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文学经典阅读与引导策略

2018-11-29 13:04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文学文本环境

王 晖

文学经典著作是人类经验与智慧的结晶,阅读文学经典著作是高职学生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必要有效手段,对于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的发展极大地冲击着传统的纸质文本,潜移默化地改变了高职学生的阅读方式,网络、手机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渠道。新媒体给阅读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成为当代高职学生阅读的现实生态。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力打力地促进和改善高职学生经典文学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为更加全面地了解目前高职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们采取通过微信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展开了调查。《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问卷》共设21道问题,涉及高职学生阅读方式、习惯、资料来源、阅读环境,特别是对新媒体阅读与传统纸媒阅读方式进行了对比,也了解了高职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文学经典阅读的看法和认识。本次调查以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在校高职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40份。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汇总与统计,我们概括出高职院校学生课外阅读文学经典的现状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阅读审美“平庸化”

阅读活动是一项重要的审美活动,要达到好的审美效果,获得高质量的审美体验,审美对象尤为重要。文学经典作品本身是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他们历经了时间与岁月的考验,经受了无数品鉴者的推敲衡量,作为文学活动的审美对象是当之无愧的。

在本次的调查活动中,我们发现部分高职学生在阅读活动中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知如何选择阅读对象。调查显示35%的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选择的阅读内容是社会新闻,26%的学生选择运动、时尚、健康类的内容,33%的学生选择阅读的内容是心灵鸡汤式文章。60%的学生选择阅读小说或诗歌等文学类内容,但这类同学中有57%的学生都是以当代畅销作家作品和网络小说作为主要的阅读文本,阅读的主要方式以手机、网络等屏幕阅读为主。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高职学生阅读传统文学经典作品的比例越来越少,许多学生更是从未接触过原著本身,只是通过网络、微信中的只言片语或者影视作品进行过粗浅的了解,这种阅读审美的“平庸化”一方面导致了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的理解偏差,另一方面,在当今自媒体盛行的环境下,给予非原典阅读基础上的认识也会产生文学作品传播过程的再次曲解,这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阅读活动还是文学经典的传播和传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二)阅读动机“盲目化”

在新媒体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当今高职学生阅读的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材料,数字化屏幕阅读成为了阅读方式的首选。在调查中,有55%的学生表示他们看书从不花钱,都是从网上搜索自己认为有用或正确的内容阅读。82%的学生表示他们只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56%的学生选择对未来发展、工作等有帮助的内容阅读,40%的学生选择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内容阅读,也有30%的学生出于无聊和打发时间的目的去阅读。还有一种现象是:无论是纸质阅读还是非纸质阅读,都没有明确的规划与安排,超过半数学生均表示在阅读上“不知道花费了多长时间,有时间就会看”,而缺乏长远的规划。

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需从阅读主体和对象两方面去分析。首先,对于阅读主体学生来说,当今社会重实效,求实绩的社会氛围和就业压力倍增的社会现实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其阅读活动的选择范围。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注重其实践与动手能力,导致部分学生认为理论知识特别是人文素养的积淀对于学习生活的作用不大,转而去涉猎一些成功学、营销学等快餐式的书籍。即便是对于经典文学有追求有兴趣的部分学生,在选择文学类书籍时也以热门的网络小说等为主,选择阅读文学经典存在甄别不严导致理解偏差等问题。

(三)阅读活动“碎片化”

阅读活动本是一种包括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内容的完整思维过程,但网络时代带来的影响使当下的许多阅读活动呈现出碎片化、粗浅化的新特点。

这一点从调查中高职学生的阅读时间中就可以看出,50%以上的学生表示,课外阅读中花费的时间多是碎片化时间,在每天阅读文学名著的时间问题中,“30分钟”、“一小时”、“两小时”这三种阅读时常中选择最多的是“一小时”。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的高职学生更善于也更乐于阅读“短频快”的内容,传统阅读活动中阅读时间长、阅读内容庞杂的方式已经不能被广泛地接受。

