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2018-11-29 02:32刘颖
北京纪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王江杨国忠志愿者

郑学军

让志愿者精神永远传承

郑学军,1968年出生于北京平谷。2016年8月份加入苦雨志愿者团队。作为一名志愿者,她多年来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做了一件又一件温馨而温暖的小事,用郑学军的话说就是:“我的生活充满了意义。”

在参加志愿者团队之前,郑学军在她的朋友圈经常看到同学们转发一个叫作“美丽平谷”公众号活动的链接,里面都是一些关于志愿者们进行公益活动的图片和文字。志愿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染了她,持续关注了一段时间后,一次同学又转发了志愿者舞蹈队的活动链接,每个队员都演绎着青春和自信的风采!于是,郑学军对这支志愿者队伍充满了好奇,也充满了向往,她也想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志愿者团队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她,她决定要向这个组织靠拢。

一个偶然的机会,郑学军和邻居“饮冰子”在楼道相遇,“饮冰子”恰好要去参加志愿者的年会,便询问郑学军有没有兴趣参加,郑学军听后很是兴奋。就这样,在“美丽平谷”的主编“饮冰子”的介紹下,郑学军正式注册并加入了“苦雨益行志愿者服务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这是一支拥有1000多名志愿者的队伍,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都有,为志愿队伍带来了欢乐与温馨。郑学军加入志愿者服务队后,便一直与志愿者们一起保护环境、探望孤寡老人、组织参加义演、保护服务、组织宣传、义务劳动,秉承着雷锋精神一路前行。对她而言,感触最深的是今年6月11日的活动,志愿者们的环保目的地——金海湖,这一个美名远扬的地方,有山有水的风景之地,是平谷人民的骄傲。游人多的地方,必然会产生一些垃圾影响环境的美观,于是志愿者们来到金海湖捡垃圾、保护着优美的环境不被破坏。与此同时,他们通过自身行动来对游客进行宣传和倡导环保理念,保护环境不仅是志愿者的责任,更是需要大家共同承担的责任。

她们边走边欣赏沿途的风景,捡拾路边的垃圾,人们看到她和其他志愿者每个人手里不是拿着竹夹子就是黑塑料袋,就知道是捡垃圾的志愿者,向他们伸出大拇指。看来志愿者活动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已经深入人心了。一路走,一路捡,一路歌,一路笑,一袋垃圾,一头汗水,累并快乐着。闻着枣花荆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湖光山色间闪现着志愿者们矫健的身影。

除了保护环境之外,他们还经常去敬老院探望老人,和他们聊聊天,为他们送一些小礼物,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被关爱的幸福;有时还会去看望自闭症儿童,陪他们游戏,教他们画画、唱歌,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郑学军和志愿者们的心里都特别温暖。

通过志愿者活动,郑学军深刻体会到团队“快乐户外,善行公益”的宗旨,也被“感动自己,影响他人”的宣言感动着。在这个团体里大家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目标,释放着全身的正能量。保护环境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宣传,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动从身边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去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感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团队,让志愿者团队越来越壮大,一起传播正能量,发挥更大作用。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让志愿者精神永远传承。

(平谷区文明办)

胡光辉

做好垃圾分类 实现绿色环保

胡光辉,1986年出生于吉林省,现居北京,2012年加入六圈村垃圾分类管理站工作。迄今为止,她从事垃圾分类工作已经6年了,曾先后被评为“垃圾分类先进个人”“北京市绿色宣讲员”“首都绿色生活好市民”等称号。

2015年创建了六圈村垃圾分类大讲堂系列活动,活动开展至今举办20余场次,参加人数2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垃圾分类大讲堂带动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让居民们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没有进行垃圾分类工作之前,社区的垃圾随处可见,即使有垃圾桶,也脏得不堪入目。居民经常把垃圾往旁边一扔,扬长而去,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垃圾堆,难闻的气味引来苍蝇满天飞。胡光辉实在看不下去了,想彻底把乱扔垃圾的现象改变,还大家一片干净、舒适的生活坏境。胡光辉决定把以前的垃圾桶全部换成新的,并按照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分类。

