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用工影响及应对措施
——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的人才选录为例

2018-11-28 13:04傅钧彪楼诗景陈可林小靓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聘者机器人人工智能

傅钧彪 楼诗景 陈可 林小靓

近年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十分关注信息化建设。2011年2月,中注协发布《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构建起完整的行业信息化规划和制度体系。2012年,中注协“网络建设年”活动风生水起,加快推动了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2014年初,中注协提出“开发并推广基于‘大数据’的审计智能辅助系统”,进一步深化行业信息化战略。紧接着,《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2016—2020年)》发布,以“互联网+”为背景,充分阐述了信息化对注会行业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开放式人才经济与智能机器时代的到来,“人才”已不仅仅指人,还包括机器,指人和机器在不同地点、不同雇佣契约形式下的结合。因此,人才招聘也必须兼顾人与机器:企业在“技术和机器可以弥补员工的某些不足”的前提下,根据计划重点招聘跟技术和机器能够优势互补的员工。

高盛集团在其报告《人工智能》中指出: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的尖端科技,其应用的数量和复杂性在快速增长,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可以将生产力典范作用推广至全球各产业领域。人力资源领域也不例外。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人才密集型行业,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如何应对行业内引入人工智能对用工产生的挑战,以及如何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人才选录中来,以便更精准、高效地引入和岗位匹配的人才,这些都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们不断学习研究,积极应对挑战。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及标志性研究成果

(一 )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AI)又被称作为机器智能,“人工智能之父”、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与认知科学家John McCarthy将其定义为“制造智能化机器的相关科学和工程”。在此基础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温斯顿教授将人工智能解释为“是解决如何让计算机完成之前由人类才能完成的工作”。实际上,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人工智能的概念有着各自的见解,但上述解释基本可以体现人工智能的思想与内涵,简单来说,就是“关于研发人工构造出的可以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方式的计算机系统的理论和应用,这些系统可以取代部分目前人类正在做的工作”。

(二 )人工智能的标志性研究成果

2016年3月,谷歌“阿尔法狗李世石版(AlphaGo Lee)”以4:1的成绩战胜韩国围棋选手李世石九段。2017年5月,“阿尔法狗2.0”(AlphaGo2.0)又以3:0的战况完胜世界围棋第一人柯洁九段。在这之后,“阿尔法狗”升级版Master在网上快棋中横扫围棋职业高手,创下了60盘全胜的神话纪录。10月,《自然》杂志刊登了谷歌DeepMind团队的新成果,一个名为Alpha Zero(阿尔法元)的机器系统仅训练了3天就以100:0的成绩战胜了AlphaGo Lee。

2016年5月29日10时14分,我国四川绵阳发生了4.3级地震,随即,一条详细说明地震参数、震中地震历史、地震周边村落、乡镇的基本情况、地震所在县的行政情况的新闻迅速在网络流传,新闻中还附上了两张震中的地图,可谓是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而这条新闻正是出自一台“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它在短短6秒钟内,就写下了560字的新闻稿件,全程无人介入,自动写作,自动发布。

二、人工智能在注会行业的应用及其对用工产生的影响

(一 )人工智能在注会行业的应用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财务、注会行业也得以迅速运用。国际“四大”率先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6年3月,德勤宣布,计划与著名的人工智能企业Kira Systems进行深入合作,通过融合双方在各自领域的专长,使人工智能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应用。次年5月初,德勤财务机器人就展现在世人面前。紧接着,普华永道在5月下旬也推出了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使用智能软件完成原本由人工执行的重复性工作任务,无需改变现有的应用系统,就能使原先那些耗时且重复性强的手工作业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实现自动化。此外,普华永道还将机器人解决方案扩展到其他的领域,包含人力资源、供应链以及信息技术。6月初,安永也推出了智能机器人,并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向业务流程外包的又一次技术革命,将引领下一阶段的行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行业从业人员从事重复性高、标准化程度高的工作量”。6月下旬,毕马威也推出了机器人自动化服务,为企业转型提供一站式服务。

同时,人工智能也逐步运用在其他审计领域,如利用人工智能避免原先通过手工编制的询证函的误差;在短时间内对有关会计科目进行全面有效分析后进行样本函证;弥补人类在信息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上的短板;通过对现有的大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建立分析模型并提高预测能力,等等。

