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文化展示的五点建议

2018-11-29 09:06王世伟
重庆行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朝天门商业广告枢纽

王世伟

在公共空间植入适宜的文化元素,可提升城市品质,丰满城市形象,避免陷入“千城一面”,同时还能延续和彰显城市文脉,涵养城市文化生态,增强市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城市软实力。

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是城市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往往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是“静”的城市形象载体。公交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是城市内部流动的“精灵”,是“活”的展示平台。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静与动相结合,点与线相织成网,共同构筑起城市文化展示综合体。

在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进行文化宣传和展示,在国内外部分城市已有非常丰富的实践,如韩国仁川国际机场的韩国文化展示、法国巴黎地铁站的法国文化展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地域特色文化展示。重庆也在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宣传推介重庆历史文化,积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并取得较好效果。但综观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的文化展示,还存在展示体量不足、展示内容不够丰富、展示形式不够多元等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文化展示存在的问题

(一)展示空间不充分、展示比例小

据笔者走访查看,截至2018年6月中旬,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国际、港澳台到达大厅与出发口处、国内出发大厅休息区、国内到达大厅等人流量大的醒目位置,其LED屏等展示平台,多被商业广告占据,或显示“招商进行中”。市区大部分公共交通工具的车身及车载电视等展示平台,也以承载商业广告为主。总体而言,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的宣传展示平台,承载商业广告较多,宣传推介文化偏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达到很好的有机协调。

(二)展示内容不够丰富,巴渝独特文化魅力彰显不够

如作为重庆“门面”的朝天门码头,除布置有少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宣传标语和零星同质的码头现代夜景照外,没有更多有关码头历史和文化的宣传介绍,与“朝天门”作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地位和形象不甚匹配。江北国际机场、重庆北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和部分轨道交通站点、公交车站点,仅有少许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重庆的历史与民风民俗、地标建筑、旅游景点等的宣传介绍,重庆更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未充分展现。

(三)展示形式不够多元,冲击力感染力影响力较弱

重庆交通枢纽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文化展示,多借助照片、简单的图文介绍等进行,形式不够多元。同时,诸如轨道交通站点等处的橱窗、壁画等展示界面的制作相对粗糙,创意性、艺术性和可观赏性较低,对受众吸引力较弱,难以提高受众深入了解重庆的欲望。

二、优化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文化展示的五点建议

(一)合理规划商业广告和“公益性”文化展示的比例与体量

建议在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安排适当比例的空间和载体宣传推介文化,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协调。国内一些城市在此方面已积极作为。如济南公交于2008年~2013年6年间在单个车厢内大概遵循四六分的比例布局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后一度全改为公益广告;[1]长沙在轨道交通站点的进出口处与换乘廊道等醒目位置,布置有大量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文化宣传公益广告。重庆北站北广场出发大厅内魔方柱上商业广告和重庆地标建筑轮换播放,重庆西站在商业广告外布置有关于重庆特色建筑的系列照片展等,这类兼顾经济效益和文化宣传的做法,值得在重庆市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大力铺开和推广。

(二)科学确定展示内容,提高展示平台和展示内容的匹配度

总体而言,重庆交通枢纽和公共交通工具上文化展示的内容,可涉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关内容和重庆文化。机场、火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轨道交通和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在功能和角色意义上有所不同,其文化展示的具体内容,需兼及这些因素而定。

1.航空枢纽的文化展示。江北国际机场是重庆最为重要的通达国内外的交通窗口、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江北国际机场(尤其是国际、港澳台到达与出发大厅,国内到达与出发大厅等人流量大的醒目位置)的文化展示,可突出重庆(包括38区县)的文化、地标建筑、典型山水景观等,增强旅客的重庆印象(可借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主楼负一层旅客计时休息室的涂鸦墙,曾用涂鸦作品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展现广州的岭南文化和特色建筑);[2]另一方面,借助其国际窗口地位,可展现已取得广泛认同的重庆精神(可借鉴北京首都机场旅客行李提取处的北京精神展示)、重庆的发展理念、发展规划等等。

2.铁路客运枢纽的文化展示。可借助影像和照片等展现重庆铁路发展历史,如有60多年历史的重庆站;可展示枢纽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为乘客更好地理解其人文理念服务,使枢纽建筑融物质外形、文化内涵、精神价值于一体的地标作用真正彰显。例如于2018年开始投入使用的重庆西站枢纽工程,其站房整体造型体现“英雄之城”概念,设计理念加入重庆红岩文化精神,融入岩石与江水刚柔相济的建造元素,[3]该枢纽的文化展示可适当突出与设计理念相呼应的文化内容。

3.航运枢纽的文化展示。朝天门和朝天门码头见证了重庆“渝中”母城乃至整个重庆城发展的风雨和辉煌,朝天门码头也是重庆港口文化的典型代表。朝天门港口的文化展示,一方面可展示重庆“母城”的历史和文化;另一方面,可展示朝天门和朝天门码头的历史故事与传说,码头的风土人情和重庆的航运历史。增加适宜文化元素的展現,可突出朝天门作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的的文化风采,同时还能丰富朝天门码头两江游可观可赏的内容,提升两江游的品质。

4.交通枢纽文化展示点、线、面的结合。交通枢纽常是多种交通工具换乘的地方,站点汇集。交通枢纽的文化展示可注重这些站点及站点之间连接带的走廊通道、地面广场,乃至整个枢纽区域的相互衔接、呼应,形成站点、换乘廊道、广场、枢纽整体建筑景观乃至其周边区域范围内文化展示点、线、面的结合,突出区域整体展示效果。如渝航大道靠近江北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部分,即可利用广告牌标示欢迎宾客的宣传语,或对重庆历史和文化、山水重庆等进行宣介,外拓江北国际机场航空枢纽站的文化展示空间。朝天门码头的文化展示可延伸至两江游旅游船经过的东水门大桥和千厮门大桥等几座大桥,用重庆文化元素和欢迎语简单装饰大桥(可借鉴如广州珠江夜游轮船经过的大桥),让两江游的文化元素更突出,同时还能展现重庆的好客与文明。

猜你喜欢
朝天门商业广告枢纽
朝天门
枢纽的力量
多模态批评话语视阈下的性别歧视研究——以一则商业广告的图像构建为例
点绛唇 朝天门
走出重庆的那扇门
朝天门编年史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遏制拜物主义刻不容缓——解析中国商业广告的文化特性
论中西方电视商业广告比较
商业广告摄影关键技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