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和面向应用理念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改实践

2018-11-29 02:33那治广关继夫
现代计算机 2018年31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计算机

那治广,关继夫

(广东医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东莞 523808)

0 引言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目前几乎所有高校给所有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知识相关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基本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针对计算机硬件、软件以及信息技术等进行了较系统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主要讲解Win⁃dows系统操作和 Office组件中的Word、Excel以及PowerPoint的操作;第三部分是介绍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相关的基础知识。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论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阐述该课程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面向应用,重点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给出解决方案。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明显

因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水平受地域差异影响极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可能已经掌握了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相关的大部分内容,甚至具有了较好的操作技能;而有些大学生却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知之甚少。因此,《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不再全部是“零起点”的教学。有些学生可能不需要学习该课程;有些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计算机基础的相关内容和操作技能;而另一些学生则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学习该门课程。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该课程,会造成基础差的学生学不好、基础好的学生不愿意学。

1.2 教学课时持续压缩

医学院校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非常繁重,这就导致很多非专业类课程的教学课时都受到了压缩,以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课时安排由原来的36学时缩减至18学时。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课程中所有知识点逐一讲解,这些课时远远不够,这就要求必须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力改革,使得学生在限定的学时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1.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急需改进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岗位都对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即使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医护人员,也必须具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否则没有办法适应医疗信息化和医院信息化全面发展的需要。而当前的教学手段,只是硬性灌输相关知识和留下作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没有面向应用的平台。

1.4 教学目标与考试机制有待改进

当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基本是课堂上灌输教学、实验课无任务驱动的操作讲解和练习,期末考试一份儿试卷通过考核。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考核模式下很难认真的学习并掌握更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教学目标与考试机制有效的结合起来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 使用“两平台”,形成优势互补

“两平台”是指毕博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既有理论,又非常重视实际操作的课程,如果只重视理论教学,学生势必不能具有较好的操作能力;如果单纯地只进行实操练习,也势必会导致学生们对计算机课程的体系机构不够清楚。

在当前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存在差异,课程课时安排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经过研究探索,我校通过搭建使用“两平台”,形成优势互补的做法的来全面改进《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两个平台中,毕博平台更注重理论知识和课程整体性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通过该平台,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和测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同时,毕博平台为课程参与者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环境,让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更加顺畅。但对于实践性要求很强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来说,毕博平台没有实操练习的环境,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恰恰与毕博平台形成互补,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师生搭建了非常好的实操练习模拟环境,为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计算机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 基于毕博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改

3.1 毕博平台简介

毕博平台是行业领先的教学应用软件,它是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于一体的用于补充课堂教学并提供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它以课程为中心集成教与学的网络环境。教师(管理者)可以利用平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基于网络的辅助教学活动。平台提供的功能可以使教师有效地管理课程、编辑内容、生成作业和测试;同时在平台上能进行灵活的交流互动以及学习情况的统计查看。经授权的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登录平台,使用平台上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按照教师的安排完成作业或测试,随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互动。充分使用该平台可以达到与教学、交流、评价等有关的重要目标。

3.2 毕博平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优势

(1)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习时间和地点有着严格的要求,具有明显的时空局限性,毕博平台则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提供了环境,使得教与学活动变得灵活。

(2)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多样化

在毕博平台上,教师可以组织除课件之外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畅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非常有限。而毕博平台提供的交流互动和讨论区功能使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沟通没有障碍。

(4)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因课堂教学课时有限,教师通过在课堂引导,让学生使用毕博平台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完成作业和测试,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有效学习方法的能力。

3.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毕博平台的建设

在毕博平台建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如图1所示。

该课程主要包括公告、课程提纲、课程文档、课程联系人、课程信息、参考资料、作业、交流、测试与成绩、讨论版、调查等板块。

“课程文档”是有关教学的最重要的板块。在课程建设中,将课堂教学中的课件的放在该板块,用户登录之后即可自主的进行学习。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我校该课程相关教师分工合作,针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上传了教学微视频,每一个视频只专注于讲清楚一个知识点,这使得学生们能通过更有趣、直观的学习方式尽快的掌握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这种方式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当前,已上传30多个教学微视频,并且这项工作还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图1 毕博平台建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