除此之外,高职学生阅读环境的变化也能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其阅读活动的碎片化倾向,传统的课堂、图书馆等相对稳定的阅读环境已被随时随地的灵活环境取代,80%的学生选择了最近阅读文学经典的环境是“其他环境”。这种现象体现了高职学生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方式均受到新媒体大环境的影响,接收信息时没有有意识地进行思考,只读自己能够读懂的部分内容,稍显艰涩的内容就放弃阅读转读其他浅近通俗易懂的内容。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经典阅读引导策略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作为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引导性措施帮助其在阅读过程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根据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从阅读文本、阅读环境和阅读反馈三个环节入手分别提出以下措施。

(一)精选推荐经典阅读内容

经典是指那些核心价值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改变的作品,在新媒体环境下,需要解决高职学生阅读中的首要问题是:想读而不知读什么。学生想要从众多网络中流传的快餐式作品中选择真正的经典作品去阅读有相当的难度。因此首先要为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目,如:《论语》、《诗经》、《史记》、《楚辞》、《左传》等。传统经典著作的魅力历久弥新,但如何能将传统经典中的内容准确详实而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能够通过新媒体进行方便快捷的传播,是目前研究中的重中之重。

当前网络信息海量存在,其中不乏许多反映经典文本内容,但其质量和效果良莠不齐。在众多在线阅读网站中,古诗文网(www.gushiwen.org)是古典文学内容较为丰富详实的代表,网站排版适合阅读,内容分类细致,检索方便,同时网站还可以下载手机APP,方便读者快捷简便地查询经典文学内容,其他手机APP中也有许多阅读软件中也有丰富的经典文学内容,此类阅读软件可以记录阅读内容和时间,界面设计也符合读者的阅读需求,能够满足普通读者的审美需要。

(二)精心营造经典阅读氛围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当今高职学生阅读经典文本普遍缺乏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我们将通过高职学生的几个重要活动阶段,强化经典文本阅读这一行为,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与常态。

首先可以通过早读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删选与赏析选取符合自己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的经典作品,其次通过学生自读自赏自讲的过程加深了对于作品的理解程度,同时这种同伴学习的形式更易于其他学生的接受,整体阅读效果更佳。因此,营造早读活动中的经典阅读氛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在书社、国学社等学生社团活动中,也可以通过读书会、读后感分享等多种形式将经典阅读活动贯穿其中,此外也可以以社团活动为依托,通过参观本地区有人文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景点、博物馆等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气息,将相关的经典文本作品赏析贯穿在活动之中,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体验。

(三)精细策划拓宽阅读反馈渠道

任何阅读行为要达到良好的效果,都必然体现在阅读的最终环节,即阅读反馈当中。传统的阅读反馈形式在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被高职学生忽视,在调查中学生反映,当他们利用手机等媒介进行屏幕阅读时,很少能够同时再进行纸笔的记录,取而代之的是,将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微信、微博等形式在网络中进行表达。针对这种现象,在引导高职学生进行经典文本阅读的反馈阶段就必须推陈出新,使学生不但爱读,更要爱写爱思考,并因此而主动探索进行深入探索式的阅读,形成阅读与反馈的良性互动与相互促进。

首先,可以采取成立网上读书小组的形式来促进小组内部成员的互动反馈,以微信群为基础,通过阅读进度打卡和阅读反馈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互相监督阅读活动,针对小组内部在同一时间段内共同阅读同样的经典文本,随时在微信群内进行交流反馈,最终以网上读书心得分享的形式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进行确定,教师从中择优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推送,作为对小组成员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传播了经典阅读的有益信息,一举两得。

其次,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反馈兴趣,还可以采取将他们的阅读反馈内容作为第二次传播的内容进行再创作,将创作的结果变成形式多样的现实存在的作品。新媒体时代一种新的媒介正迎合了我们的这种需要,即微电影的拍摄。在阅读活动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经典作品的大量阅读,以此为基础进行微电影剧本的创作实践,经过反复推敲修改,将自己的剧本以微电影的形式进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为阅读结果的二次传播提供了有价值的素材。

1.陈静,《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深度阅读能力情况的调查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7,(09):237-239.

2.于艳波,《微电影在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中的效用》[J]图书馆工作者研究,2016,(4):100-102

3.易达靖,《网络时代汉语言文学经典阅读策略》[J]新西部,2016,(3):130-131

猜你喜欢
文学文本环境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我们需要文学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环境清洁工
漫观环境
我与文学三十年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