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实践活动,渗透乡土史历史教育

2018-11-30 08:20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殷国兰
中学政史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纱厂大生张謇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殷国兰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简单地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借助教师、同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由此看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历史教育中渗透乡土史内容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在师生合作中、在实地感受家乡历史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对家乡历史甚至国家历史产生新的认知,增加对家乡文化、人文历史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

一、参观历史遗迹,领略多元文化

历史学习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看一看身边可以触摸的文物古迹,同时,结合现在生活与过去的不同,体会多元化的文化。参观历史遗迹是让学生对当地文化有深刻理解的一种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文,课文仅用寥寥数语介绍张謇,关于他兴办的实业成就仅介绍了他创办的大生纱厂,这远远不能代表张謇在南通的贡献。基于此,我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南通博物苑。博物苑中陈列了丰富的介绍张謇创办实业、教育的图文资料,还有近代南通城市建设的成就和社会生活的变化。通过参观博物苑,学生可以了解张謇先生弃政从商的背景,体会他爱国爱家乡,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可以了解除大生纱厂,张謇还兴办了垦牧公司、盐业公司、通燧火柴厂等实业,均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可以了解到他的实业发展同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在曲折中艰难生存,感受张謇永不放弃的精神;等等。此外,他还创办剧院,陶冶情操;创办印刷厂,传播新思想……直观的图文资料,生动的语音讲解,使学生深切感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危机与变革,感受张謇伟大的人格和对南通城市建设的巨大成就。

二、开展主题活动,传承情感、态度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南通本地的历史并没有很深的了解。于是,我利用历史课堂开展主题活动传承情感、态度,让学生们了解南通历史,进而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关于“近代第一城”的缔造者张謇的事迹,一位同学用演讲的方式声情并茂地进行总结:他一生创办了大生纱厂、大达轮船公司等几十家企业;在南通创造了18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所聋哑学校,第一座博物苑……听讲的同学不由自主地惊呼:“太棒了!”当讲述“一战”期间大生纱厂获利丰厚,战后大生纱厂在动荡的时局中艰难支撑时,同学们为张謇坚持不懈的精神而鼓掌,为他的企业风雨飘摇的命运而哀叹,同学们也为张謇的爱国爱乡情怀所折服。

三、参与社会调查,深化史料认知

笔者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活动建议”,在八年级开展“搜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样的社会调查。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时,我布置学生进行关于“大陆和台湾之间密切往来”的社会调查。调查要求:找一找身边的台资品牌和南通的台资企业,访一访身边台湾同胞的亲属,说一说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民间交往和文体交流事件。课堂交流时,学生从“康师傅”方便面说到偶像周杰伦,从南通的“南亚塑胶”说到著名的连锁超市“大润发”,还有同学谈到自己到台湾旅游的亲身经历……学生们调查的途径也多种多样,有网上搜集资料,有实地考察,也有阅读报纸杂志等。在课堂交流环节,学生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在汇报交流时,学生自然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两岸经济、文化、民间交流日益密切,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在统一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障碍,但这些都会随着交流的密切而得到解决。通过这样的调查活动,学生不仅能提高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也能更加深刻理解这段历史。这是学生通过活动得到的认知,而不是由老师灌输的死板理论。

总之,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调查活动,会对史料的感知和理解更深刻。学生能从自己的视角来认识历史,感悟课本之外更丰富、生动的历史。同时,学生的历史知识得到丰富,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分析、辨别历史现象的能力得到增强。

猜你喜欢
纱厂大生张謇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基于张謇文创产品开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探索
要为“乡人”谋一条生路
教育家马相伯与实业家张謇的爱国情谊
小酸浆
陈锦石:传承张謇精神 成就事业荣光
祖传的舌头
平安电话
裕湘纱厂:“湖南工业活化石”
上海纱厂工人代表大会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