在“作业”板块,学生们可以完成教师所留的作业,使用毕博平台完成作业,即节约用纸提高效率,更方便查看统计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通过“测试与成绩”板块发布测试试题,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测试不仅仅是一种考核,对学生来说更是及时复习,对促进学生更加牢固掌握相关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

“交流”和“讨论版”板块为课程参与者之间随时交流提供了环境,这在课堂学时较少,师生当面沟通受限的情况下,为师生能顺畅沟通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调查”板块中,教师可以发布调要问卷,了解学生关于课程学习各方面的情况,我校利用毕博平台,在课程开始之初发布调查问卷,了解学生计算机水平、想学到什么知识等相关信息;在教学之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改进的地方,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课程安排能以大部分学生实际需求为目标,抓住重点,有的放矢进行教学设计,使得教与学的关系更加融洽。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我校毕博平台于2017年进行了升级,学生可以下载安装App到移动终端上完成相关的教学活动,通过毕博移动App,使得师生交流、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4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改

4.1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简介

我校使用的是网络自主学习平台高校版,该平台以知识点为中心、以掌握操作能力为目标、以逼真的模拟实际操作为测试环境、以重点知识视频讲解为辅助,为师生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测试、评价、考核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灌输讲解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以引导和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在网络环境下随时使用平台进行知识点学习和实操练习。

4.2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教学优势

(1)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模拟实训环境

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结构可以看出,针对Windows和Office办公组件的应用能力掌握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提供了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模拟实训环境,学生在使用该平台进行实操练习时,允许学生自查每题的得分情况,从而促进学生查找问题,反复实践,不但极大程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实操能力。

(2)对重点难点知识提供视频讲解

在实训过程中,有很多题目难度较大,该平台为每一个类型的重点题目提供了至少一个讲解视频。学生在反复练习测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掌握知识要点,即可以查看视频讲解,这既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实时统计学生练习测试情况

平台为教师提供了非常直观的针对所有学生、所有知识点的练习测试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统计情况精确的做出进一步讲解示范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4)与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相对接

该平台创建的模拟实训环境以及提供的知识点练习与省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相对应。这使得学生在使用该平台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能更容易通过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在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建设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实操性要求很强的课程,学生要想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必须强化实操训练,但是很多学校的实验教学课时的安排是非常有限的,例如我校只安排18学时集中上机实训。因此,如何利用好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就变得非常重要。

我校经过探索,依托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操练习教学部分通过如图2的模式进行教学。

图2 基于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1)以任务为主线,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实训课上,教师首选用尽量短的时间总结相关知识、明确每次课的具体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医学生对非医学课程不太重视的特点,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中“闯关练习”和“单元测试”中的知识点分批作为实操练习的任务安排给学生完成,并且将学生完成知识点通过率的情况与学生平时成绩相挂钩,这使得学生在自主完成实操练习任务的态度上更加认真。由于知识点安排的实操性强、内容精练、覆盖面广,学生带着任务在平台进行实操练习,强化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以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较少的课堂练习中有学习的压迫感和动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2)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

在“闯关练习”和“单元测试”过程中,鼓励学生对于多次尝试仍然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先自主观看相关视频讲解再进行实操练习,大部分学生,通过这种自主的学习方式就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而对于难度大、出现问题多的知识点,教师则有针对性的讲解演示,这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教师辅助讲解重点难点知识的方法,极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操能力。

对于完成“闯关练习”和“单元测试”知识点的学生,为取得更好成绩,可以通过完成平台中的“综合测试”来全面考察自己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5 结语

依托毕博平台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两平台”形成优势互补,在我校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面向应用为理念进行教学,既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又使得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计算机应用的实操技能。通过改革实践,我校通过省考试中心计算机一级考试的一次性通过率也明显提升,2014年通过率为 77.4%、2015年为 80.2%、2016年为87.6%、2017年为83.9%。

在我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在继续,例如怎样将教学与考试分离,如何更好地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与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相挂钩。总之,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在不断优化,争取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基础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中国古代的“计算机”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