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等师范学生“学陶师陶”活动的思考

2018-11-29 07:59武佩好
文学教育 2018年36期
关键词:学生自治陶行知学会

武佩好

1928年建校以降,作为从未中断发展的乡村师范学校,我校始终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师范教育思想,恪守“弦歌四起,树乡村文化之基;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的校训,高举学陶师陶的大旗,形成了“学陶、研陶、师陶”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那么,新时期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陶师陶活动如何开展呢?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高等师范学校学生学陶要立足培养目标,突出师范性

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浩如烟海,内涵丰富,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不可能涉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所有内容。如何从陶行知先生浩瀚的思想宝库中选取有效的学习内容,即师范院校的学生学陶活动应从哪方面入手?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我们认为师范院校学生学陶首先要体现师范性。

首先,考虑培养目标的要求,根据学生实际,选取与基础教育息息相关的教育理论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先进的教育观念。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以生活教育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思想。做到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以及德育思想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习。其次,引导学生学习陶行知先生万世景仰的高尚人格,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修养。陶行知先生作为中国教育的“一代巨人”、“万世师表”恰恰是师范生的楷模。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许多教师失去了方向,师德滑坡、教育失范。因此,高师院校开展学陶师陶活动,重在培养学生高尚的师德修养、师陶行知先生的为师之道。

二.高等师范学生学陶师陶应着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生活力”,突出生活性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思想,简而言之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陶先生看来,旧的传统教育不教学生动手、用脑,消灭了孩子的生活力,“生活教育”要反其道而行之,它教人生活,教人做人,它培养孩子的生活力。生活力提高了,就能独立生活。那么什么是生活力呢?在陶先生看来,所谓生活力就是指独立生活的能力、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以及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能力等。可以从四个维度来培养提升学生的生活力,这就是他在创办晓庄学校时提出如下培养目标“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

笔者以为陶先生的这些精神、甚至这些表述至今不仅没有“out”,反而更“in”。我们知道,教育的本义是最大限度地发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康、合理的发展,使每个人不断得到完善,从而享有幸福的人生。因此,学生的任务应当是学会生活,领悟人生,从而尽量地扩展自己生命的长度与宽度。在陶先生提出培养生活力主张的70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它提出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所谓教育的四大支柱都和生活紧密相连,“学会认知”主要的不在于掌握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学会探索未知世界,包括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因而它离不开生活; 至于“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那更是与生活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可以说,有关“教育的四个支柱”就是现代版的“生活教育理论”。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生活力”应成为高师学生学陶的基本理念和自觉追求。

三.高等师范学生学陶师陶要践行陶先生的“学生自治”教育思想,突出学生学陶师陶的自主性

陶行知先生说“自治是一种人生的美术,凡美术都有使人欣赏爱慕的能力;那不能使人欣赏的,爱慕的,便不是真美术,也就不是真的学生自治。所以学生自治,必须办到一个地位,使凡参与和旁观的人,都觉得它宝贵,都不得不欣赏它,爱慕它。办到这个地位,才算是高尚的人生美术,才算是真正的学生自治。”陶行知先生认为要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处群能力,养成合群品质,摆脱“他治”依赖,真正做到“自立、自主、自治”。

故在我们的学陶师陶实践中,我们大胆地将学陶社团的活动权、决策权、评价权等还给学生。由学生做社团的答理者,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地确立发展目标,安排计划,选择方案,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社团社务管理中学会勇敢地面对困难,合理地解决问题,从稚嫩到老练,从被动到主动,逐渐自如地承担相关责任和义务。管理自主外,还让学陶活动自主。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的组织实施,均让位给学生,放权给学生。实践下来,学生是完全禁得起信任的。

猜你喜欢
学生自治陶行知学会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学会分享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严格管理”与“学生自治”:民国著名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逻辑与当代启示
强国兴邦?青年担当
陶行知的另类教育法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