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跟自己“过过招”

2018-11-29 21:27柏建全
党员文摘 2018年8期
关键词:廖俊波过招情操

柏建全

一位退休领导干部曾深有感触地说,为党工作几十年,经历过重重诱惑的考验,也曾在别人眼中的“油水”岗位上待过,之所以能安享晚年,靠的是常跟自己“过过招”——在一次次“左手”与“右手”的掰腕较量、正义与邪念的对峙交锋中,硬是做到了“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柳青曾说,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能影响一时,也可能影响一生。关键时刻,自己跟自己“过过招”,较量一番,做一个人生路上的“扳道工”。

“过招”虽无皮肉之苦,但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历练的程度。

明代曹鼐在任泰和典吏时,押解一名绝色女贼,因来不及赶回县衙,共宿荒山野庙。

夜间,女贼为了逃生,频频暗送秋波。曹鼐刚开始心猿意马,情急之下,在纸上写下“曹鼐不可”四字贴在墙上,作为对自己的警戒。

一夜之间,写了撕,撕了再写,如此反复,直到天亮。

曹鼐在这撕与写的抗争中,终于抵制住了诱惑,战胜了自我。在是与非、正与邪的较量中,见证了曹鼐思想斗争之苦、行为韧性之坚。

一个人自律与否,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

细数近几年查处的贪腐官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工作之初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也不乏业务能手、改革猛将。由“政坛明星”跌入深渊不能自拔,再沦为阶下囚的轨迹,根源就在于迷失了自我。

假若有常跟自己“过过招”的较量,或许他们会有另一番人生景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样说:“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当年,面对老乡送来的“红包”,杨业功说:“拿了红包,我的腰杆就不硬了,你见过哪个贪官能打胜仗?”正是他敢把“携礼莫入”贴在自家门楣上,把点滴欲望挡在门外,才成为中国军人中一面不倒的旗帜。

习近平总书记说:“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是觉悟,檢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忠诚之力能撼天动地,对党愈忠诚,其心力愈大。力胜者方可去私欲、举大器。

“假如人能够遏制住自己的种种欲望,过着无求的生活,那么,他才算主宰了自己的生活,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有记者在采访廖俊波时写道。

曾经有一阵子,廖俊波的身子里有两个声音在吵架。一个说“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一个说“去给别人干点事吧”。几番较量,后一个声音的分贝更大,也更有力。

正是在跟自己“过招”中,听从了信仰的召唤,廖俊波在人生路上笃定前行。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倘若感觉精疲力竭时,不妨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碰到某些底线,这时,赶紧给自己敲响警钟,补“钙”壮骨,跟黑暗中的另一个“自己”较量一番。如此勤习内功,才不至于陷入看似“一念间”的境地,难以自救。

(摘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猜你喜欢
廖俊波过招情操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爸爸回来了》囧爸萌童大过招
廖俊波
与帆帆『过招儿』
“十年后,我陪着你。”——廖俊波和妻子的最后道别
和小权过招
浅谈古典诗歌对学生情操的陶冶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