在垃圾分类工作刚刚进入起步阶段的时候,居民的参与度不高,普遍认为垃圾分类是样子工程长久不了。刚开始居民的正确投放率只能达到45%,还需要依靠指导员进行垃圾的二次分拣。可是区域面积大,单靠指导员的二次分拣是达不到垃圾分类实际要求的。胡光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一定要找到突破口,让居民真正参与其中,这才是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于是胡光辉将员工分配成组,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入户走访,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并耐心地告诉居民什么是有害垃圾,什么是可回收垃圾,能够让居民对垃圾有基本认知,才能确保垃圾投放准确。最后再通过采集居民的意见反馈,进行汇总。

胡光辉从居民的反馈中了解到,大多数居民对分类知识不明确,分类意识淡薄,认为分不分类与个人无关,只要把垃圾扔在垃圾桶里就已经可以了,可以说大家的固有观念还是没有改变。这一系列问题是直接导致大家对垃圾分类有看法的源头,胡光辉沉下心来仔细想,可能是宣传力度不够,没能让居民真正了解垃圾分类。不能只有想,还要落实去做。胡光辉马上向上级领导申请开展垃圾分类大讲堂活动,并得到了领导们的大力支持。

在举办之初,参与活动的居民寥寥无几,有的居民还是听说有宣传品才来的,胡光辉没有气馁,心想:只要来一个人,我们也要把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的意义和居民讲清楚说明白。让他们下次还会来,而且会带着家人朋友来。的确,通过后来口口相传,大家清楚记得大讲堂的举办时间准时参加。垃圾分类大讲堂架起了居民和绿色环保的一道桥梁,让居民真正地参与、了解和践行绿色环保新生活。

现在据六圈村垃圾分类管理站最新数据显示,居民的正确投放率已升至85%,居民满意度调查是100%。居民们每当见到胡光辉都会说:“现在的社区环境真是好太多了,再也没有之前的脏乱差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胡光辉看到居民的转变很感动,团队的付出得到了认可,自己的努力也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倡导环保新生活,垃圾分类齐参与,在六圈村已经不再是句口号,而是居民每天实际行动的直观体现。

(丰台区文明办)

王江

意志坚定重品格 家庭教育我先行

王江,于1954年出生于北京昌平,平时的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家庭生活中他勇担责任。单位的同事、街坊邻里都夸王江一家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积极进取、乐于助人,是一个积极、文明、进取向上的家庭。

年轻时艰难的生活锻炼出王江坚忍不拔的意志、开朗豁达的性格。因此,他在工作岗位上也遵守纪律、恪尽职守,听从领导安排,保证村委会后勤保障工作的正常运转。后勤工作并不复杂,但涉及方方面面。为此,王江在工作之余不忘“充电”,尽量做到事事知晓,耐心处理。他积极参加农业知识的相关培训,还利用闲暇时间阅读报纸、书籍。

王江倡导构建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让“民主、和谐、关爱”的绿色理念走进家庭——一是尊重信任孩子,当孩子有了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能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教育,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二是注重民主和谐的交流氛围;三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爱心。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女儿兴趣爱好广泛,健康茁壮成长,上学时经常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并且养成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好习惯。现在在工作上也尽职尽责,并组建了自己和谐美满的家庭。

王江始終铭记着“吃水不忘挖井人”这句话,积极关注民生大计。在帮助受灾、受困地区的百姓方面,他积极响应政府的募捐活动,和街坊邻居一起通过捐款捐物的形式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并积极加入到捐赠活动的组织工作中去,配合村委人员的工作。

王江与老伴相亲相爱,相敬如宾,共同经营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凡是到过王江家的人都夸他家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王江家的院子不大,但是规划整理得井井有条,屋中的摆设简洁大方,选用的都是合格环保的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屋内的小盆栽既美化环境,又净化空气,给家人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他很注重对环保知识的学习,比如绿色食品、环保家电、家庭节能小窍门等,并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不使用含磷的洗涤剂,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和一次性筷子。家里的厨房和厕所都装上了节水龙头,屋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平时,用过的洗菜水和洗衣水都存着用来拖地,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木。总之,就是“废物利用”,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和老伴上街买菜时都提上菜篮子,有时候遇到街坊邻居,他们还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用菜篮子。王江每次都会耐心告诉他们塑料袋污染带来的危害。自己做好环保的同时,王江还积极宣传并发动周围邻居保护环境,改掉乱丢乱放的陋习。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形成了“人人有责、家家参与”的环保观念,整个社会才能更文明、更和谐。

