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的思维运动起来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思考”

2018-11-30 03:18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整理错误题目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王 彤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就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必须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一、在解题中学会思考

解题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波利亚所说的:“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数学解题大致可以有这样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弄清题意,寻找思路;第二部分是实施解题;第三部分是回顾、反思。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都太急于求成了:第一部分轻松带过,狠抓第二部分,没有了第三部分。我们都太急于把结果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忽视了重要的一点:没有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对于学生而言毫无意义,也就失去了解题本身的意义。学生上了考场,靠的是自己,要靠自己的思考去读题、审题、解题,如果仅是一味地看老师解题,去简单复制,即使有成效,那也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老师在平时的解题教学中,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满黑板的解题过程,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思考。

例如:已知圆 :过圆 上任意一点作圆的切线若直线与圆的另一交点为当弦度最大时,则直线的斜率为_____。有学生读完题目后就跟我说:老师,我不懂。虽然我回问她哪儿不懂,但其实我心里知道她回答不上来,因为根本原因还在于她都没有好好去体会题目的条件有什么。我们一般是按照“有什么,要什么,怎么做”的逻辑关系去做,第一步“有什么”都不知道,后面可能更模糊了。于是帮她分析,主要就是以提问的方式:能通过题目画出图形吗?(重在提醒她要准确一些相对位置关系);切线与弦之间有什么关系?三点之间的联动关系);什么时候最大?;能简化题目意思吗?(最终感受出就是求过斜率)这样一来,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之后,题目的解答思路也就浮现出来了,剩下的就要交给学生自己了。事实上,解题就是一个搭桥的过程:把条件和目标建立联系,而从条件到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很辛苦,不一定会一帆风顺,往往是在不断的矛盾、提问中循序渐进的,而学生需要的恰恰是这个过程。这其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在学生不会的地方进行点拨,所以更多的还是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要给学生时间。之前读到陶维林老师的《从“把时间还给学生”说起》很有感触:教师要舍得给学生留时间,学生力所能及的事就让学生自己去做,不要越俎代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应该让学习者亲自动手做,亲自动口说……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并不是将现成知识简单地“登记”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而是要经过一系列积极的思维活动。这说明,即使是接受式学习,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接受。主动的学习是有效的学习,教师要促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让他们减少依赖性。

二、分析错误,激发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是思维的教学。要把思维教学落到实处,就应该注意挖掘结果背后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暴露成功的思维过程,也要暴露失败的思维过程,暴露由失败到成功的思维过程。扪心自问,反观课堂,我们是不是总是喜欢追求那些完美的过程和答案,而忽略了那些错误存在的合理性?而这些被我们忽略的错误背后又蕴含着学生怎样的思维呢?

在《一元二次不等式》这一课的课前预习中,我们出了这样一个小题: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正确答案是但我却得到很多的答案。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后,很多人说移项平方,于是带着大家分析:移项没有错,那平方有错吗?(其实很多人受一些不好的解题习惯的影响,觉得这个好像理所应当)但也有人反应过来,应该是平方那儿出问题了。那么错误究竟在哪儿?的等价性!如果我们在这儿追究一下,可以帮学生理一理关于解方程、不等式的等价性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些类似错误的错误点,有了这样的错误轰炸,学生必然会形成自己的一些思考,也就可以尽量避免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错误了。

其实我们不用怕学生会犯错,因为那些错误的产生往往是学生最初的思维体现,我们不能靠一味地强行改变学生思维促进其发展,反之,我们应该利用好学生的错误,弄清学生的思维,找到问题的症结点,让学生自己有思维上的碰撞,反而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归纳,促进思考

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庞大,内容丰富,抽象性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则会导致知识点混乱,思维受阻,从而觉得学习力不从心,有些明明熟悉的题目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怎么解决。

例如《数列》整章内容比较繁杂,而等差、等比数列在考试说明中更是C级要求,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对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外还要能灵活运用,所以对等差、等比数列进行相应的归纳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让学生在知识层面上,从定义、公式、性质方面把等差、等比数列放在一起进行整理,另一方面也帮着他们把一些题目进行归纳,然后让他们整理到整理本上,从知识点到题目双管齐下,只要学生有心认真去做,肯定可以达到一定效果,他们在自己整理的过程中也必然要动脑筋,这对促进他们思考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再比如在学习《不等式》这一章中,很多学生反映对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搞不清楚。不等式恒成立问题是一个很大的范畴,题目可以在不同的难易层次上都有体现,不过它主要还是在一元二次不等式基础上进行的变化,方法似乎有很多,但主要还是以参变量分离为主。所以在小结课上,我给出了这个题目:已知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先让学生自己做,之后大家讨论总结,于是很多人的思路渐渐清晰,这个题目不难,但基本思想方法掌握了,碰到难题也不怕无从下手了。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老师也在学,我们都要学着“三思而后行”。学生要学着如何思考问题,找对方法,完善解题,而老师也要学着如何教会学生思考,如何教给学生方法,真正让学生的思维能动起来。借用殷希群老师的一段话结尾:“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是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我们的教育传统,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其理论与实践,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究与追求。

[1]涂荣豹.数学解题的有意义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1(4).

[2]陶维林.从“把时间还给学生”说起——在华中师大一附中听课有感[J].数学通讯,2011(7).

[3]殷希群.怎样才能“把方法教给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一些认识与思考[J].数学通讯,2012(5).

猜你喜欢
整理错误题目
在错误中成长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追根求源
不犯同样错误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