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视角下重庆市发展智能制造的中小企业路径

2018-11-29 09:06余川江张丽娜
重庆行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竞争力重庆

余川江 张丽娜

一、智能制造发展具有提升重庆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意义

发展智能制造,与智能产业、智能化应用共同形成大数据智能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对重庆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最终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至关重要。

(一)智能化革命带来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回顾人类发展史,每一次工业革命浪潮,都会给后发国家和地区带来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在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沿海城市在传统制造业、现代金融、互联网新科技等领域率先起步,并通过“累积放大效应”牢牢控制着领先者地位,尽管西部大开发战略已实施快20年,重庆等内陆城市作为跟随者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发展新兴科技产业往往是实现城市跨越式发展、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动力,例如,深圳、杭州、贵阳分别依靠高新技术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和大数据产业,成为跨越式发展样本。

(二)智能制造是重庆培育智能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的有效载体

智能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特点明显。智能装备、智能手机等从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中升级裂变,而机器人、大数据等对传统产业的提升和影响效应巨大。发展智能制造业是重庆智能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融合的理性选择。重庆拥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传统支柱产业集群,为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自动化技术积累和大数据来源,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化,既能促进重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重庆孕育新兴智能产业、培育新动能的要求。

二、重庆具有对标国际、发展智能制造的先发优势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内陆开放高地,重庆已前瞻性布局智能项目,拥有率先智能化并形成全球影响力的先发优势。

(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孕育重庆智能產业高起点集聚的土壤

重庆是国内著名的制造业基地,拥有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支柱产业集群,为智能产业快速成长提供了基础性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大数据资源,也为智能制造高起点集聚奠定了根基。

(二)智能项目布局走在前列,初步形成“重庆智造”的国际竞争力

重庆已前瞻性布局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项目,形成长安汽车、猪八戒网、云从科技等本土示范性企业,引进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网宿科技、平安科技、商汤科技、广数等行业领军企业,已培育出工业机器人、电子信息、物联网等一批智能化产业集群,无人驾驶、人脸识别、半导体级硅片等智能技术走在国内前列。智能产品逐渐成为外贸新动能,例如,2017年重庆市出口智能穿戴设备达到233.2万台、增长1.1倍,实现出口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6.5倍。

(三)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打开重庆走向世界级制高点、整合全球资源的国际通道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借助中欧国际班列、长江黄金水道等对外大通道建设,重庆形成了水陆空三个交通枢纽、三个国家一类口岸、三个保税区的“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依托两江新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和自贸试验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建成一批国家开放口岸,利用外资每年保持100亿美元以上。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初见成效,改变了重庆内向型传统经济结构,有利于“重庆智造”集聚全球要素、提高出口比重、增强国际化服务能力。

三、中小企业是重庆智能制造竞争力提升的薄弱点

(一)重庆智能制造竞争力提升的薄弱点

根据竞争力理论,产业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构成,企业集群又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智能制造是重庆跨越式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新动能,而企业集群整体的智能化发展是重庆智能制造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的“细胞”,是智能技术转化应用、产品创新的“活力源头”,是孕育本地智能产业龙头企业的“种子”。重庆已前瞻性布局大数据智能化领域,引进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广数等全国行业领军企业,重点培育长安汽车、猪八戒网、云从科技等本土龙头企业,形成了一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化示范大企业、大项目“亮点”。然而,“大企业唱戏,中小企业观望”的问题明显,更为广泛的中小企业智能化发展明显滞后,是重庆智能制造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关键问题。

(二)中小企业智能化存在的障碍

第一,政府层面,缺乏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的专项政策。随着大数据智能化发展上升为全市战略,重庆一级出台的智能化相关政策已达4项,然而目前政策导向更加偏重于顶层设计,更多支持重大的示范性工程和龙头企业,对整个产业生态的关注度不够,更没有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的专项政策。在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背景下,对中小企业智能化的财政支持明显不够。例如,2017年重庆投入财政资金3000万元支持了22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难以惠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智能化发展;此外,在中小企业占比高的区县尚未配套智能化的专项财政预算,影响了猪八戒网公司的区县中小企业大数据服务项目推进效率。

第二,龙头企业层面,对中小企业智能化的带动不足。龙头企业是引领重庆市智能化发展的示范性主体,但其率先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未重视供应链的本地化,对重庆中小企业智能化的带动力很弱。目前,长安汽车等龙头企业智能制造关键设备和技术支持主要依靠国外和外地供应商,传感器、控制器、软件等关键配套受制在外,未带动重庆传统中小供应商智能化转型。

