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体系建设研究

2018-11-28 11:13顾永静郭茜李悦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教育功能博物馆

顾永静 郭茜 李悦

摘 要:教育是博物馆的职能之一,博物馆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新时代的公共教育,着眼点更多的应该是青少年。作为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文、科学知识的积累和思辨能力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系统的博物馆科普教育体系,使得博物馆也能及时地转变传统观念、跟上形势、与时俱进,在不断充实内容、加强自身功能建设的同时,对校外教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把服务青少年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青少年科普 博物馆 教育功能 青少年教育

教育不仅是每所学校、每个家庭的责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代青少年教育形式和手段也应更加多样而生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教育也迈进了崭新的时代。在新时期加强对青少年的科教普及,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2016年11月30日,国家教育部等11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7年7月4号,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施方案》。可见,科普教育与研学旅行已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博物馆教育是一种宽松、自愿氛围下的自主型、探索性的自我学习,能够和青少年学校课程广泛契合,在青少年教育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实现我国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体系建设

1、在博物馆对内青少年教育体系的构建中树立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

成立青少年教育工作班子,由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主抓,研究人员和博物馆教育工作者参与,根据青少年教育的需要,扩大讲解员队伍,优化讲解员专业结构。同时,馆领导和宣教人员定期赴当地教委或教育局、学校走访或邀请来馆召开研讨会,了解青少年的知识结构、文化需求、价值取向、素质状况等问题及博物馆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學校对博物馆的期盼等,对如何拓展科教互动氛围,如何向学生提供更广、更深的认知场所及如何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等问题进行研讨,并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2、开展研学旅行,培养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通过研学旅行,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激发学生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之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大力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

3、场馆知识STAM模式体系建立与完善。

“STAM模型”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从以上几个方面如何系统全面的培养青少年观察力、学习力、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及表达能力是每一个博物馆青少年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从知识讲解、展品知识课外创作延伸忆及归纳总结三个方面进行系列科普微课堂模型设计。

二、博物馆外部青少年教育体系建设

1、博物馆知识体走进校园体系建设

博物馆知识体走进校园体系建设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肩负着弘扬民族精神、发扬革命传统的责任。要想抓好青少年教育服务,必须方便学校,改进服务方式,将好的展览和文化传统带进校园中,是发挥博物馆作用的好办法。博物馆走进校园,要充分考虑到一些实际的问题,例如,怎样吸引学生的眼球,怎样做到寓教于乐,怎样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宣教职能等。这就需要我们在这方面有所创新,激发学生们求知的欲望,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和文化。

根据博物馆的主题,进行相应的互动环节,如现场演示标本制作、展示濒危国家保护动物等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主动为大家讲故事,体验当一天的小小讲解员等,让学生们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还活跃了现场气氛,让原本沉闷的讲座和展览鲜活起来。

博物馆走进校园成为王牌活动,成为代表性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真正发挥第二课堂的实际作用。

2、不同地区科普教育模式体系建设

以哲学、经济学、生命科学和生态环境理论为指导,根据经济发达、中等发达和欠发达地区的实际探讨城市、城镇和农村等不同学校的科普教育分类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在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实现大面积进行适合当地需要的科普教育模式。

中国大部分青少年在农村,促进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是青少年科普的重要方面。农村青少年科普学校—社区—家庭协同是农村青少年科普的基本特点,要结合农村教育改革,探索如何把科普知识的传播与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机结合,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提升全民族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青少年科普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础教育领域的观念更新。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要结合教育改革实验,紧紧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抓住有利时机,紧密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寻找我国青少年科普教育落后状态的症结所在,把科普教育的效果,最终落实到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形成一个自主、探究、合作与创新的科普教育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博物馆教育功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衔接和延伸[J].李冰,辛春.汉字文化.2018(13)

[2] 提升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困境与策略[J].马祥贞.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3] 谈数字化时代博物馆教育及其相关问题[J].林岩.才智.2017(36)

[4] 浅谈科技发展对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影响[J].王京.博物馆研究.2018(01)

[5] 我国博物馆教育活动的重要参照——简评《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J].马自树.中国博物馆.2017(01)

作者简介:顾永静 1977年5月 研究生副教授 研究方向:教育 营销

郭茜 1986年10月 研究生 助教 研究方向:动画设计、动画科普教育

李悦 1992年1月 研究生 助教 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2017年度山东省青少年研究规划课题“基于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博物馆青少年科普教育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SDYSB170434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教育功能博物馆
博物馆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