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研究*

2018-11-30 17:28毕诗文马华威
中小学校长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长规划培训

□ 毕诗文 马华威

一、课题的提出

(一)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实施及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 (试行)》的颁布,对中小学校长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校长培训研究,改革培训模式、方法、内容、手段,提升中小学校长解决学校发展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干部培训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山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端培训的需要

山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办公室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山东省中小学校长高端培训。近年来,在反思国内同质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同时,不断探索校长培训的模式创新,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特别是2012年以来,依托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初中校长、高中校长管理团队培训项目,尝试基于问题诊断、以学校工作改进为核心,追求建构培训模式,在学校管理团队整体能力提升中实现学校发展,受到了校长的欢迎和高度评价。

(三)反思国内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需要

1.国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现状

据现有资料来看,国外有关中小学校长培训开始的时间比我国稍早,如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初即开始有计划的培训工作;法国教育部于1973年就颁布通知,提出关于中学校长培训的指导意见;英国、澳大利亚于1984年,加拿大于1992年相继开始培训校长;美国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培训工作。这些国家校长培训的起步比较早,相对来说培训层次也比较高,有关培训模式的研究相应地建立在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创建了主动参与式的培训模式、问题模式、行为修正模式等。这些模式不仅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而且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国外的这些做法和思路对我们的培训工作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国内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现状

近年来,研究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种校长培训模式:一是以历史的视角,提出了校长培训的 5种模式:分科教学模式、成人高校函授进修模式、专题讲座考察模式、主题研讨课题研究论文交流模式、其他模式;二是从多元化、重实效的角度,总结出10种校长培训模式:分层次立体培训模式、参与式挂职培训模式、多规格全员培训模式、专业化分岗培训模式、开放式联合培训模式、送教式校本培训模式、借助式委托培训模式、交流式论坛培训模式、发散式网络培训模式、经常性以会带训模式;三是从校长培训效能与改进研究的角度,把校长培训模式分为11种:“校长人格、学校特色风格建设”培训模式、“六步三式”培训模式、“行为矫正发展”培训模式、“阶梯型目标形成性”培训模式、“活动中心”培训模式、“三导”培训模式、“情境”培训模式、“学习—研修—改革实验—体化”培训模式、“科研探究型”培训模式、“主体参与”培训模式、多样化模式。有的学者还从培训组织管理,培训对象的层次、类型、地域,培训手段、培训场地、培训任务等角度,提出了许多校长培训的具体操作模式。如行政组班模式、名校长工作室模式,农村校长培训模式, 基于网络的专家问诊式培训模式、任务驱动式模式、体验式模式等等。

反思国内外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现状,我们认为就培训模式研究本身来说,这些模式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其一,培训模式理论研究不足,至今还没有形成中国本土的校长培训模式理论,特别是关于校长学习特点、校长培训规律和特点研究不多;其二,在研究方法上有待于突破,目前的研究方法多是经验总结法,缺少实证研究方法;其三,研究的视角较为单一。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实践共同体”思想是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共同体是一个由多人组成的群体,群体成员之间具有社会性依赖关系,他们共同讨论,共同决定,并为共同体所影响。在教育领域出现较多的是 “学习共同体”。瑞士教育家温格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共同体”的概念,认为一个实践共同体是一个诸多个体的组合,组合内的个体长时间地共享共同确定的实践、信念和理解,追求一个共同的事业。

中小学校长具有类似的教育实践,分享着基本的教育规律,追求着共同的教育事业,也是一个独特的共同体。它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共同体。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必须要注意教育智慧的共享与提升。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是在以发展为核心的价值追求下,共享智慧,共谋发展,共同提高,最终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诠释学“理解”的理念是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的科学依据

运用诠释学理论解读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我们发现培训过程本质就是同行之间就学校发展规划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在这个过程中,校长管理团队要发现本校与其他学校教育实践不一致的地方,由不理解逐步达到理解的程度,实现了教育智慧的共享。

(三)实践知识观对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的借鉴价值

以色列教师教育思想家艾尔巴兹是第一个提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者。她认为教师确实拥有一种特别的知识,它通过实践行为以及对这些行为的反思来表达。这种知识难以编码,是经验性的内隐的,它源于对实践情景的洞见。研究发现,实践工作者必须以行动中认知和行动中反思等方式,才能生成实践性知识。我们认为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是促成中小学校长生成实践性知识的最佳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学习 “实践共同体”思想、诠释学 “理解”理念、实践知识观等思想与理论,奠定了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实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根据山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以及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探索构建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和评价方式。

(二)研究内容

进行学校发展的自我诊断的策略分析。自我诊断就是明确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问题要从学校发展理念、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学校自身所具有的基础、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从哪些方面来诊断,用什么方法来诊断,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基于问题诊断的学校发展规划的研制。学校发展问题诊断之后,要提出学校3年发展目标、任务和愿景。目标任务要具体明确,要陈述学校在3年的时间内要办成什么类型、什么水平的学校,学校要选择重点发展的若干项目及其领域是什么。要紧扣 “主要问题”的解决来确定目标、改革的路径和措施。在明确3年改革发展目标与任务的基础上,提出年度工作计划。

