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值问题的探究之旅

2018-11-29 07:24丁君斌陈香云
福建中学数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动点定值向量

丁君斌 陈香云

课堂中,学生提出了教师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教师该如何对待呢?是视而不见或生硬扼杀地拉回到自己原先设计好的轨道上来,还是顺势借力使学生的提问真正成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上探索他们自己产生的、有兴趣、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笔者在一节“平面向量”复习课中,就出现这样的情景,兹实录如下:

通过巡视教室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做的,笔者准备讲下一道例题时,忽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向量具有几何、代数双重身份,你的方法是用代数法,解得也非常巧妙,可是我觉得这道题几何特征明显,是不是可以用几何法解决呢?我根据题意画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即点P在以0为圆心1和2为半径的圆环内运动,点B1,B2分别在在半径为3和4的圆上,点A,P是矩形PB1AB2的两个顶点,问题就转化为在图2中求|OA|的取值范围.”

学生提出了问题,而且是教师也不知道能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如果想解决这个问题,很可能最后会无功而返,教师“面子丢尽”.正准备留给学生一句话:“这个问题提的很好,我们留到课后再探究”然后继续今天的预设教案,转眼看到这个学生期许的眼光,笔者犹豫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说明他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他在积极的思考,他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期许,他想从老师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如果留到课后探究,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于是决定放弃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

师:请说说你自己的困惑,或者说你在哪里卡住了?

(课堂上面对新问题,把问题抛还给学生,激发他们思考的热情,同时也为自己留点思考时间.)

生1:主要是动点太多,有PB1,A2B2个动点.

师:真的有4个动点吗?或者说是否可以不妨固定某个动点吗?

生1:可以固定B或B2,因为B1,B2都可以在圆上任意动,固定其中的一点不会影响题目的结果,我就把B1点固定在(3,0).另外根据向量的加法原理,如果P点定了A点和B2也随之确定,所以我这道题目实际上就是一个动点.

师:那以前碰到动态问题怎么处理的呢?

生1:特殊化原则,当点P在半径为1的圆上运动时,甚至更特殊就取P(1,0),如图3.

师:好,那我们就特殊化试试看.(1分钟后)

生1:老师,当P(1,0)时,如图求得|OA|=2√6.好像就是最大值,如果能证明P点在其它地方都比2√6小就可以了.

师:能证明吗?其他同学一起试试看能否证明?(5分钟后)

生2:老师,我另外取了几个特殊点P(O,1),P(一1,0),P(√2/2,√2/2),算出来结果都是|OA|=2√6,所以我猜想只要是同一个圆上任意点P,恒有OA=2√6.

师:这位同学想法很好,由特殊到一般,形成猜想,这是数学中的很重要的思想,老师也不知道这个猜想是否正确,下面我们分两组对这个猜想进行验证,一组继续取特殊值验证是不是定值;另一组尝试能否证明这个猜想?(5分钟后,取特殊点的一组同学还是无法找到反例,另一组同学也无法找到证明,这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

生3:通过对取特殊点计算的过程,我发现|OA|的值仅与|OB1|,|OB2|,|OP|有关,且有|OA|2=|OB1|2+ |OB2|2-|OP|2,所以我形成另一个猜想,无论点p在哪里都有|OA|2= |OB1|2+|OB2 |2一|OP|2.如果能证明这个等式,那么上面的猜想就证明了.

师:(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为了证明一个猜想,只需证明另一个猜想,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等价转化是想,那我们来试试看能否证明?

(通过巡视,教师发现,学生陷入僵局,此时教师已经发现,这其实就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结论,利用向量很容易证明,至此本题已经解决,于是老师做了以下引导)

师:P,B1,A2,B2这四点有什么特征吗?或者说,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4分钟后)

生4:P,B1,A,B2,四点共圆,并且AP和B1B2分别是这个圆的两条不同直径(如图4).于是又转化为只需证明以下结论:AB是圆M的任意一条直径,Ⅳ为平面上一定点(如图5),则|NA|2+ |NB|2为定值.

师:能证明吗?(3分钟后)

生4:利用向量可以证明,因为NA+ NB= 2MN,NA - NB= AB,两式平方和可得到|NA|2+ |NB|2=4|MN|2 +|AB|2(为定值).因此在图4中因为P,B1,A,B2四点共圆,且AP及B1B2分別是的两条不同直径,O为定点,|OA|2 +|OP|2=|OB1|2 +|OB2|2,所以原题就很容易解决(如图6):

因为|OA|2= |OB1|2+|OB2|2-|OP|2= 25-|OP|2,由1<|OP|<2.

所以|OA|的取值范围为(√21,2√6).

至此下课时间到了,学生们还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意犹未尽,笔者趁热打铁,提出下面两个问题当做课后作业:

1.(2017年高考浙江卷·理15)已知向量a,6满足|a|=1,|b|=2,则a+bl+|a-b|的最小值是____,最大值是____.

2.(2016年高考浙江卷·理6改编)已知平面向量a,b满足|a|=√3/4:b=e1+ λe2(λ∈R),其中e1,e2为不共线的单位向量,若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任意向量a,b恒有|a-b|≥√3/4,则e1,e2夹角的最小值为( )

A.π/6

B.π/3

C. 2π/3

D. 5π/6

课后大家热情高涨,通过批改作业发现这两题的解法非常之多,对“向量”这一节内容真正做到了灵活运用.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让课堂活起来”,当课堂上遇到学生的突然发问,这些发问不一定是我们在备课中能预料到的,有的甚至是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怎么办?本节课教师把学生的问题还给学生解决,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使课堂鲜活生动.

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做中学”、“悟中学”的过程,学生在课堂的突然发问,恰恰说明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往往是课堂的闪光之处,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突然发问,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讨论把问题解决掉,可以为教师处理教学争取一点时间,还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另外,当堂解决问题,也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王尚志教授指出:“数学核心素养不能离开数学的学习、应用、创新…它们综合体现在‘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课堂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提供适当的舞台,创新的见解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猜你喜欢
动点定值向量
向量的分解
一类动点路径模型及其应用
利用基本不等式破解最值问题
突破二次函数动点问题
例说几何定值的证明方法
与圆锥曲线定值问题交交手
两个有趣定值
动中求静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中两动点间的距离的最值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