从注会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工作模式从全手工编织到会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到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二 )人工智能对注会行业用工产生的影响

2017年1月的冬季达沃斯论坛就机器人发展前景的最新调研指出,到2020年,在全球15个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中,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崛起,将导致510万个就业岗位的流失,多以低成本、劳动密集型的岗位为主。普华永道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传统会计是受到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在未来20年内,会计工作实现自动化的概率高达97.5%。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注会行业的用工产生的影响必将是非常深远的。

1.改变雇员结构,产生新的用工方式

2017年10月25日,在沙特阿拉伯举行的未来投资计划大会上,出现了一位身份特殊的嘉宾——AI机器人索菲亚。让无数人诧异的事情是了,索菲娅获得了沙特国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公民身份的机器人。机器人能够获得公民身份,又何尝不能接受企业的雇佣呢?雇员结构的变化将给企业管理带来各种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注会行业的低端岗位需求将逐步下降,执行低附加值操作的财会人员面临着职业困境,部分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代替。未来的事务所很有可能变成全职员工、自由职业人员与机器人的混合体,工作被细化、零散、拆分,类似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的SOHO式工作、弹性工作、“零工经济”(一种通过网络平台快速匹配供需方,提供精确明细的薪酬结算方式,如Uber司机、软件模块开发者)等新形态更为普遍。

2.改变事务所对员工知识技能的要求

普华永道在澳大利亚最核心的两个业务部门----审计部和咨询部开始招聘面向“应届高中生”的职位,而这些职位以往只有本科生乃至硕士生才能胜任。人工智能的应用降低了事务所对员工某些技能的要求,从以往关注员工的智商、情商转到更关注智能商数(擅长利用智能机器并与智能机器互补的指数)上来。另外,事务所对员工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将发生变化,将更偏向于计算机、数理统计方面,对纯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需求将大大降低。所以,HR将更加注重“人”岗匹配,在选录人才时也将更注重综合能力,除了会计、审计专业能力外,还将考察其计算机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理统计和数字分析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等相关技能,优先录用综合型人才。由此,也将推进各高等院校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专业课程设置、教材编制等也将产生极大的改变,“计算机+”会计、审计等复合型专业将会得以发展,这也将使整个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知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3.导致岗位职能转变、工作重心转移

人工智能虽可以模仿人类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方式,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类,但终究是讲究规则和算法的,它可以代替人类处理许多岗位的日常性工作,但最重要的属于人的部分----处理人际关系的高情商和亲切感,它是无法跟人类媲美的。人工智能无法完全取代人类,但能使员工的岗位职能发生转变,工作重心发生转移。如在招聘领域,未来HR将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与应聘者“关系”的维护上,与其建立信任关系,引导其了解企业文化,从而传输雇主品牌形象。除此之外,未来HR的工作重心还将转移到指导员工、提供情感支持、与员工深入沟通、交心、分析解决问题、为业务部门提供战略决策、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开发全新的培训体系等工作上。

4.导致员工关系管理多元化、复杂化

全球500强中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埃森哲在《人工智能:重新定义人才管理》报告中认为:过去,新技术主要对蓝领和服务类岗位产生颠覆性影响;但如今,人工智能将影响到企业人才管理的各个层级——从首席高管到一线管理者。当人工智能越来越多地替代人的工作岗位时,组织人力资源构架也将不得不进行重构。未来,员工关系管理不仅是对员工的管理,还包含对人工智能的管理,甚至涉及到人工智能与人之间的上下级权限交错、伦理关系等问题。

三、应对与展望——以天健人才选录为例

人才选录是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必将给今后的人才选录工作带来巨大变革。为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天健会计师事务所早已积极探索并着手布置应对措施。

(一 )以人才储备作为最主要的应对措施

1.设立计算机信息部门,储备计算机信息专业人员

天健一直重视及致力于推动行业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为此,早在十多年前,就设立了专门的软件开发部,自行研发使用独立知识产权的AE审计软件、财务软件、OA办公软件等。五年前,天健设立了信息系统审计部,专门培养和储备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并在每个审计业务总部也配备了若干名信息系统专业人员。通过多年的发展,天健已储备计算机软硬件研发及维护、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员百余人,目前每年仍在持续扩招计算机信息专业方向人员,为人工智能时代做好人才储备。