第三,中小企业层面,缺乏智能化改造转型的积极性。

由于智能化升级改造的投入成本高、经济收益短期尚不明显,除了长安汽车、猪八戒网等少数行业龙头已开展探索性的智能化改造投入外,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明确提出智能化发展的战略导向。例如,建立“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是重庆制造业大数据智能化的核心环节,龙头企业已开始牵头建设,但由于更为广泛的中小企业缺乏大数据接入端口,并在数据采集、数据保密、数据归属等方面未形成共识,造成全市工业互联网系统建设进度缓慢,导致龙头企业的大数据互联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难以实现全产业链层次的“工艺设计-供应配套-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大数据互联和管理协同。

第四,要素保障层面,支撑中小企业智能化的复合型人才。在智能化的整个成本构成中,智能设备占比相对较低,主要的成本来源于智力型软件,而相关人才稀缺是深层次原因。重庆中小企业普遍反映,人才缺乏特别是兼具传统制造业背景和大数据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是当前智能化的要素“短板”。

四、重庆市智能制造发展的中小企业智能化路径

从大企业、大项目的“孤点”引爆走向中小企业的“面”上群聚和扩散,是重庆深入推动智能制造亟待破解的“死角”,亟需采取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行动对策。

(一)创办全国性的智能产业“双创”大赛

在承办智博会基础上,积极向国家争取在重庆举行全国性的智能产业类创新创业大赛。选拔若干有潜力的智能科创项目和科创中小企业,特别是注重培育本地的智能科创中小企业,引入龙头企业的资金、渠道等优势资源加以支持。围绕智能制造新需求,引导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传统配套供应商转型升级,升级为智能制造的配套供应商;培育本地智能技术的科创企业,占据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大数据智能化的政策支持

建议市政府成立“重庆中小企业大数据智能化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经信委、中小企业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支持中小企业智能化的政策文件,完善建设智能产业技术的中小企业创新联盟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同时加快推动各区县出台智能化專项引导政策和配套财政预算,形成市—区县两级协同、智能化改造项目、专项资金和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政策支持体系。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对接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端口、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提质增效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给予不同程度的财政补贴和奖金奖励。

(三)引导中小企业开启大数据智能化的战略转型

启动重庆中小企业大数据智能化战略转型的专项工作计划,以专题培训为引领,培养中小企业家形成大数据智能化的战略意识,组织中小企业学习龙头企业的智能化示范经验。以政府组织专家团队服务为支持,扶助中小企业制定适合自身的智能化战略,统领技术、业务、标准和管理等诸方面转型,积极参与行业大数据建设,改造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为全市大数据智能化培养底层基础。

(四)鼓励龙头企业建设本地智能企业生态圈

以行业协会为桥梁,鼓励智能化龙头企业建立与中小企业的产业联系。助推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龙头,引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全市综合型智能平台建设,向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输出系统解决方案和大数据应用服务;支持长安汽车、重庆军工等本土龙头企业集团,在智能化升级改造中构建本地供应链,为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行业市场;扶持云从科技、科大讯飞、超硅科技等智能科技企业和瀚华金控等民营金融企业合作,成立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VC)等创投基金,为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或智能产品开发提供资本支持;可由猪八戒网等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牵头,挂牌成立智能“双创”孵化园,构建智能行业服务生态体系,为智能科创型企业提供集聚空间。

(五)构建多层次的智能化人才保障体系

成立“中国(重庆)智能学院”,吸引国内外一流专业培训机构和知名高校、企业大学入驻,建成中小企业集中培训实用型智能技术人才的基地;从全球引进智能化的中高级人才和科创领军人才,聘请组建重庆市智能化的专家顾问团,为中小企业提供灵活的智能化技术指导。

基金项目:2017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竞争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7PY07),2017年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重庆智能产业集群培育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模式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ZDB2017013)资助成果。

参考文献:

[1]Avi Goldfarb,Daniel Trefler.AI and International Trade[J].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January,2018.

[2]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译.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6.

[3]王汉华,刘兴亮,张小平.智能爆炸:开启智人新时代[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彭瑜.智慧工厂:中国制造业探索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杜品圣,顾建党.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智造观[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6]王鹏.2016-2017年中国智能制造发展蓝皮书[M].人民出版社,2017.

[7]王媛媛,张华荣.全球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中国对策[J].东南学术,2016(6):116-123.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责任编辑:粟 超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竞争力重庆
重庆客APP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在这里看重庆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
日本竞争力
再生资源行业持续整合 龙头企业强者恒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