不同层次的学校案例。分析出不同学段县城学校、农村学校、城区学校,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中,有没有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各类学校相互借鉴,成果共享。

构建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操作性较强的学校发展自我诊断策略

自我诊断就是明确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要从学校发展理念、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与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梳理。问题要真实,要具体明确,从哪些方面来诊断,用什么方法来诊断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两年来,我们通过对 《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进行研究,制定出 《学校现有发展水平自我诊断表》。表中的每项指标都有赋分评价标准,从1~7共七个等级的标准。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标准来诊断学校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

(二)形成了一套指导性较强的学校发展规划的研制策略

怎样研制学校发展规划呢?经过我们的研究,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我们提出了以下路径:用SWOT分析法,查找学校存在的现实问题;用排序优先法,梳理存在的问题;用SMART目标管理法,设立学校发展目标;用问题树的方法,分析学校存在问题的原因;用头脑风暴法,寻找解决的途径。

1.SWOT 分析法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准确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分清利弊的方法。它有四个主要概念:杠杆效应、抑制性、脆弱性、问题性。主要是分析学校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因素。优势、劣势是属于学校内部的特征,是可以通过内部的努力而改变的。它可以包括资金、软件、硬件、技术技巧、思想、学校文化、人员、资源等等。机会、威胁则是属于学校外部环境的因素,是一所学校无法控制、无法改变的。包括市场的竞争动态或法律法规、新技术、政治、社会文化、人口变迁、军事、经济等。

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求校长必须对学校的优势与劣势有客观认识;必须区分学校的现状与前景;必须考虑全面;必须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比如哪些方面优于或是劣于你的竞争对手。

2.排序法

排序是指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某一类问题,按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因素,确定优先次序的一种方法。优先排序是指一组人对问题排序时,个人先将这一类问题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先后排列,并标出序号,最优先解决的标为 “1”,次之的标为 “2”,依次类推,然后将每个人对同一组问题排列的序号相加,再把相加的序号和,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的过程。我们根据优先排序法,就可以把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出来。

3.SMART 目标

SMART目标又称为目标管理,是由美国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 《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的,是指在个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下,并在工作中实行 “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我们要求学校把分析出的主要问题转化成目标,这个目标一定是学校在一定的时限内,所要达到的、高于现实的、预期的、具体的目的和标准,是监测和评估学校发展计划实施情况的有用工具。我们认为,好的目标应该符合SMART原则。

4.问题树

问题树又称逻辑树、演绎树或分解树等,是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在专门分析问题时最常用的工具。问题树主要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求校长在问题的下面尽可能多地写出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用线条把它们联系起来。在原因的下面再引出原因,并标明它们的联系。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原因找到之后,还要知道这些问题对学校发展有多大影响。校长们要在问题的上面尽可能多地写出各种影响或后果,并把它们用线条连起来。这样一直下去,直到满意为止。

5.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一种激发性思维方法。所谓 “头脑风暴”,就是参与者对问题的第一反应,亦即不假思索地说出对问题的初步认识。研究中,我们要求校长不批评别人的意见;欢迎奇特的构思;不突出个人表现,人人参与;注重数量,而不是质量;制造幽默、积极、活跃的气氛。

上述路径是基于问题诊断的学校发展规划的研制的基本路径。

(三)形成了一批较为完整的、引领性较强的学校发展规划文本

两年来,我们先后对408所学校教学管理团队进行了培训和实证研究,聘请专家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规划进行了指导,最终形成了 《山东省中小学学校发展规划文本汇编》。

我们认为:我们编制的学校发展规划理念先进,作风民主;程序合理,注重过程;问题具体,目标明确;措施得力,责任到人;内容丰富,填写完整;重视软件,转化需求;监测到位,重在实施;不断创新,体现特色。对同级同类学校能够起到引领发展的作用。

(四)构建了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创造性地对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该模式以学校整体改进为目标,以研制规范、科学、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为载体,围绕中小学学校改进理论与策略,对学校正职校长、教学副校长和教务主任组成的管理团队开展培训。该模式关注的是基于学校自我诊断和科学规划,探求学校改革发展的有效路径,在理念认同、制度完善中推动学校整体改进。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一般分为自我诊断阶段、集中培训阶段、跟岗学习阶段、交流答辩阶段和实践改进五个阶段。

五、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总体而言: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是采取按照成人学习规律和要求组织开展的研修活动,突出参与互动和问题解决,是集专家引领、案例教学、学校诊断、跟进指导、现场教学、交流研讨、同伴互助、跟岗学习和撰写心得体会等为一体的新探索。在培训评价上采取重心后移,强调学校管理团队培训后学校的发展和变革,是教育干部培训的一次全新尝试与探索。

团队建设应该是校长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校长培训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基于问题诊断和学校发展规划的校长培训模式对于调动学校管理团队的积极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校长规划培训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规划·样本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