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理性政党价值观论析

2018-11-29 09:06唐远华
重庆行政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党理性价值观

唐远华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时代的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要求大学生成为继往开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团结凝聚人民的生力军等,扮演好这一重要角色关键在大学生树立理性政党价值观。新时代为大学生树立理性政党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西方思想渗透、政治冷漠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等因素势必影响大学生理性政党价值观的形成。而理性政党价值观又关系到一代代大学生能否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要排除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必须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整合力量,最终引导和培育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

一、新时代对大学生政党价值观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做出了全新界定,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对他们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他们扮演好五大角色,樹立理性政党价值观是他们扮演好五大角色的基石。

第一,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急先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1]这一特征主要告诉了我们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需要大学生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旗帜下的急先锋,坚持正确道路和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

第二,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干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2]这就告诉我们新时代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经过十五年的努力要基本实现现代化,随后再经过十五年的奋斗,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在三十年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历史任务相当艰巨。联合国相关数据显示,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国家中,到2008年,只有13个变成了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中只有日本、韩国和西班牙的人口超过2500万。而中国人口规模高达13亿,要从一个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成高收入国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需要新时代大学生具有强大的建设本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干家。

第三,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党团结凝聚人民的生力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3]强国富民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之下,人民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才能实现富裕幸福的梦想,而人民富裕幸福必须依靠人民共同奋斗。大学生理应具有更强的团结凝聚民心的政治意识,将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成为团结凝聚民心的生力军。

第四,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中国梦的追梦者。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中华儿女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共同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以中国梦武装头脑的大学生理应成为中华儿女中最能理解其精髓的群体之一,并在实践中找到追随梦想的途径。

第五,新时代要求大学生成为大国形象的塑造者和维护者。党的十九报告提出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5]这是对新时代中国国际地位的界定,新时代的中国必将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塑造一个坚定维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并不断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以及为全球化的有序推进和世界和平安宁提供更多公共产品,这既是大国应有的国际形象,又是维护大国形象应尽的国际责任。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中国所承担的国际责任应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因此需要新时代大学生既要具有理性判定国家自身实力的能力,又要以实干不断提高国家实力,同时还要培育国际主义精神,作大国形象的塑造者和维护者。

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角色要求都是基于党对新时代蓝图的科学绘制,美好蓝图要演变为美好现实,需要大学生坚定跟党走,树立理性政党价值观,为实现美好蓝图不懈奋斗。

第一,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当今世界各国推行的政党制度各不相同,有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等。多数国家推行的是两党或多党制,这也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推行的政党制度。当前世界话语权依然是西强我弱,西方发达国家话语体系霸权让很多发展中国家的青少年认为西方世界推行的政党制度才是唯一正确的。殊不知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历史和现实的产物,必须适合国情。中国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能够为中国的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既保证决策科学民主,又做到决策灵活高效,正是基于这样的政党制度,中华民族才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在一百年内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坚守党的政治指导思想。任何政党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历史证明,在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而没有别的主义能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完成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南。要求大学生一定坚守马克思主义,做到“知”“信”“行”的统一,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并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分析中国国情,解决中国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第三,新时代要求大学生为实现政党目标砥砺奋进。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远大理想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接力奋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然也是实现远大理想的接力者,能否承前启后接好应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接力棒”,关系到这一远大理想能否一代代传承下去的重大问题,判断标准就是看他们能否实现属于他们这一代应该完成的历史任务,而这些历史任务正是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确立的奋斗目标,要求大学生自觉将党的奋斗目标转化为自身奋斗目标。

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理性政党价值观形成的不利因素

新时代需要大学生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同时也为大学生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党的执政效能为全世界公认,加之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党内的消极腐败现象,极大地改善了党的执政形象等,这些为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在全球化、信息化以及自媒体时代,由于信息传播不再受国土疆域限制,加之信息传播扩散迅速以及人人都是媒体,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极为广泛且真假难辨,同时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政治冷漠以及我国政党价值观教育的效率不够高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而理性的政党价值观。这些干扰因素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西方思潮可能扭曲大学生政党价值观。西方思潮经过精美包装,通过潜移默化地渗透式柔性表达对大学生极具迷惑性。特别是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西方对中国的价值干扰更是不遗余力,不惜采取各种方式和手段甚至是以歪曲等卑劣手段混淆国人视听,而大学生则是西方思想渗透竭力争取的对象,因为大学生在未來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争取到他们就有机会从建设者的高层突破,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可能得逞。而从大学生自身看,他们思维活跃,涉猎信息广泛,对新事物怀有强烈好奇心,但缺乏实践经验,其中部分大学生还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能力,容易受西方思想蛊惑,片面从西方立场出发迷信西方政党制度,怀疑中国政党制度。

