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策略的探究

2018-11-30 09:26高彩云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11期

摘要:初中语文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学生为提高阅读能力也耗费了大量精力,然而效果却是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囿于语文教材的单篇教学,不能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致使教学处于无序低效状态。拟在具体教学中按照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学习,注重讲练结合、一课一得,使教学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阅读复习;一课一得;讲练结合

一、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问题的提出

在初语复习教学中,部分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课上课下用了大量的时间,然而复习的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未与其付出成正比。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阅读教学复习无序。教师囿于语文教材的单篇教学,不能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在各种文体的版块阅读复习中,没有一条明晰的复习序列。二是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一节课内学生阅读训练的能力点过多,导致教学无重点。三是讲练脱节,形成有效的能力迁移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课堂讲解占用时间较多,学生当堂练习时间较少,知识消化吸收困难。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建构主义心理学和迁移理论为依据,参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建议,提出打破册与单元的界限,将一至六册教材按照文章体裁重新整合,将零星散布在六册书里的知识按照不同的文章体裁梳理成系统,在九年级复习阶段实行“一课一得”阅读教学的策略,教学取得了较好效果,复习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出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教学策略,以供同行共同研究。

二、“一课一得”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课一得”的理念:“在一堂课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或理解一个问题,或明白一个道理,或掌握一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陆继椿先生提出语言训练“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即以写的能力为主线,以训练点为要素,使学生“一课有一得”。我借鉴上述理念,针对九年级阅读复习中存在的一节课之中教学内容过多、讲练脱节、教学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纲,在注重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序列”的基础上,以课题组编制的学案为载体,以一个主要的能力点为教学重点,注重新旧知识的关联,讲规律教方法;注重讲练结合,加强当堂针对性练习;注重当堂反馈,促进学生能力迁移。简言之,每节课教学目标不可太多太宽泛,确定“一个最主要的”目标,整节课就围绕“这一点”展开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个“最主要的教学目标”点上有“一得”。如此循环,学生所学便能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网”,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可实现螺旋式上升,提高了复习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教学策略

(一)重组单元,构建知识系列

1.重组单元,整合课程资源。我们按照文章体裁将初中语文课本1-6册的阅读文本分为5个单元,即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和诗词赏析。大多数的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模式都采用版块式,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诗词鉴赏等大块复习内容安排是有序的,问题出在各板块的阅读复习没有一条明晰的复习序列。例如,记叙文的阅读复习到底有多少个知识点、能力点并不明确,先复习哪个点后复习那个点并不明确,每个点怎么复习不明确,这导致学生头脑中该形成的知识框架无法建立,迁移能力无法形成。为此,教师为每个板块构建知识序列尤为关键。

2.穿起知识链条,构建整套阅读复习教学序列。我们打破了初中语文教材册与单元的界限,将零星散布在书中的知识梳理成系统,从而建立起5条阅读复习的有效序列:

(1)记叙文系列:分析文章思路,概括情节,理解概括文章中心;环境描写的作用、修辞的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特定文段和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及人物描写的作用;记叙文线索,人称、记叙顺序、标题的作用,开放试题的解答。

(2)说明文复习系列:辨析说明对象,概括主要内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顺序及其作用;说明文语言的赏析,概括筛选主要信息,说明文标题或文段的作用。

(3)议论文复习系列:准确找出或概括出文章的论点;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判断首段或开头文字的作用及论点的提出方式;判断论证法及作用,论据能不能删除或调序并说出理由。

(4)文言文复习系列:理解概括文言文的内容;赏析文言文的写作手法;把握文言文的内涵。

(5)诗词赏析复习系列:诗词内容赏析;诗词语言赏析。

語文特级教师余漪老师说过:“语文学习就像喝糖水,糖水中的糖分就是语文知识。”上述“重组单元,构建复习教学序列”就是在做将糖水中的糖分“析出”的工作,将语文知识与能力训练点“外显化”,再将这些知识点和能力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排成序列,并按此方案进行复习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规律,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

