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冷藏车市场,几多希望几多痛

2018-11-28 11:09张筱梅
专用汽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冷藏车冷链产品

本刊记者 张筱梅

国内冷藏车市场一直是业内人士公认的朝阳产业,公认的市场潜力巨大。有数据可以论证,在2015年和2016年国内整个专用汽车行业处于最低点之时,冷藏车市场销量不仅稳定增长,而且增幅保持在30%的速度,成为业内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

实际上的国内冷藏车行业现状怎样?这几年冷藏车行业又发生了哪些值得业内重点关注的变化?行业所处的环境如何?本刊记者采访了几位国内行业资深人士,且看他们是如何分析和看待这一市场的。

增幅巨大:每年30%的速度递增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用车分会秘书长高国有从数据上说明了国内冷藏车市场的潜力。他认为:

一方面,在市场和政府导向的双重需求之下,我国冷藏车市场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国冷藏车产量从2016年的1.4万辆上升到2017年的3.4万辆,企业数量和车辆产量创下新高。

另一方面,从国内外冷藏车的占比来看,我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过低,因而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目前我国冷藏车保有量约13.4万辆,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其中美国冷藏车占比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占比约2%~3%,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的冷藏车市场需求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此外,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损耗严重,每年损失达100亿元以上,这个损失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冷链运输的力度来解决。

镇江康飞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谢巍认为,冷藏车市场总体需求每年均呈现上涨的趋势,且近几年国Ⅲ、国Ⅳ转国Ⅴ,现在又有国Ⅵ的升级更新需求,医药冷链、食品冷链、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等,都推动了我国冷藏车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近两年受环保因素的影响,国家加大对新能源车辆的推动力度,在城配车型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相对增长的需求速度与数量更大。

问题多严重?无序竞争下演变成鸡肋产品

尽管从数据上来看冷藏车近年同比增幅达30%,但是现实与之仍有较大差距。首先是众人所期盼的爆发式的增长没有出现,每年1万多辆的市场需求(正规产品的数据),即使是同比增幅达30%,增长数量也仍然有限;其次是生产企业不断增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竞争不断加剧,企业生存环境较差;此外,由于缺乏监管和行业规范,产品乱象丛生,无资质厂商众多,恶性竞争之下,给有资质、有品质的厂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据河南新飞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市场管理部经理安志光透露,目前国内有冷藏车资质的厂家约有65家,没有资质的冷藏车企业更多近100家(其中包括小作坊)。非正规厂甚至比正规厂的数量都多,非正规产品的销量比正规产品的销量也要多。冷藏车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实在堪忧。

郑州红宇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总工侯永华也告诉记者,按照实际正规销售渠道计算的销量来看,每年冷藏车市场需求约为1.5万辆,总需求量并不大,因为企业数量多,竞争又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因此竞争异常惨烈。冷藏车生产企业普遍“不挣钱”,因为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低端劣质产品遍地开花,即使正规厂家售价在20多万元的产品,依然有终端用户嫌弃价高,再加上冷链运输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也导致存在着大量的终端用户尽可能不买冷藏车的现象。侯永华说,目前我国已进入冷藏车行业内的企业绝大部分对其都产生了“鸡肋”的感觉,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

谢巍同样认为,近两年来受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导向影响,冷藏车行业新进入的企业较多,同时市场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违法改装企业(利用主机厂公告和购买合格证等模式)参与其中。总体来看,市场比较混乱,更多竞争在商务运作与价格层面,而非技术应用层面。

谢巍透露,从目前市场的情况来看,行业内各企业的产品差异化程度不明显,各自的技术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更多的是同质化竞争,产品技术价值度较低,真正意义上能静下心来研究冷藏车、研究制冷新技术的企业并不多。与国外类似史密斯、兰博特这类欧洲知名企业相比,差距很明显,技术科研力量很薄弱,各企业也会参与到“产学研”的平台中去,但真正能够实现市场化成果的路很长,没有几个企业愿意去做战略性的投入。

