰鸣的火车即将到来,是疯女人寒子冒着生命危险在千钧一发之刻救下亭亭。这一过程,在原著中共计不足150字,朱天文以她简洁、冷静的笔墨不动声色地化解了一场意外。

此外,小说还避免了对喧闹场面的直接渲染,选择采用间接描写的手法,借人物情绪及发泄情绪的行为来渲染事件,是于事件之外向读者传递有关事件的信息,让读者自己去拼凑整个事件的始末,因而在叙事上呈现出破碎的特点。例如林妈妈带着怀孕的林阿姨来到家里讨说法这一场景。总体而言,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显得琐碎和日常,对于突发的几起不寻常的事件作者也使用平淡的叙述口吻、简洁的笔墨轻轻描过,让作品具有了散文化的叙事风格。

和小说文本相同,电影也具有散文化的特征。电影主要是在以孩子的视角来讲故事,它不着力在叙事的完整性与情节性,而留心于写意,运用叙事的留白和画面的留白延伸出意味深长的散文效果。安安和亭亭,既是影片的主人公,同时也是串联起全部事件的见证者,影片是在通过孩子的眼睛来映照大人的世界。“跟着这对兄妹讲故事看世界,是一种最不容易的观察角度和叙述视角,万千风波与千般波折都被淡化了。”①叙事的留白与朱天文在作品中淡化故事情节的处理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都为观众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和自我感知的空间。

与文本不同的是,电影主要依靠镜头画面讲故事。与叙事的留白相呼应,在侯孝贤这里,事件的地位下降,叙事性镜头成了情绪性镜头,成了空旷的稻田、辽阔的天空、婆娑的树影以及聒噪的蝉鸣的点缀。在他所构建的乡村世界,事件自然而然地发生、发展、解决,每个人都在其中感悟、收获、成长。

侯导在电影中还巧妙地运用大远景空镜头和固定视角长镜头,填充以开阔秀美的乡村风光,让电影始终萦绕着侯式的诗意气息。风景类空镜头不直接参与叙事,减缓了影片的叙事节奏,像是事件之间的“减速带”,像是心灵的“润滑剂”。远景和中景的多次运用也使得观众与画面时常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观众得以在这有距离的观照中走进别人的故事,然后却在这故事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引发共鸣。

二.成长主题与年少情怀

小说和电影,成长都是其基本主题。

小说的主题建构围绕的是成长的懵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安安和亭亭年纪尚小,在经历这个暑期的一系列事情之后,安安开始理解外公为人父的深情,亭亭也从寒子那里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并尝试勇敢接纳。在这过程中,小舅和外公也获得了新的感悟。总体而言,假期中有爱情的甜蜜,也有遭遇意外时的茫然;有长辈对晚辈“恨铁不成钢”的埋怨,也有晚辈不理解长辈的顶撞,但更多的是亲人之间的关心、理解与包容;有仁爱宽厚的医者之心,也有无私付出的至善人性。这些都为小说增添了一抹浓郁的温情色彩。

电影保留了原著的成长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冬冬同龄人的角色和戏份,使影片的成长主题更为具体化,在童真童趣之中表现出少年间真挚的情谊,“成长”主题在此基础上演变为情怀,一种成年人在回忆往事时不禁流露出的年少情怀。影片中增加了几个冬冬同龄人的角色,相应地,增加了约10分钟的小孩子间玩闹嬉戏的场面。最感人的场景莫过于,在冬冬乘车离开乡下的途中,他特意让爸爸把车停在路边,自己下车朝着在对面河流游泳的阿正国和罗麻烦挥手呼喊着道别,而远处的小伙伴也奋力地呼喊“再见 再见”以回应,少年间真挚的情谊在这一声声“再见”中毫无保留地显现。

电影在保留小说“温情”色彩的基础上,将之进一步提升而构筑成影片关怀生命的深层主旨。这主要围绕着寒子和外公展开。言语不清、衣着破烂的寒子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亭亭,为帮助受伤的小鸟回家却不幸从树上摔下流产。当医者的身份与父亲的身份起冲突时,外公搁浅了进城看望处于危险期的女儿的计划,选择留下来为流产的寒子实施手术,拯救别人的女儿。对陌生人的无私大爱在寒子与外公这里得以体现,他们对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共同构筑了影片“关怀生命”的深层题旨。

1984年电影《冬冬的假期》在台湾公映,于1985年获得法国第七届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奖;同年获第三十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奖,瑞士第三十八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以及成为“电影天皇”黑泽明推荐的影史百部佳片中唯一入选的华语片。侯孝贤的此次改编,不失为一部佳作。

注 释

①《日常的诗意——有关〈冬冬的假期〉》,《电影评介》,2006年01期.

猜你喜欢
散文化亭亭侯孝贤
格律诗词中散文化句式小议
咏 松
“宿主”与“蛔虫”
论汪曾祺小说中的散文化
姜大同
浅谈消息写作中文学化手法的运用
醉心余映潮“散文化”艺术课堂
汤亭亭的《女勇士》
22年了,她才是侯孝贤背后的女人
愿做一枝荷,一生只为你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