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合金钢低成本无缺陷铸坯生产实践

2018-11-28 03:09黄传根张立鑫范海宁周亚辉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钢种合金化铸坯

黄传根,张立鑫,王 泉,范海宁,周亚辉,张 炯

(马钢股份公司 安徽马鞍山 243000 )

Q345B属低碳合金钢,是典型的常规板带产品,市场需求量较大,目前国内大多数Q345B钢种成分设计碳含量处在包晶区范围内(0.08~0.16%),裂纹敏感性较强,Q345B钢种的铸坯存在不同程度的角部裂纹缺陷[1]、[2]。马钢生产的低碳合金钢Q345B成分C含量(0.16%)同样处于包晶区内,一直以来,为解决铸坯角裂缺陷需对铸坯进行火焰清角处理,导致金属损失较大;其次,由于清角的特殊要求,铸坯无法热装入炉,进一步增加了加热时间,降低了热利用率;同时,清角处理增加了板坯库存,严重影响了板坯库铸坯周转能力,增加了生产管理成本。由于板坯清理量大,限制了其他需要清理钢种的生产能力。因此,解决Q345B钢种铸坯角裂问题对生产顺行和降低成本均有重要的意义。

1 成分设计和工艺优化

1.1 成分设计

马钢Q345B采用C-Mn成分设计体系,属于包晶钢范围。为满足产品性能要求,在成分设计时提高了钢中Mn元素的含量,但Mn含量的提升,易引起MnS 偏析,导致带状组织加剧,进而增加成品冷弯开裂几率的质量问题[3]、[4]。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对Q345B成分进行重新设计,为避开包晶区,降低铸坯裂纹敏感性,将钢中C含量降低至0.07%以下, Mn含量降低至0.6%以下,为弥补因C、Mn元素含量减少而导致固溶强化贡献的削弱,本研究采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微合金化元素Ti进行补偿。有关研究表明[5]:Ti作为单一微合金化元素加入钢中,其含量低于0.045%时,随着钛含量的提高,铁素体晶粒明显细化,但对强度影响不大;当钛含量大于0.045%时,对晶粒细化作用不大,但强度会明显提高,主要因为纳米尺寸TiC的沉淀强化效果。本研究设计Q345B成分时,引入有效Ti含量的概念,有效Ti=Ti(全)-3.42N-1.5S。通过提高Ti含量,利用TiC在铁素体区充分的细晶强化及沉淀强化作用的方式弥补C、Mn含量降低导致的强度降低[6],经过多轮试验制定具体成分见表1。

表1 Q345B国标要求及原钢种和试验钢种成分 wt/%

2.2 冶炼工艺优化

马钢生产Q345B的工艺流程如下:

铁水预处理→转炉→合金微调站→LF炉→连铸→热轧

由于Ti元素的金属性强,易与N、S、O等元素优先结合形成复杂的含Ti化合物。根据含Ti化合物的固溶度和生成自由能,在钢中析出顺序为TiN→Ti4C2S2→TiC[7]。Ti元素首先跟钢中的N元素结合形成TiN,其次跟钢液中的S元素形成Ti4C2S2。由相分析结果,在钢中Ti和S的亲和力大于Mn和S,因此钢中Ti4C2S2化合物会随着钛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多,并取代钢中MnS夹杂,使钢中形貌为长条状的MnS夹杂演变成球状夹杂,改善钢的带状组织,提高钢的塑性及韧性。随着Ti含量继续增加,Ti和C将会结合形成TiC,在低温中析出并起到析出强化作用[8]。因此,控制钢水中N、S、O的含量对稳定控制有效钛含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控制N含量最为关键,制定如下措施:

(1)严格控制转炉下渣量;

(2)优化出钢过程渣料及合金加入顺序;

(3)LF埋弧升温、控制升温次数、微正压操作;

(4)适当控制造渣及合金化过程底吹强度;

(5)优化合金化及钙处理制度;

(6)连铸全程保护浇铸技术。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铸坯角部酸洗和低倍试样对比

(1)铸坯角部质量

通过对试验钢铸坯角部取样,并同原钢种角部质量进行验证,检验结果见图1:

图1 角部酸洗样照片:(a)试验钢种;(b)原钢种

根据检验结果,试验成分生产的铸坯角部质量良好,未发现角裂,而原钢种则存在角裂现象,因此试验钢种生产铸坯满足不清理直接轧制的需求。

(2)铸坯低倍检验

试验钢铸坯与原钢种低倍试样检验结果见图2:

图2 铸坯低倍样照片:(a)试验钢种;(b)原钢种

试验钢种铸坯低倍样显示中心偏析和疏松情况明显优于原Q345B钢种铸坯。

3.2 成品力学性能

对轧后带钢进行取样并进行拉伸、弯曲和冲击等力学试验,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试验前后力学性能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试验钢生产Q345B屈服强度360 Mpa-560 Mpa,平均430 Mpa,富余量较大,比原钢种平均提高49 Mpa;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跟原钢种接近,冲击性能也优于原钢种;对试验前后带钢进行取样做冷弯实验,试验钢冷弯性能明显优于原钢种,未发生折弯开裂现象。综上所述,试验钢生产Q345B钢种各项力学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3.3 微观组织

图3为试验钢轧制后的金相组织图片,由图3可知,进行Ti微合金化的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晶粒度级别为11.0级,带状组织级别均为0,验证了通过采用Ti微合金化的析出强化和细晶强化作用,有效保证了带钢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小均匀。由于钢中Mn与S元素易结合生成的MnS夹杂,形成带状组织,降低钢的韧性。通过降低钢中Mn含量及合理设计Ti含量,带钢中MnS含量明显降低,对不同厚度带钢取样观察微观组织,钢中无明显的带状组织,极大的改善了带钢组织均匀性[8]。

图3 金相组织图片:(a)100X;(b)500X

3.4 效果分析

经过对冶炼过程的精细化控制,LF终点钛铁合金的收得率能够稳定控制在82%-85%范围内,钢水N含量的波动也较小,加上全工序对硫的控制,实现了有效Ti的稳定控制,成品各项性能均满足标准要求,且整体性能更加稳定,实现了不清角和热装轧制,吨钢降本约63元,同时加快了板坯库铸坯周转,释放了板坯库存,为生产的高效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4 结论

采用低碳、低锰、高钛成分替代原Q345B钢种组成分组织生产,解决了铸坯角裂问题,实现了无缺陷铸坯不清角轧制和热装生产;

新成分生产Q345B性能较原钢种性能更加稳定,各项力学性能均满足Q345B国标要求,冷弯性能均合格,无带状组织;

不清角轧制解决了板坯库周转问题,释放了板坯库存,为生产高效顺行提供了有力支撑,实现了吨钢降低成本约63元。

猜你喜欢
钢种合金化铸坯
45钢激光硼氮合金化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多钢种混用波纹腹板压弯构件优势分析
Q335B板坯外弧角裂纹成因研究及控制
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管线钢板生产中铌微合金化的应用
以点破面解难题
低碳铝镇静钢铸坯长度方向上T.O和夹杂物的分布规律研究
鞍钢中标延崇高速建设合同
采用不同钢种热冲压件的汽车侧面碰撞特性研究
用于耐磨和抗疲劳领域的高Si高C纳米结构贝氏体钢潜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