2.加强与多所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信息化复合人才

天健早在2014年就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计算机+会计(2+2)”复合专业,定向培养会计与计算机复合型人才并逐年输送到天健工作。天健还与南京审计大学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立信息系统审计实践基地并每年定向招收毕业生。今后,天健还将继续扩大与其他高校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等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合作。

3.增设智能化培训课程,拓宽全所审计人员知识面

天健在合伙人、注会、助理人员等各层级培训中都纳入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概念及发展情况、对行业的影响和变革以及从业人员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使员工加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尽早进行自我知识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二 )在人才选录中尝试运用人工智能

随着天健信息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人才选录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对招聘系统的智能化进行了初步探索。例如,设置了关键字段(如毕业院校、高考录取批次、英语等级等,可以根据情况进行或“松”或“紧”的设置)。系统会自动对简历进行检索和匹配,只有关键字段符合招聘要求,简历才会自动呈现在HR面前。也可以根据所需要的人员要求,输入条件字段,系统会自动对不同的简历进行横向比较,并搜索匹配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应聘者。智能化系统极大地减少了HR处理简历所花费的时间。此外,对于符合招聘要求的应聘者,可以在系统中“一键群发”面试邀请,应聘者通过登录天健网申系统或手机移动端来确认参加面试,这样能够快速收集应聘者的反馈,以便进行下一步的面试安排。

(三 )对运用人工智能选录人才的展望

天健在人才选录工作中对人工智能的探索与尝试已为今后人工智能在本所的运用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后,天健会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持续深入探索,力争在2年内实现将人工智能应用在简历筛选、与应聘者初步沟通、面试选拔等诸多环节,更好地实现人岗的“精准匹配”。具体概述如下:

1.运用人才搜索与匹配功能

目前,HR会主动通过一些社会招聘网站的简历库来搜索简历并联系潜在的应聘者,但这些招聘网站普遍存在数据混乱不实、人才筛选与岗位匹配难等问题,并且阅读及筛选简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天健期待通过人工智能,实时同步社会招聘网站和企业网站的动态招聘信息,形成大数据,利用搜索引擎来搜索、推荐与岗位要求相匹配的人员,并依照匹配程度排序显示搜索结果,在海量人员信息中快速找到合适的人员。

2.采用拟人化方式沟通交流

在日常工作中,HR经常需要回答许多应聘者的咨询,智能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提供7*24小时无间断服务。除了建立统一可信的知识获取渠道及数据库之外,机器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通过多轮问答理解用户意图及相似度计算,能推断出合理的答案,推荐给应聘者。智能机器人的问答服务,大约能解决50%-60%的用户咨询,大大减少了HR的工作量。通过人工智能,应聘者可以在线与机器人实时交流,了解应聘企业的基本情况、工作岗位、薪资待遇、未来发展等信息,能让应聘者随时随地提问,同时也使企业对应聘者问题的解答更趋标准和规范。

3.实现人机面试与虚拟场景

人工智能可以极大提高面试测评的准确度。在面试环节,机器人通过事先设定的企业招聘岗位模型对应聘者提出问题。如果应聘者有过财务审计工作经验,机器人会询问他做过哪些类型的项目,根据回答,再询问针对某类企业的某项具体业务,应该使用何种审计方法。这些关于专业细节的提问,机器人都会逐一分析、逐步深入询问。运用人工智能分析面试视频,还能将应聘者的语言、动作、面部表情乃至瞳孔状态都一一分解,可以辨别应聘者所描述事件的真实性。人脸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在线笔试,通过“刷脸”防止替考。此外,通过人工智能的虚拟技术,可以高仿真地利用虚拟(或增强)现实岗位对应聘者进行工作岗位的胜任力测试,这项技术也可用于对招录的新员工进行模拟培训。另外,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无需打字,就能将大量面试结果总结直接从语音转化为文字,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与用人精准度。

四、结语

在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会产生人才供需、知识结构等方方面面的新矛盾,将对包括人才选录在内的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工作方式进行颠覆性的改变。新挑战也意味着新机遇。对此,HR需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与时俱进,进行自我学习、迭代转型与提升,以新思维积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HR”也将是大势所趋,必定会给行业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猜你喜欢
应聘者机器人人工智能
面试好难
把降落伞卖给农夫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电话预约技巧知多少
下一幕,人工智能!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