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IP过度消费的启示

2018-11-29 09:59黄子婧
中外玩具制造 2018年2期
关键词:星战衍生品新品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新年档期,往年热销的“星球大战”(下称“星战”)授权玩具热度不再,全年销售额更是出现了三年来首次下滑。而这并非是星战独家遭遇。去年上映的4部热门IP电影:《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汽车总动员3》《卑鄙的我3》及《蜘蛛侠:英雄归来》,对玩具销售的带动均未达到预期。靠星战爆款玩具BB-8智能机器人爆红的Sphero公司,也因相关电影授权新品销售不佳,难以为继,黯然宣布转型。

以星战为首的IP电影光环为何黯然失色?笔者认为,这和IP遭到过度消费密切相关。

以星战为例。这是一个经过40余年时间考验的经典超级大IP,粉丝众多。它在2012年被迪士尼购入,之后商业化、娱乐化被发挥到了极致。从2015年开始,以一年一部的出片速度奔跑。有影评人质疑,这样的出片速度,很难保证质量。迪士尼拍片以卖衍生品、开发乐园为目的,每年推一部星战新片“剥削剩余价值”。

的确,影片对可商品化的武器、角色、外形元素的过分强调,和对故事内核和人物塑造的忽视,很容易沦为“电影院上映的广告片”。而密集出片,令上一部电影的衍生玩具还没来得及清货,续集新品又转瞬即至。观众的情怀不再,审美疲劳,何以带动票房和电影衍生品销售?就算是星战IP有着40余年的雄厚积累,也经不起如此消耗。

以上的例子充分说明了可持续开发对IP授权的重要性。这对国内的动漫企业也应有警示作用。

IP内容创作是整个动漫产业的核心,对衍生品产业链起到决定性作用。美、日动漫产业成熟,有漫威、集英社、讲谈社等强大的原创内容创作机构,培养粉丝群,带动IP产业发展。国内还缺乏这些条件。据悉,目前30家在A股、新三板挂牌的动漫公司中,一半以上是靠动漫衍生品起家,并主营衍生品开发。对商业运作而言,尤其是潮流IP领域,时间就是生命。这种衍生品开发主导盈利的模式,尤其是在有业绩要求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导致企业在IP内容培育和粉丝群体培养方面,不如在衍生品开发上舍得花时间和功夫。

但是,值得相关企业警惕和重视的是,动漫之所以获得资本青睐,主要原因在于IP运作的商业前景。如果对IP过度消费,令其活力减退,所谓的商业前景也会打折扣,企业最终将得不偿失。

猜你喜欢
星战衍生品新品
外汇衍生品业务发展忌“一刀切”
祛魅金融衍生品
“星战”片头的四大标配
衍生品
高口碑《星战8》挑战20亿票房
《星球大战9》档期延后至2019年年底
新品速递
Reebok愤怒回归多款联名新品推出
今夏去哪儿?进军香港迪士尼 会面星战英雄
必“要”新品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