(二)编写学案,绘制学习路线

1.反复切磋,确定学案编写原则。经课题组多次讨论,确定5个板块的每一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并为其写一份学案,学案编写遵循“两个研究”和“四个结合”原则。“两个研究”指:研究《语文课程标准》;研究近年来各省市中考试题。“四个结合”为:结合本校优质复习资源;课题组成员原有的课题研究;新版部编教材;近三年各省市中考真题。学案编写力争做到目标明确、有例有法、有练有结,达到“一课一得”效果。

2.反复实践,确定学案5步基本结构。经课题组成员反复试讲后,确立语文阅读复习课的学案基本结构如下:

(1)透视目标,纲举目张。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关知识和能力点为依据,再参考《河北省学科考试说明》确定复习教学目标。之后是对考点知识进行解说、归类、总结和方法简述,让学生一目了然,理解考点且知道接下来需要练习、掌握、提升的能力。此环节就如同让孩童学走路前先要确立好“目标”。

(2)重温经典,扎根课内。从课本中找到经典例文来解析考点,总结规律,教授方法,这样做容易使学生有亲近熟悉之感,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为容易,对方法的习得更为便捷,可为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打好基础。这个环节如同家长教孩童学“走路”。

(3)再现中考,举一反三。指的是从历年中考试题中找到考查相关考点的部分来解析考点和解析答法。由课内迁移至课外,由测验迁移至中考,让学生认识中考考题形式,清楚的掌握解题技巧,轻松得分。做到有例有法、举一反三。此步骤相当于学走路阶段的“扶着走”。

(4)夯实目标,提升能力。寻找本省或外省的相关中考习题进行集中训练,将该考点知识和解题技巧夯实,迅速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此步如同“放手”让孩子练习走路,使其在实践中掌握技巧,形成能力。

(5)自我归纳,反思升华。指的是由学生自主学习后总结所得,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及知识的概述总结等。这个环节的安排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会学习。

按照上述基本结构,编写出的5个序列的28套学案形成一整套阅读复习的实验教材,该教材以学案为载体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上基于文本,发挥“例子”作用,引领学生学习“文本之法”;实现从“温故”到“知新”、从“课内”到“课外”、从“教学”到“自学”的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同时,上述结构也是复习课的基本结构,是教师教学由 “收”到“放”,由“扶”到“不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手段。

(三)完善学案使用,以“先学后教”为根本形成复习模式

学案中前两个环节以学生自学为主,后两个环节以教师讲解或小组合作学习兼教师辅导为主。前两个环节可在课下以预习形式让学生自学,也可放在课上,视学习内容难易情况而定。具体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课型:

1.自主合作式。此种课型适合难度不大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能够完成任务,教师可视学情对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自主合作式课型体现了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2.讲练结合式。对于学习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或是中考高频考点适合讲练结合式课型,比如记叙文考点“词语的表达作用、人物形象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理解”,议论文考点“理清论证思路”等内容,一个知识点的学案教师可安排一至二课时。对于“讲”的环节,要求教师对于知识点的讲解要系统与细致,细化和分解答题操作性要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更为显著。对于后面“练”的环节,教师需时刻关注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況,注意调整练习的难度,对学案练习题目的使用可采取小坡度、密台阶策略,其间也可将语文课本课后或相关练习册中典型的练习题穿插使用。对于学案的使用,教师应本着合理利用原则,尽管精心编制但也不能完全依赖,或是囿于学案的局限,教师要做到充分利用,使其为我所用。

3.个别辅导式。此模式适合解决个性问题。语文学习到了一定阶段进行阶段性检测,教师对于检测中的共性问题一般在讲评试卷时解决,对于少数学生知识掌握存在的个性问题就需要进行个别辅导,此种方式适合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的症结所在,指导更具针对性。教师的个别辅导时间灵活,可利用课间、自习课,或专门抽出课时进行。

“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策略的探究”课题的“大单元、学案导学、一课一得”策略解决了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设计等的优化问题,解决了贯彻新课标关于自主学习操作问题,特别是阅读复习的自主复习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教学资源,优化了阅读复习教学过程,较好地促进了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谢华辉.语文阅读“一课一得”教学方法的内涵与实践探索[J].教师教育论坛,2015,(2).

【基金立项: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九年级语文阅读复习‘一课一得策略的探究”(课题编号:17041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高彩云(1970—),女,河北省三河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