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与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职业需求导向

2018-11-29 03:43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
商业会计 2018年18期
关键词:硕士会计专业民族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712082)

一、问题的提出

民族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和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使命。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也随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招生规模与招生专业已创历史之最。截至2017年7月,我国共有高等民族院校13所,全日制在校人数近27万人,招生专业涵盖理、工、农、医、哲学、经济学、法学以及教育学等各个门类,为提高民族地区综合实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会计专业硕士(MPAcc)是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一种高素质会计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位。自2003年批准设立以来,招生单位现已达199所,其中民族院校四所,分别为西南民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为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我国高等教育培养模式逐渐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教育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改革与教育转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突出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已经成为民族高校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职业需求角度出发,对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需求现状进行调查,获得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图,进而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对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进行SWOT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构建适用于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

二、基于就业需求导向构建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

(一)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需求现状

现行高等教育模式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构建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重点分析当前就业市场对会计高层次人才的综合能力需求。由于我国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从2013年才开始,多数高校2017年才有第一届毕业生,因此考察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需求现状,我们以近五年民族院校会计高层次教育人才为综合样本进行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西藏民族大学近五年少数民族经济专业 (民族地区财务与会计方向)、2017届会计专业硕士毕业和部分区内会计学本科毕业并已就业的学生,希望对他们工作中应具有的能力、素质与技能做出调查。

参考其他学者研究,问卷调查共涉及能力需求、素质需求和技能需求三个方面,共24个问题。2017年9月10日调查问卷通过邮件形式发放,共发放80份,截至2017年10月10日,回收有效问卷71份。经过对问卷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有34人就业地区为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占比约为47.89%。对民族地区就业的学生岗位进行统计,其中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就业16人,占比为47.06%,银行机构8人,占比为23.53%,国有企业7人,占比为20.59%,民营企业及其他3人,占比为8.82%。民族高校会计高层次人才能力、素质、技能需求详见表1。

表1 民族高校会计高层次人才能力、素质、技能需求表

(二)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及培养方式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民族高校会计高层次人才选择毕业后服务于民族地区的比例较高。在能力需求方面,用人单位注重的前三位分别是发展潜力、知识结构与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加偏爱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与团队意识等素质的员工,强调的会计技能以日常会计核算、会计软件操作以及财务管理为主,由此可以获得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见图1)。

图1 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及培养方式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分析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培养,明确每种职业能力对应的培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分析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职业能力框架的三大构成要素,其中能力需求、技能需求与学校教学活动密不可分,主要通过校内外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式来实现,通过双导师制、第二课堂等具体教学形式达到培养目的。素质需求则强调环境的重要性,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法制和团队协作等意识,以达到高层次会计人才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

三、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SWOT分析

对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需要从职业能力需求现状出发,结合职业能力框架以及培养方式,对现行各民族高校的培养理念、过程和结果进行具体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就业区域性强,就业压力相对较小。首先,基于风俗和地理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对优秀会计人才有着特别的需求,而民族高校毕业生能够很好地满足这种需求,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发挥自己的优势。其次,民族高校由于所处地域和办学条件的限制,会计专业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于其他高校,会计人才培养质量也略低于其他知名高校。因而在就业市场中,会计专业毕业生整体竞争力稍差,就业选择回原籍工作成为首选。因此从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来看,就业时选择回到民族地区的学生仍然占据很高的比例。

2.招生生源基础稳定。我国民族高校基本都是隶属于国家民委或者地方省属高校,办学时间长,办学规模在地区相对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招生生源基础和规模。基于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民族高校会计硕士招生规模持续稳定增长,但在录取成绩方面,相对其他高校较低,且有许多民族优惠政策。如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MPAcc复试分数线为215分,西藏民族大学为200分,青海民族大学为190分。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2017年MPAcc招生生源不限,即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考生均可报考,另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在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在职考生享受少数民族政策优惠,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办学历史、招生人数、录取成绩和优惠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致使近三年报考民族高校会计硕士的考生逐年增加。

(二)劣势

1.会计专业硕士教学经验不足。虽然各民族高校开展会计教学历史已久,但在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方面,没有前期办学经验(见表2),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参考传统的学术学位,专业招生、教学、实践、管理和就业都处在摸索阶段。

表2 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情况简表

2.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民族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招生门类的健全,教师队伍规模随之持续增长,教师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纵观我国四所招收会计专业硕士的民族高校,存在以下问题不容忽视:第一,双师型教师人数有限。虽然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或者高学历的教师占据多数,但是这些教师大多是长期从事理论教学和研究,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另外,会计专业硕士和普通学术硕士共享同一教师队伍,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会计专业实务型人才培养需求。

3.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专业需求。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教育虽开展时间较短,但在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致使学校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全面需求。诸如专业配套案例库的开发,财务与会计类课程实验室的投入,以及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

(三)机会

1.国家对民族高等教育的支持。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优化民族人才培养和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早在2002年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02]14号),指出新中国成立50周年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做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政策措施等一系列决定;2014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 《全国民族教育科研规划(2014—2020年)》,指出了民族教育的目标与重点领域,并对组织与实施进行了指导;2015年8月国务院下发 《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国发[2015]46号),肯定了民族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结构,以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从这些指导文件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历来重视民族教育,肯定了民族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2.民族地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与大力支持下,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以西藏地区为例,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突破1 600亿元。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明确指出,为适应地区跨越式发展需要,到2020年在金融财会等领域急需培养紧缺人才11 100人。民族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经济组织逐渐呈现交易频繁化、业务类型复杂化趋势,这种情况对高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更加迫切,而当前西藏会计人才的学历结构以大专和本科为主,硕士学历人才所占的比例较小。

