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能爱到智慧爱
——应对师德问题的根本路径

2018-11-29 11:43
教书育人 2018年14期
关键词:历练本能师德

师德问题,表面看来,是一个涉及道德的说教问题;其实不然,这是一个有关生命智慧和人的具体实在的行动问题。

一、师德是教师应对生命内在冲突之能力的呈现

教师在对待他自己的职业时,表现出来的言行和道德感,是他作为一个鲜活的生命,数十年来,成长得健康与否的一种呈现。

生命健康成长的过程,就是他学习、锻炼如何应对他生命里与生俱来的矛盾和冲突的能力的过程。反过来说,如果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即使他的外在有了丰富渊博的知识,实现了一个所谓高的、好的和强的自我,但是,只要他不能在执着追求自我的同时去学习应对挫折、理解他人、愿意示弱等生命的基本功夫,不能直面生命里的苦痛,不能习得生命的智慧,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有无法处理的冲突,他的生命成长就处在一种不够健康的状态中,他就会生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而这种心理问题,就会体现在他对待职业的态度上,体现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的一言一行上,体现在师德上。

二、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是将本能爱转化为智慧爱

同父母对待孩子一样,教师在对待学生时,最初都充满了很多爱心。

不过,同样与父母对待孩子一样,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种最初的爱,其实只是一种源于本能的、没有经过自我反省和生命历练的爱,如果不能将这种最初的爱转化为生命的智慧,那么,教师就会在不知不觉中高举起“我爱你”的大旗,而所做的,其实全是“我一心只爱我自己”的事情。在这样的生命状态下,教师就会将自己内心没有处理好的生命冲突传递给学生和父母,就会把其实是属于自己的欲望和追求,以爱的名义强加给学生和父母,或者呈现出对学生冷漠、无视,甚至带有敌意的行为。师生关系、家校关系,就会像不少亲子关系一样,越“爱”越糟,越糟越“爱”,教师的师德也会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糟。

因此,拥有良好的师德就是要将本能爱转化为智慧爱。

智慧爱,是指教师和父母的言行多源于智慧,通常带有你我并存、分享互动、表达坚持自己又理解同感他人等特点。

生命要有智慧,不是要去除本能,不是要彻底的洗心革面——人的本能去除不掉,也不用去除。生命产生智慧的基本途径是:让世界和生命固有的矛盾冲突的两面,在人的内心中并存,并观察、正视、体验这种矛盾和冲突,直面并接纳这种“不完美的完美”。

具体地说,一个人只要充分地意识到他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在与他人相遇的时候,他与别人是互为主体的,他在坚持表达自己的同时须要尊重并理解他人;只要他能够将这种“你我并存”的生命理念,化作一种实际的与人沟通交流的互动方式——他的生命就会慢慢地生出智慧来,就会变得既富有个性,又能与人和谐相处;既独立自主,又善于合作。这种智慧体现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便是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越来越和谐,师德会越来越健康。

三、自我成长小组是提高师德水平行之有效的形式

师德智慧的习得,依靠讲座、说教式的所谓培训和教育是很难奏效的。生命的成长,需要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一是实实在在的人际互动和情感体验。有了与生命的交往中不一样的深切的情感体验,很快,人自然而然地就会发生变化,师德问题自然就会得以缓解。

二是对生命成长基本内涵和方式的领悟。一个人必须看到生命的两面,才能对“成长其实就是在矛盾冲突中历练生命”这一生活的真谛有深刻的认识,才不会将实现一个更高、更好和更强的自我作为生命里唯一的目标去追求。这样,生命才会有弹性,有空间,才能和谐,师德问题才可能得以缓解。

因此,师德问题,粗粗看来,是一个涉及道德的说教问题;而细细想来,却是一个具体实在的行动问题。让教师习得生命智慧、提高职业道德感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是:组织教师自我成长小组。

以8~10人为一个团体单位,在1~2名专业带头人的组织推动下,每周定期进行无指定主题的自由交流,并鼓励团体中的每一位教师关注“此时此地”,并“在坚持表达自我的同时理解并同感他人”,在实实在在的矛盾和冲突中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表达,相互坚持,以此历练处理生命冲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贾淑香.关于研训教师师德修养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1(Z3).

猜你喜欢
历练本能师德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阅读理解专练(三)
致良知与师德
逆本能
逆本能
历练旅途
吉米问答秀
根雕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