谢巍说,冷藏车行业从市场及国家政策层面上来看前景美好,值得投资,但是随着这两年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及附加的管理成本(环保风险投入)的逐年增加,冷藏车市场价格并未同比例提升。实际上,原有冷藏车行业的“圈内人”生存已经很困难,包括飞驰、冰熊、中集、红宇等一些老牌企业,另有不少“圈外人”也欲进入冷藏车行业,再加上一些违法改装单位的低价竞争,这些内外部因素都导致了产品的自身盈利能力在逐渐下滑。此时如果企业自身创新能力不足,产品迭代提升不够,市场竞争力就会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只能依靠低价格来生存,低价格意味着低回报,低回报意味着没有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创新中去,自然就形成了“死”循环,无法形成良性的产品研发体系。

高国有认为,低价竞争,无资质小厂改装,新技术发展缓慢,以及终端用户普遍能省则省不大力购买冷藏车,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冷藏车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约着我国冷藏车行业的发展。

如何治理?规范化管理排在首位

全社会对冷链运输的不重视,是导致冷藏车销量并不如预期那样暴增的主要原因。而近两年屡屡发生的疫苗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冷藏车的增长,国家加强和规范了对疫苗的冷链运输环节的监管,食品冷链运输环节仍有待进一步提升。侯永华认为,冷藏车行业也需要政策来推动和促动,加强对物流运输过程的标准和法规执行管理力度,使得冷链各个环节充分重视和发挥冷藏车的最大作用。

安志光则认为,冷藏车行业并非鸡肋,只是因为缺乏监管和行业规范,才导致走向了“鸡肋”。他告诉记者,冷藏车行业的主要矛盾在于行业的不规范、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缺乏,导致产品乱象丛生,没资质厂商多如牛毛,恶性竞争,对有资质有品质的厂商造成巨大的冲击。物流成本的不断提高和运价的缓慢提升或略微下降之间的矛盾,导致部分冷链物流经营困难,购车欲望降低。另外,由于公告申报时对冷藏车载质量利用系数的限制,再加上冷藏车整车整备质量受厢体(有保温层及相关加强筋)和制冷机组自重的影响,导致总质量3.5吨以上、4.5吨以下的蓝牌车自重超过公告内的整备质量,上户问题很难解决。冷藏车要想走上良性发展,主要依靠政府的监管和行业的惯标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

从目前市场来看,要想真正促进冷藏车行业整体向良性方向发展,谢巍有以下几点建议,有些可能在行业协会及国家层面已经在布局开展:1、国家政府层面上应规范市场运营环境,对非工信部改装车目录内企业予以规范整顿,净化市场;2、政府层面上应对目前市场上存在的买卖整车合格证行为进行整顿;3、从行业协会的层面出发,需制定或补充相关行业标准,规范企业生产制造标准,促进行业规范发展;4、搭建企业间的合作与学术交流平台,技术资源信息分享,共同促进学习提升。

从冷藏车产品技术实现性来看,底盘、制冷设备和保温箱体是冷藏车的三大部件构成。从改装车企业自身技术来看,底盘与制冷机组均为标准外购设备,企业根本没有掌握产品的核心技术,所以市场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再加上市场政府监管力度不足,几十人的“小作坊”型企业掺杂其中,所以谢巍认为,在现有的大的市场环境格局下,针对传统机械制造业中细分的冷藏车市场,简单依靠冷藏车这一单一产品维持基本的生存已经很难。作为企业自身而言,必须依靠其它业务产品做补充,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发展。

谢巍建议,在产品技术提升上,需要各专业企业在整车减阻设计、轻量化设计、智能化应用、人机工效、系统集成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学习国外技术经验,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来面对新的市场用户需求,深度调研专用市场用户需求(如深冷海鲜运输车、冰激凌运输车、高端酒水运输车、高端花卉运输车等),开发定制化冷藏车系列,提升产品附加值,剑走偏锋,才能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几多希望?痛并变化着