(四)威胁

1.用人单位对会计高等人才的能力需求不断提高。从民族高校会计高层次人才能力、素质和技能需求调查结果来看,当前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会计人才不再强调实际经验的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发展潜力、人际交往和知识结构的综合素质;在个人素质方面更加注重员工个人的诚实、爱岗和团队意识的特质,职业技能角度不仅涉及到基础的会计和财务技能,还需要能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税务筹划做出相关安排。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需求的提高,对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信息化时代会计人员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除了用人单位所提出来的高标准能力需求外,来自于其他方面的一些威胁,也迫使会计人员尤其是高层次会计人才不得不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技能来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求。2017年财政部为了优化会计人员结构,取消了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这使得会计人员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提升;以财务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出现,低层次会计人员将逐渐被替代,会计人员转型迫在眉睫,只有努力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才能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3.各高校会计高等人才培养竞争压力逐年增大。从2004年开始,我国选取了21所高校进行首批MPACC项目进行试点,十几年来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在逐渐壮大,2017年全国共有199家进行了招生。招生单位的增加,考生报考可选择性大,报考分流现象明显,各院校在招生、人才培养质量、科研与就业方面竞争压力加大。

四、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构建

(一)明确培养目标

各民族院校应将自身办学特色、办学基础和民族地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确定恰当的培养目标。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主要立足于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应用型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应注重职业导向,培养的首要目标在于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时也更偏重专业性和程序性的知识。因此各民族高校应当以“培养民族地区会计高层次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既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引导帮助学生关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问题,使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要求高校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上围绕着培养目标进行,例如西藏民族大学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为西藏地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会计人才,在人才培养中将教学目标和地区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引入了第二课堂教学,聘请来自西藏地区理论、实务界的专家做有关西藏经济研究、西藏财会专题研究等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使学生更加了解西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地区财会领域焦点问题以及会计行业发展需求。

(二)准确定位招生与组织

我国各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的报考条件一般为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或者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2年以上的在职人员。报考条件过于宽松,导致本科阶段未接触过会计学科的其他专业生源报考比例过高,给后期的会计专业硕士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会计专业硕士不同于会计学术硕士,会计学术硕士注重于理论研究,跨专业报考会让硕士阶段的理论研究视野开阔,能够拓宽研究者思路,而会计专业硕士强调高层次会计应用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求报考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基础,扎实的专业功底。非专业生源报考则需在后期的人才培养中要对会计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进行补充学习,既占用有限的专业学习时间,也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要使民族高校培养出的会计专业硕士在能力、素质、技能需求方面更好地满足民族地区需求,不仅需要强调报考学生的学历、学位,还要对专业相关性和会计经验做出一定要求。

(三)确定培养方案

(1)重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性。教学方法应跳出会计学术硕士培养的模式,突出采用案例教学、专题研讨、模拟训练和专业实践等多种形式与课堂讲授相结合,同时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以讲座、研讨会或者专家授课等形式来开阔学生的会计实务视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师资力量方面,有效建立双师型队伍,并充分实行“双导师制”,让学生能同时接触到在校教师和会计实务专家的双重指导,能够很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解决实际会计问题时做到举一反三。(3)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民族院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方向建立若干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银行和事业单位等去参与实践,增强学生动手能力。(4)在会计专业领域之外,重视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强化学生诚实、爱岗、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也会影响到会计专业硕士人才的素质结构,进而影响到其就业选择。构建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完善的课程体系,应当以实际的职业方向为导向,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为目标,强调应用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要突出会计工作的专业性,又要体现不同会计岗位的特殊需求。

纵观国内会计专业硕士培养单位课程设置,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必修课为全国会计专业硕士指导委员制定的必修课程,这部分课程应紧密联系会计工作实际,将最新的理论、方法、成果和案例纳入教学体系中。选修课应结合学生选择的专业方向来进行设置,诸如注册会计师方向课程的设置应以使学生熟悉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具备注册会计师执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为目的;财务总监方向课程设置应以使学生熟悉企业综合会计业务,具备进行财务战略制定、资本运营管理、财务风险管控等综合化的业务能力为目标,除了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外,选修课程还应兼顾会计职业道德等职业素养的教育。实践课应强调学生的执业实践能力,民族高校会计高层次人才还应对民族地区财务问题通过第二课堂等辅助形式进行学习和探讨。总之,课程设置应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为目标,使学生在储备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的技能应用和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五)优化质量评价体系

科学的质量考评体系是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质量的保证,各民族高校应加强自身的培养质量评价。完整的质量评价体系应当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要素。评价主体为培养会计专业硕士的各民族高校;评价对象为会计专业硕士毕业生;评价指标体系应依据能力、素质和技能三大领域来设置,具体指标可依据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能力框架来设置;评价方法既要包含定性评价也要包含定量评价。

猜你喜欢
硕士会计专业民族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MINORITY REPORT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传承 民族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