王江全家一直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工作中,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配合村委会的各项工作。在姜屯村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中,王江服从村中的工作安排,投身到卫生工作第一线,勇担脏活累活。在村“两委”的带领和村民们积极配合下,多年的卫生死角也被打扫干净,姜屯村焕然一新。通过卫生整治大大改善了姜屯村的生活环境,村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姜屯村的生活氛围也更加和谐稳定了。

(昌平区文明办)

杨国忠

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

杨国忠,1945年出生于北京,2012年开始参加环保志愿活动。72岁的杨国忠是东铁匠营街道四方景园社区志愿者小分队的队长,负责小分队18个人的工作安排,分队里有14名男同志,4名女同志,小分队的队员都是在同一个“战壕”里工作了十几年的战友、好朋友,彼此之间非常默契、团结。

长时间以来,北京市的雾霾天气引起了人们高度关注,雾霾的治理,不仅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同时更需要每一位老百姓的支持和参与。杨国忠作为社区的环保志愿者,自2012年以来,经常主动参与社会志愿活动,特别关注宣传环保问题,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

杨国忠带领自己的小分队经常活跃在社区的各个方位,时刻守护着居民的生活坏境。现如今恰逢创建首都文明示范区之际,他主动到社区居委会请战:“小张书记,你一句话,告诉我们负责哪一块区域,剩下的事情你就不用管了。”社区人口密集,人员结构也很复杂,包括回迁居民、原住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等,尤其是养宠物狗的居民很多,粪便随处可见,垃圾、杂物随处乱扔现象时有发生。杨国忠二话不说,带领着自己的小分队积极参与到“清洁家园、从我做起”环境大扫除活动中来。

“小区内2号、3号楼主干路两侧很多卫生死角都是常年没有清理过的地方,存在很多白色垃圾、杂草杂物,这次主要针对这些地方来清扫。”在杨国忠的分配下,志愿者们分成两个小组,针对自己的负责区域进行彻底大扫除。有些垃圾死角因堆放时间长,清理难度较大,但大家都表现出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有的铲垃圾、有的装袋、有的清扫,大家鼓足干劲,干得热火朝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清理,道路两侧干干净净,明亮整洁。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非常欣慰,即使身心疲惫也是值得的。许多居民看着70多岁的杨国忠在为社区清除垃圾,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敬佩,从那以后,居民们都纷纷自觉起来,共同保护着社区的环境。

在杨国忠的带动下,家人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了,他的孩子们常说:“老爷子说了,能不开车就不开车,为北京的蓝天尽自己一份力量。”经过他的熏陶,孩子们平时很注重环保,比如少用塑料袋,使用节能灯,外出不乱扔垃圾等等,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杨国忠说:“虽然我的力量很渺小,但尽自己的力量去发挥余热是有价值的,为人民服务的过程很快乐,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够影响周围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为我们生活的环境添加一片绿色。”杨国忠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间积累达1500小时,在2012年获得“北京市五星志愿者”荣誉称号。

为推动环境优美,还北京一片蓝天,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人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为营造美好家园出一份力。只要人人都积极参与绿色行动,我们的居住环境才会越来越舒适、越来越美丽。杨国忠在参与绿色环保的同时,影响并带动了身边的家人、朋友一起参与进来,共同做环保的志愿者。他更希望通过自己所付出的汗水和实际行动,唤起身边更多人的环保意识,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为北京的蓝天计划而努力。

(丰台区文明办)

崔佳宁

我们身边的榜样人物

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一直为群众做好事。家住牤牛桥社区北太平庄路3号楼的崔佳宁是中国日报社的一名职工,自2003年当选楼门长以来,他把居民大小事都记在心里,尽自己最大努力为居民服务,满足群众的需求。

