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的学科核心素养立意
——以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为例

2018-11-30 09:30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邱建祥
中学政史地 2018年6期
关键词:江苏省论文民主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 邱建祥

在江苏省历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历史小论文的考查频率较高,2017年也不例外,第22题第(2)题就是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的。相对以往试题,该题涉及的知识面更广、更深,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例】22.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试题分析:

该题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结合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回答之前首先要明确:中国想走的是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然后再结合史论进行论证。命题者将目标锁定在19世纪后期中国人的反应上。这主要涉及“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知识点。

复习建议:

虽然历史高考试题具有“不可再生”的特性,已考的历史试题注定不可能出现在以后的历史高考试卷中,但在复习备考时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结合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卷第22题第(2)题的试题分析,我提两点复习建议,供大家参考。

建议一:突破教材限制,综合教材内容,注重横向分析与纵向比较

2017年高考江苏省高考历史卷第22题第(2)题,不仅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还与维新变法有关。本题涉及知识面广、考查范围大。

针对高考考查知识面广、范围大这一命题导向,同学们在复习时必须要有取舍。同学们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打破教材体系和框架结构。例如,在学习必修1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政治制度”为专题纵向整合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和近现代西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横向比较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和近现代西方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建议二:注重学科核心素养

2017年江苏省高考历史卷第22题第(2)题把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有机结合了起来,考查了历史学科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历史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变式训练:

【例】面对列强侵略,近代亚洲各国反应不一,其结果也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

完成下列要求: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中后期日本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日本“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日本走的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然后侵略扩张”的道路。19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明治政府推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大力加强中央集权,殖产兴业,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猜你喜欢
江苏省论文民主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中国式民主
完善论与民主工具论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