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多元对话,生成阅读精彩

2018-11-28 20:28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15期
关键词:文本过程语文

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一附属小学 刘 琳

克林伯格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在其“教学对话原理”中提出了个人观点: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形色色的不同对话。所有的教学过程,所展现的就是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的是哪一种教学方式,只有具备相互促进的对话,才能够充分展现优秀教学的本质特点。就当前的语文教学而言,所谓的对话,便是基于师生以及文本之间的“脱口秀”,一旦离开这一脱口秀环境,就会脱离语文教学的关键载体。那么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够展开多元有效的对话活动呢?

一、优化师生对话,拉近心理距离

潘新和教授认为,为了确保高质量的师生对话,核心环节在于对话双方的心理关系是否能够保持平衡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师生保持平等的对话,而并非传统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所以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样才能够保持平等的心理关系。

例如,通过《长江之歌》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写景类文章的基本特点,为日后的写作练习奠定良好的根基。在组织学生展开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教学智慧,由此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你们的家门口有没有小河?有没有在河边玩耍过?老师小时候居住的家门口就有这样一条小河,每天最喜爱的游戏就是在小河中捉小鱼、摸小虾,度过了非常开心的童年生活。”通过这样的对话,很容易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以及情感距离,能够有效活化课堂氛围。“我国有一条最长的江河,它叫什么名字呢?大家知道吗?”学生一起回答:“长江!”“接下来我们就要共同学习和长江有关的这篇课文,开始学习之前,大家可以自主搜集与其相关的图片以及信息资料,再找一找赞美长江的诗歌或者文章,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再预习课文,尝试分析这些赞美长江的诗文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点。”通过这样的预习任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及自主探究的欲望,在了解学生预习情况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结合平等的话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引导生生对话,碰撞阅读思维

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生生之间的对话是课堂中的重要生成,在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通过生生对话,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能够推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能够尊重、理解和倾听他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安塞腰鼓》一课的教学为例,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描写方式,感悟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浓厚情结,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文本的初步阅读,标示出文本中的优美句子并展开探讨,之后就最终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学生在接到任务之后,立刻展开了探讨。对于他们来说,针对优美的句子会生成不同的理解角度,由此也会展开不同的分析。经过最终的交流汇总,能够使学生立足于不同的视角展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这样的理解也更透彻。有学生认为其中的比喻用得非常恰当,用“骤雨”形容鼓点,能够非常形象地展现安塞腰鼓的典型特征;也有学生认为反复用得很好,这样能够使语言充满节奏感,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学生认为排比使用得很好,通过大量的排比句能够更直观地展现出安塞腰鼓演奏过程中所展现的磅礴气势。

在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长时间地聚焦于无效的讨论中,必然是极大的浪费,所以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之前,教师必须明确具体的讨论方向,还要时时基于课堂讨论的过程展开有效的监督,针对学生的无效讨论及时引导,使学生展开多维的有效思考,帮助学生理清逻辑,保障良好的学习实效。

三、促进生本对话,推进阅读深度

《文心雕龙·知音》中有这样一句话:“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本实际上就是“缀文者”所描绘的亲身经历,或者是对耳闻目睹的回忆和记述。对于这样的文本,字里行间都会充斥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有效的举措,拉近学生和作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能够跨越时空展开心灵密语。

例如,在教学《师恩难忘》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提问:人生的第一节课已经时隔40年,为什么作者还记忆犹新?他为何会感恩田老师?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研读便能够拥有正确的方向引导,能够和作者之间展开更深入的对话,并且从中获得有价值的感悟,这种形式的交谈必然能够生发异彩。

文本中所展现的主要人物大都具有非常典型的先进性,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感召力,这也是阅读活动中其中一方有效的“对话者”。就当前的语文名家来看,他们的文章看似闲庭信步,但是却能够通过平淡的事件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内涵、体悟人物情感。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借助有效的举措为学生牵线搭桥,使学生深入触及文本中的角色人物,必然会收获非常显著的教学成效。

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一位教师紧扣文本中情感主题的变化,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提问:为什么彭德怀如此深爱大黑骡子,却不顾劝阻,毅然将其射杀?为什么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充满柔情和爱惜,但是对身边的人员却如此粗暴?通过问题的引领,使学生可以在实际阅读交流的过程中,和文本中的人物展开深入对话。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够使阅读情感得以升华和深化。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和文本、作者以及文本中的人物角色之间展开积极的对话和交流,由此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考、感悟以及想象,这样才能够在乐学中寻求精彩、习得知识。

猜你喜欢
文本过程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