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面向及启示

2018-11-29 07:59谢雨新金仁奎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国语古典阶段

谢雨新 金仁奎

从历史角度而言,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中华文化的直接影响,同时至今依然在事实上处于汉字文化圈之中。此种文化联系反映在现有教育体系之内,则体现为中日两国的语文教育共享部分内容资源和文化资源。由是,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日本称“国语”)教育改革的基本面向及其经验教训正有如他山之石,其中的优秀部分将为中国语文课改带来积极的教益。

一.《学习指导要领》对于语文科目的改革要求

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每十年制定一次,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其文本地位类似于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中,每次的细则改订都规定着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日本高中阶段现行的《要领》发布于2008年(平成20年),从2013年(平成25年)开始实行(数学和理科从2012年开始实行)。针对之前旧有的《要领》,其改革方向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涉及语文教育。

首先是充实言语活动(见于日本文部科学省:《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改订要点》),即:起始于国语学科,延展至其他学科,注重扩充针对提升批评、论述、讨论能力的学习模块。在重视个体与社会联系的日本,这种从语文教育出发的能力几乎构成了社会人生存能力的基础。为达到这一标准,侧重于实践的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从语文课程的课时量而言,在本次教育改革以后,高中语文的标准学时数从18个增加到了19个(见于日本文部科学省:《高中各学科教学科目及标准学时》),这一改革措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具体课程的调整,相对于原有的六个模块(国语表现1、国语表现2、国语综合、现代文、古典、古典讲读),调整后的课程(国语综合、国语表现、现代文A、现代文B、古典A、古典B)增加了现代文的比重。这种对现代语言典范的沉浸式学习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从而间接提升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其次是充实与传统和文化相关的教育(见《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改订要点》)。现阶段日本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囊括许多方面,如历史、宗教、古典、武道、传统音乐、美术,甚至与衣食住相关的文化知识,集中于国语、保健体育、艺术、家庭、地理历史、公民等高中教育诸学科之中。和语文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古典这一层面,即对古文和汉文的学习和理解。鉴于汉语和汉字文本对日本文化形态的深远影响,先秦古典、唐诗、成语在日本语文教育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语言的变迁,日本的古典文献对于现代人日本而言,也已经非常晦涩难读,对于这方面的授业也在持续进行。这一面向古典的教育方式并不在于浅层次的背诵,而是注重对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的理解,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古典的亲近态度。

二.日本语文教育改革的预期结果

在此种背景下,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预期达成何种结果,便尤其值得考量。2018年最新发布的日本《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草案)中,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共提出了五点工作目标,其中第二点目标——“培育牵引社会持续发展的多重能力”,则直指语文教育改革的预期结果,一共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是培育在全球范围内活跃的人才。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纵使这一方针可以被认定为是基于全球化背景而提出的,但在这一方针的阐释中,对异文化的理解并未占据起始位置,与之相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被最先提出。这一要求的目的预设相当鲜明:中日两国在教育近代化的过程中,甚至社会近代化的层面上,都曾面临异质性文化的多重冲击。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全民的、积极的民族认同,的确构成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命题。

前已有述,基于汉字文化圈的文化形态,基础教育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依然主要依托语文教育生成。但是,日本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路也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即:认定自身的文化位置,从而将本国传统文化放置在全球化的语境之中。也就是说,在厘清本国文化特质,辨明文化的伟大传统之后,比较和异文化交流才能够成为可能。与之对应,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提供语言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双重提升,还要使学生拥有深邃的视野和深沉的文化关怀。

第二是尤其注重培育文化人才。这类专门人才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是致力于培养创造文化艺术的人才,这些人才将活跃于多样的文化门类中,主要面向文化艺术永续性的继承、发展与传播;其次是致力于培养专攻于文化艺术鉴赏活动的人才,将艺术评论和文化批评带入现实之中,同时为文化发展提供多重可能性。在上述的诸多门类中,文学,泛而言之,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创造过程可以被视为文学创作(创意写作),其鉴赏过程可被划分为普遍性的阅读和学院派的评论。

总而言之,创造文化的,无论个体或者群体,终究是人类本身.在基础教育阶段提供充足的文化资源和精神养料,将促进学生对文化产生强烈的亲和力和领悟力。如果学生在未来择业时选择文化艺术工作作为终身的事业,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打下的人文底色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文化认知、创造与接纳能力,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

三.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经验及教训

综观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预期结果,均集中在实践和传统两方面,这样的双重面向对中国教育改革而言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从实践层面而言,日本高中语文教育并不过度要求储备基础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指导要领》的总题名“生存能力”(生きる力),就证明了这一点。中国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吸纳此方面的优长,适度增加实践层面的授课时数,使我国的语文教育成果超越最低的知识阶段,平衡语文教育所带来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之成为人际社会层面的技能,以应对现今信息社会的知识洪流。此外,语文教育中所习得的语言能力并不应该孤立于单一学科之中,而是应该形成以语文学科为基础,与其他学科联动的态势。所以,语文教育在能力的建构之外,还应该建立与之相关的、健全的知识体系和道德体系,使学生拥有内化的思考方式以及丰裕的内心。由此,教育后的个体将得以生存和生活于社会之中,成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达成个人的全面发展。

从传统层面而言,日本的语文教育改革也可以为我国语文教育提供部分经验。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表明,坚定文化自信、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已经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文化转型期中,高中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值得成为文化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参考日本高中国语教育的经验,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可以侧重于构建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针对语文学科,主要的导向应该是古典文学。传统文化更应该达成从教育到感知的转化,从而建构学生生命状态和生存方式中的文化内核。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也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上,应该以课堂为源头,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生命体验。

综上而言,我国高中语文教育可以在实践和传统两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拓展,从而探索我国基础教育的全新可能。

猜你喜欢
国语古典阶段
Open science:The science paradigm of the new era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古典名画神配文,第一幅就笑了,哈哈
怎样读古典诗词?
怎样提高少数民族初中学生学习国语的积极性
容祖儿《一百个我 国语新曲+精选》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妈,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