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探索小学语文背诵策略

2018-11-29 09:24张玮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文段谐音大脑

张玮

古语云:“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记,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记,如沙上之刻。”少年之记,能记入灵魂,记忆与心智同生长。少年时背诵的文字,至中年,自能随阅历自然领悟;至老年,更会化作滋养心性的精神食粮。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背诵的黄金时期,学生通过背诵,经过对文字的感悟、积累和体会,最终将其长久地保存在大脑仓库中,这个过程能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奠定深厚的文化根基。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背诵却往往并非师生之乐事。

一、背诵现状分析

1.目的不纯

因为课本中注明的相应背诵内容要纳入到各种各样的小考、大考中去,所以许多师生在考试的驱使下将背诵的目的直接指向了“应试”,非考试内容不背。遇到“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学生大多会“精明”地挑最简短的段落。原本十分重要的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等背诵功能反而成了次要的衍生品。

2.指导缺位

许多教师对于背诵仅是“布置任务—检查过关”地走程序,大多以家庭作业的任务进行布置,极少对背诵方法进行指导,在一节课快结束时给学生自由背诵就自诩有“背诵指导”了。原本可以更生动的背诵过程大都变成了学生独自在家单调刻板的重复记忆。

3.过程艰辛

由于没有结合记忆规律,背诵成了学生大脑机械的记忆体操,他们反复地死记硬背,苦不堪言。另外,由于对背诵内容缺乏科学有效的复现,不少学生常是背到后面又忘了前面,陷入“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的怪圈中,对这个艰辛的背诵过程难免心生憎恶。

怎样才能让背诵变得更简单、更轻松呢?

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规律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于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公布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页图1)。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信息的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即“先快后慢”。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它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如图2)。这说明容易理解或较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人们来说不容易遗忘,而反之,不容易理解的或较枯燥零碎的东西人们会遗忘较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直接提示出大脑在每一次信息记忆后,必然会产生遗忘,这是自然规律。遗忘是背诵的大敌,它使记忆痕迹逐渐淡化甚至消失。背诵的过程就是同遗忘进行拉锯战的过程。如果能科学有效地战胜遗忘,背诵自然能变得更轻松。

三、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语文背诵策略

1.理解背诵法

艾宾浩斯得出的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充分表明,理解记忆的效果要比机械记忆的效果大约高25倍。可见,在记忆中储存得更牢固的不是语言的形式,而是语言的意思。所以,仅靠机械记忆的死记硬背效率十分低下,只有指导学生对要背诵的文段有充分而透彻的理解,才能很好地去背诵。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背诵时,要在学生理解文字意义的基础上再进行。因为理解得越深,越容易记忆。比如小学高年级有几篇文言文,像《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如果不指导学生将文段中的意思弄明白,由于语言表述组合的不习惯,学生大多会背得非常吃力。但如果指导学生把文言文中讲述的内容弄明白了,学生将生涩的文字与有趣的故事对应起来后再去背诵,他们就会有兴趣得多,速度也会快得多。

2.长文分段背诵法

对于较长的背诵内容,学生经常在读到后面部分的文字时遗忘前面的,其实,这便是应证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指出的“记忆在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是最快的”规律。对于小学生来说,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较短,反复背诵较长的文段,容易心绪不宁,杂念纷至。鉴于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需背诵的较长的文章分成若干个小的部分,然后再逐一去背。每背诵完一个部分后再继续背诵后面的,这样能让学生在短时间更多地重复诵读需背诵的文字,减少记忆最初阶段快速遗忘造成的背了又忘的现象,还能帮学生确定背诵的短期目标,易于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成就感,从而调动下一小段背诵的积极性,提高背诵的效率。

3.諧音背诵法

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和音近字,人们习惯称之为“谐音”。人们早就发现了谐音的妙处,比如春节年夜饭一定要有鱼,预示“年年有余(鱼)”。谐音也可以成为背诵的窍门。正因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我们有意义的、令人感兴趣的材料往往遗忘更慢。所以对于某些晦涩分散、枯燥零散的背诵材料,我们可以进行谐音处理,以形成新奇有趣、富有意义的语句,这样能帮助学生愉快地进行背诵。