第二,普遍的政治冷漠现象可能导致部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缺失。政治冷漠是当前世界面临的普遍现象,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们参与选举投票等各种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率普遍不高。而政治冷漠现象同样在大学生中间一定程度存在。比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部分大学生对政治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学校组织的政治参与活动如人大代表选举等表现出淡漠心态。对于这些政治冷漠的大学生,他们既不关心国内政治,也不关心国际政治,西方的政治渗透虽对他们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但他们对政治的漠不关心也会导致其政治价值观缺失,难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奋斗目标等形成认同,无法树立起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

第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欠佳难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政党价值观教育贯穿始终,但成效并不理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灌输轻疏导、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导致部分大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心理上不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终难以培育他们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因此,当前各高校都在力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力争提高教育的实效性。部分高校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更多流于形式,并未取得多大突破。而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使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高等教育是着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建设者和接班人如果不能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在西方的渗透之下,可能会成为我们的反面。

三、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理性政党价值观的路径

培育大学生理性政党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前途命运,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社会主义会不会变颜色,关键在培育大学生树立理性政党价值观。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社会和大学生自身一定要形成合力,促使大学生形成理性政党价值观。

第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构建有序参政机制,培养大学生参政议政热情。充分发扬民主是树立人民对党的信心的关键,民主也是确保党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必由之路,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律时,就指出,依靠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但民主有形式民主和事实民主之分,若只有形式上的虚假民主,决策中参政者的意见得不到丝毫尊重和考虑,长期以往,参政者便会失去政治热情,对政治漠不关心。社会上的政治冷漠心态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影响大学生的参政热情和理性政党观的形成。因此,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发扬民主,特别是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在协商民主中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并提高民众参政议政的热情,构建有序且高效的参政机制。而大学生政党价值观的形成既会受到微观家庭环境影响,又会受到中观学校环境的影响,还会受到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强调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整个社会氛围的营造,通过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培育大学生有序参政议政的意识。

第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培育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政党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一定要了解大学生成长心理和成长特点,遵循其成长规律。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参与性、互动性,提高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在教学内容方面,更多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将国内外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情景设置,比如某地需要修建一个机场,对此,应该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随后,教师选择几个典型国家分别介绍这些国家对该问题的处理方式,如美国、印度、中国等。介绍之后让学生评判哪种处理方式是最能让他们理解和接受的。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差异的根源,学生在比较中判断政党制度的优劣并作出结论,这种结论由于是学生在事实比较过程中自己得出的,因此会深入骨髓,不会轻易变更。同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理性批判思维,避免在西方思想渗透面前失去辨别能力,特别是在中西方成就和制度比较方面,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确领先于中国,某些管理制度的确比中国更完善,这是客观事实。但仅就此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有失偏颇,当前大多数国家走的资本主义道路,但发达国家仅是少数派。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从发展成熟程度上讲,由于已经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实践,其制度已达到成熟阶段,而社会主义从实践上讲刚过百年,又经历了苏东剧变,因此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完善。同时,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既要从现实的横向坐标进行评判,更要从历史纵向坐标进行比较,只有通过纵横交错的比较才能深刻辨识到只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才能让中国的民族复兴步伐迈得更稳健更快速,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

第三,大学生应自觉树立政治担当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定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自信。当前,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创新能力仍不够强,需要大学生在学习中脚踏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扎实掌握学科基础知识,优化思维方式,学有所成、学能所用,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能把所学用于创新创造。这表面上看起来是学习问题,但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当年,周恩来总理曾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给一代代学子树立了立志报国的典范。新时代大学生立志报国就需要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解决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技术障碍,让中国在技术上不仰人鼻息,不受制于人。这表面上是一种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从深层次讲也是一种政治要求。在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大学生要在政治上自觉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唯如此,他们才能真正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为人类正义事业奋斗终身。

参考文献:

[1][2][3][4][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人民出版社,2017(10):10-11.

作 者: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宋英俊

猜你喜欢
政党理性价值观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本转职”是高等教育的理性回归
理性的回归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对一夫一妻制度的理性思考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
理性看待GDP增速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