3号院小区楼房建于1983年,是老旧小区,各种设施均已年久失修,楼道里墙皮脱落,有的地方甚至露出砖来……崔佳宁看在眼里,自己掏腰包利用休息时间买水泥、漆料,铲掉墙皮,抹平,然后从一层至六层全部用立邦漆粉刷一遍,还把破旧的电闸箱外面用漂亮的风景画做装饰。经过他的巧手,整个楼道变得明亮整洁、温馨舒适。

2006年,居委會为了居民安全,为每个楼门都装上防盗门,并给每户配备了对讲门铃,居民们都称赞居委会为大家做件大好事。有了防盗门,无论是坏人还是发小广告的都进不来了,不仅安全,楼道也干净了。但是每个楼门上面都有个雨搭,爬上雨搭还可以从楼道窗户钻进楼道,存在了安全隐患。崔佳宁为了消除大家的忧虑,自己掏腰包,买了小三角铁,把一层二层楼道窗户都加了三道横的小角铁。这样一做,既不遮光,坏人也钻不进来了。

崔佳宁本人是电工,他随时检查楼道照明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修理,都是自己掏钱买灯泡及配件,从来没收过住户一分钱。

他还是3门的长期“保洁员”。一至六楼每周清扫一次,扫完后洒消毒水对楼道消毒,保障了居民的健康。2015年底,政府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施工完后,楼道里堆了很多杂物,有施工的边角料,也有各户扫出来的杂物,还有厚厚的灰尘。这样杂乱的环境,崔佳宁没有抱怨,而是把堆积的杂物一趟又一趟地抱到垃圾桶,把每层的杂物清完后,他开始扫地,扫完一遍后,又把自家的吸尘器拿来,又吸墙又吸地面,不嫌脏也不嫌累。等干完活以后,他却变成了一个“泥人”,浑身上下都是土。居民看到后既感动,又特别心痛,非常庆幸赶上这样的好门长。

3门4层一户居民,家中住着老两口,年岁大,眼神不好,腿脚也有毛病。楼门里光线暗,老人曾经在几年前下楼时一脚蹬空,摔了下去。崔佳宁得知后,很快把4楼以下的楼梯边上安了扶手,下楼时抓着扶手就安全多了。后来,居委会受到启发,统一为每个楼门里安了扶手。

崔佳宁不仅勤劳,而且是多面手。3门的楼梯扶手不光有裂缝,还有小块掉皮的地方,这不但不美观,而且破的地方容易划伤手。他又自费买了贴面,从一层到六层全部贴上贴面,不仅美观而且也延长了扶手的使用寿命。他还特别细心地将三层半到四层的扶手用双色贴纸贴上,一半是红的,一半是黑的,特别明显。目的是为提醒住在4层80多岁的老人到家了。

2016年3月22日早8点多,301室的住户把钥匙锁在屋子里,于是就想到找崔佳宁帮忙。结果他征得房主同意后把301室的护栏锯开,钻到屋里把门给打开,又把锯断的护栏给焊上。

他不仅为3门住户尽心尽力做事,就是左邻右舍找他修个灯、修个电器,也是有求必应。近期5号楼2门有位老太太家的马桶坏了,由于缺少配件,产权单位修不了。3号院自管小组也来找他帮忙。他为了给老人解决困难,自己掏钱,各处寻找,给老太太买来配件修好了马桶,老人感动极了,称他为活雷锋。

当人们问起他做这些事的初衷时,他说:“我就是一个喜欢做事情的人,没什么其他想法。别人让我帮忙,我觉得不能拒绝,谁又没个难事呢。”朴实的话语映射着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

他帮助邻里的事情不胜枚举,他还被花园路街道推选为道德模范。社区的人们都认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人物。他有道德、有功德、有善心,为我们和谐社会踏踏实实做自己的贡献。我们应该大力宣传这样的人物,如果这样的人物多了,我们的大中国必然是和谐友善、美好幸福的大家庭。

(海淀区文明办)

(编辑·刘颖)

514984730@qq.com

猜你喜欢
王江杨国忠志愿者
不与奸臣同流合污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Orientation and alignment during materials processing under high magnetic fields∗
我是小小志愿者
王江作品
我帮饺子学“站立”
Extended trajectory shaping guidance law considering a first-order autopilot lag
宰相儿子考试不好怎么办
梦中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