比如,小学五年级学生需要记忆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但对学生来说,因为他们认知的非亲历性,常常会把演变过程背得颠三倒四。此时,作为教师,不妨利用谐音关系,赋予这个演变过程更生动的信息——“古今小吏盖草房”。利用谐音:甲骨(古)文—金(今)文—小篆—隶(吏)书—楷(盖)书—草书—行(房)书。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对学生解释,古时候皇帝的房子也有“行宫”的说法,从古到今,当官的要为民做主,不要追求名利,自己盖草房就行啦!学生在欣然大笑之中必定印象深刻。我做过测试,两个平行班级,一个班任由学生自己背诵,另一个班由教师指导提炼这七个字再背诵,第二个班的学生不仅在背诵的时间上大大缩短,而且背诵率大大提高,几乎全班都能很快背下来。当然,运用谐音背诵法,需要根据具体材料而定,一般适用于简短的、意义间联系不大的零散材料,比如词串等。

4.多感官协同背诵法

所谓多感官协同背诵法,是指在背诵的过程中,有多种感知觉参与的背诵方法。记忆信息的“通道”不止一个,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需背诵文段,可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上建立许多通道,留下多种痕迹,即在大脑中形成多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即使其中某一痕迹淡了,还有其他痕迹在,可以使记忆重现。此外,因为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背诵,需背诵材料被多维度、多层次地感知,相关信息会通过不同的感觉神经通路传入大脑,起着不同角度的复述、强化作用,从而使印象加深。

我国第一部教育专著《学记》中曾指出:“学之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意思就是说,如果学习没有经过五官的参与,是学不好的。比如,学生在背诵时,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出声朗读,甚至配乐朗读,让语言中枢和听觉中枢同时参与活动。再如,可让学生将需要背诵的文段按自己的方式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圈画或做笔记。做笔记或圈画需要在读、看、背等记忆形式基础上增加手写、画图等触觉记忆。背诵过程中甚至还可以调动运动中枢的作用,创设场景,尝试让学生用动作辅助记忆,这些都是多感官协同背诵法。

5.过度学习背诵法

过度学习背诵法是指当能背诵相应文段后,为了更好地巩固记忆而继续背诵,达到熟记、牢记,即滚瓜烂熟的程度。艾宾浩斯指出:诵读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记忆保持越久。他曾做过实验,证明了过度学习能提高记忆的保持量,记忆量的多少与超额学习的遍数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过度学习背诵法不是“过分学习背诵”,更不是“疲劳背诵”,其目的是要强化记忆。如果以数字100表示为适度,即刚好能背诵时所花的时间,150就是过度学习的最佳时间或次数。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如果150再往上走,虽然保持量总体会有少量增长,但与花费的时间相比,显得得不偿失。时间太长,易使学生觉得疲倦、注意力涣散。因此,当学生对需背誦的文段刚好达到能背诵的程度后,请不要让学生马上停下来或转移背诵材料,应鼓励他们继续多读几次,这样有利于记忆的巩固,提高背诵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过度学习背诵是一种机械记忆法,其主要特点是反复诵读记忆,舍得下功夫,所以指导学生操作时也要注意掌握一些记忆的技巧。比如在过度学习背诵阶段用“尝试回忆法”,因为回忆的速度要比诵读的速度快,回忆的过程更有利于让背诵材料的贮存和提取这两个环节都变得更流畅。

6.限时背诵法

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背诵,这就是限时背诵法。人的大脑有一定的惰性,在没有紧迫任务的前提下,一般是处于松懈状态的,这就是许多小学生在家完成老师布置的背诵任务会特别困难的原因。大部分人在考前的背诵效率会特别高,这是因为考试是限时背诵,使他的大脑产生了“背水一战”的心态。在课堂上,我们也可以人为地给学生制造这样的“迎考”机会,这种方法尤其适合有意注意保持时间比较短的小学生。

我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需背诵的文段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没做时间上的规定。三天后课堂上检查,只有四名学生能背诵,其中两名还不熟练。我又限制学生在三分钟内背诵,并找一位学生计时。一声令下,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全班学生都像进入决赛状态,结果三分钟时间内,全班90%以上的学生都能背诵下来。一般来说,限时背诵法适合在课堂上进行,限时的紧迫感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头脑活跃。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反复诵读记忆需背诵的内容,记忆处于高密度、高强度的状态,背诵的效率自然会成倍地增长。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与背诵材料的特点,灵活地运用背诵策略,能将学生从机械重复的背诵中解救出来,突破背诵难关。巧用背诵方法,就能让那些背诵的文字牢牢地储存于学生的大脑中,化作他们的精神食粮,在学生成长的漫漫长路中,成为滋养润泽他们心灵的营养品。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莞城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文段谐音大脑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单一·连贯·完整
五年级阅读主题:壮观景象
绝妙的数字灯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