尽管国内冷链运输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冷藏车行业在各个方面也在悄然发生着各种变化。

据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负责河南片区的销售经理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他们明显感觉到终端用户对产品的品质需求越来越高。很明显的例子是用户在开始选择诸如冷王之类的高端冷机产品,这类产品单价往往在8万元左右,与普通冷机相比价格相差几万元。此外,以往用户倾向于购买二手海柜,但是如今二手海柜的销量在大幅下降,这也得益于国家对车辆外廓尺寸的规范要求,以及严厉的治超治限政策的大力实施,二手海柜因为高度过高以及自重过大逐渐被用户淘汰。再有,用户群体也在悄然变化,散户数量有所下降,用户开始逐渐向专线转移,车型也随着路线的改变而改变,城市配送选择6米以内的小厢,城际配送则选择6~8米的大厢。

从技术层面上来看,山东中集冷运事业部副总梁仲文认为,高端用户也在逐渐增多,他们对于新材料新技术车型的要求开始向国外看齐,传统的不环保的玻璃钢厢体开始向FRP和金属蒙皮转变,这样的厢体不仅环保,而且自重更轻容积更大,对于运输效率的提升大有裨益。同时,为了发挥冷藏车的最大运输效益,多温冷藏车以及中置轴货车列车、冷藏交换厢体也必将成为今后国内冷藏车的技术发展方向。

安志光根据新飞近两年的市场变化总结出,冷藏车行业客户群的结构逐步由小、散的群体向大物流、大客户的群体发展;产品结构以轻型、重型、半挂为主,中型逐步减少;产品技术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据统计,2018年1~9月份,我国冷藏车销售量轻中重的比例大约为:7:0.5:2.5。

尽管存在诸多问题,安志光认为,冷藏车的未来依然可期,只不过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和等待。随着国家对食品及医药行业安全监管越来越严,今后5年冷藏车市场估计还会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安志光认为,轻量化冷藏车和纯电动冷藏车虽然是发展趋势,但是速度不会那么快。纯电动冷藏车首先要解决电池寿命和续航里程的问题,发展速度不会像纯电动厢式货车那么快。目前客户对于半挂类冷藏车还是偏向于与牵引车组合的冷藏半挂车,中置轴前景尚待观察。

谢巍告诉记者,尽管目前国内冷藏车产品技术普遍偏低,但是几家后起之秀如开乐、凯福莱等企业为了寻求快速发展,采用直接引进国外技术或合作的模式,目的就是尽快引用新的工艺或材料、技术来加快产品市场化研发,改变市场的现有格局。镇江康飞的冷藏车仍将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性支撑产品类别,同时每年对产品技术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必须对现有的冷藏车提出改进意见措施,包括外观、性能、工艺、零部件选用、新材料应用等方面,二是必须对现有市场进行调研与用户分析,在细分冷链领域提出新产品开发计划,通过以上两项举措来确保产品的迭代提升与新品研发效率,以更好地满足市场中高端用户需求。

未来几年,镇江康飞也会在新能源冷藏车研发与新型制冷技术应用两方面展开技术资源整合性研发设计,综合应用物联网平台进行创新应用,在产品“轻量化、信息化、人性化”方面深入研究。在市场用户群定位方面,更多考虑中高端定制化用户需求。

据了解,河南新飞也有了下一步的计划,该公司将在昆山建立冷藏车工厂,引进法国技术和工艺生产高端冷藏车(前期主要是客厢车和轻型车)。

未来国内冷藏车行业的发展究竟会驶向何方,我们期待着。

猜你喜欢
冷藏车冷链产品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利用光伏发电制冷的冷藏车设计选型
冷藏车强制性国标GB29753公开征求意见
2019年我国冷藏车市场回顾及2020年一季度市场分析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欧洲冷藏车主流技术介绍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