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角”理论下“被+X”结构探析

2018-11-30 06:32李军
文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理论

内容摘要:“被+X”结构出现至今,倍受社会关注,也引起了语言研究学者的注意。本文以“小三角”理论为指导,分别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方面对这一结构进行分析。作者认为“被+X”结构中的“X”形式多样,与传统被字句的被动主体存在差异,其语义实现多为否定,受到中国文化因素的影响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

关键词:“被+X” “小三角”理论 语表形式 语里意义 语用价值

近年来,新闻报纸网络上大量涌现出了一批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被+X”结构的句子。他们出现之快,数量之大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本文将从邢福义先生提出的“小三角”语法研究理论入手,深入探讨、分析这一新兴语法现象。

一.“小三角”理论的形成

邢福义先生早在1984年即提出“语法研究要有机地结合逻辑和修辞”,这是“小三角”理论的开端。1987年他在《语修沟通管见》一文中指出“对于某种语法现象既要研究其语表形式和语里意义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有关规律,也要注意研究其语用价值,借以深化认识。”[1]这也标志着“小三角”理论的初步形成。后来,邢福义先生在“小三角”表—里—值的基础上引入了“大三角”普—方—古,1990年他发表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中国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9期)确立了“小三角”理论的最终形成。

两个三角理论是要求我们对某一语法现象进行动态研究,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主张语法研究应全面考察该语法项目在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即“小三角”的表现,和在普通话、方言、古代近代汉语大三角的表现。通过充分观察和描写才能对他进行充分解释。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对“被+X”这一新兴语法结构,从语表形式、语里意义、语用价值三方面进行多角度、动态的分析。

二.“被+X”结构的语表形式

邢福义在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两个“三角”》中指出语表形式即显露在外的可见形式。

2.1传统被字句的语表形式

我们传统被字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受事+被+施事+VP

(2)受事+被+VP

(3)受事+被+施事+所(给)VP(意义上的被动)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构成被字句的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单音节、双音节均可。如被加工、被编辑、被淘汰、被殺害、被打、被骂……。

2.2“被+X”结构的语表形式

“被+X”结构的语表形式是:主语+被+X

X较为灵活,有较大的开放性,其自由度远超过一般特殊形式

(1)X为动词,可以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

X为不及物动词,例如:被自愿 被死亡 被退休 被下降 被出名 被辞职 被病逝

X为及物动词,例如:被谋杀 被认领 被扩张 被同意 被统计 被协商 被代表

即使他们是及物动词,但“被+X”后不接宾语,X当做不及物动词使用。

(2)X为形容词,例如:被幸福 被小康 被贫困 被和谐 被高尚 被满意 被慈善

(3)X为名词,例如:被医保 被专家 被传记 被特长 被时代 被潜规则

(4)X为数词,例如:被第一 被90%

三.“被+X”结构的语里意义

3.1“被”的古义今生

《说文解字》中,“被”是名词,“被,衣,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即为睡觉时盖的厚衣物,规格是一个半身高的衣物。引申为动词“覆盖”义。王力先生指出:被字用为动词,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蒙受、遭受”的意义。(《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被字句的“被”即来源于此。《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被字句的“被”为介词,作用是引进动作的施事,前面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我们一般用被字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如“他被淋湿了。”后来受西方的影响,被字句的使用范围扩大,也可以用来表示得到满意、愉快的事物,如“他被评为优秀教师。”邢福义先生把此种现象归为一类,称为“承赐型”被字句。

3.2“被+X”结构的语里意义

3.2.1“被+X”结构与被字句的被动主体存在差异

传统的被字句,主语是受动者,如:小偷被警察抓住了。主语“小偷”是动词“抓”的对象。而在“被+X”结构中,主语常为施动者,但执行状态时被动的,含有不情愿,被迫的意义。

(1)亲,你被幸福了吗?(凤凰网2012.9.12)

在例句(1)中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主语“你”的感受,即使是受“被”在是时候,幸福的发出者还是你,但幸福的标签是强制贴上的,在思想上是被动的。

3.2.2“被+X”结构中施事主体常被隐藏,即为隐性施事。

“被+X”结构中的施事主体不会像被字句那样出现在“被”与动词之间,我们常常要通过整篇阅读才能找出动作的发出者,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a.施事为强势单位

例如:

(2)农民们正在为“被城镇化”而担忧。(人民网2014.8.18)

(3)不让农牧民“被上楼。”(新视野2014.8.13)

有能力让农民城镇化的不就是强势的有关部门吗?

b.施事为传闻或是一种假象

(4)短短一年间,李湘已被怀孕多次,不过王岳伦对此笑而不答。(人民网2014.6.16)

被怀孕是以讹传讹的假新闻,他们的施事主体是各类媒体。

c.施事主体是人们无法摆脱的隐形力量。

(5)浙江、福建人均GDP超4万元,你被平均了吗?(第一财经日报2014.11.13)

(6)马建堂:看到网友说工资“被增长”会脸红的新任常委。(北京青年报2014.10.13)

不难发现“被平均”、“被增长”的施事主体一般不会再文章中出现,但背后所隐藏的推手,读者也已心知肚明。

3.2.3“被+X”结构语义实现多为否定

传统被字句,如“衣服被淋湿了”,“你明天要被骂的”所表达的事实是已经发生的或将来要遭遇到的可能。但“被+X”结构中,被幸福、被自杀、被怀孕、被增长,都不是已经发生的真实行为,而是对这种行为的质疑和否定。

3.2.4“被+X”结构语义存在多解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一种表达形式出现多种解释的情况不多见,但如果从语言表达提供的可能性来看。“被+X”结构存在多种理解方式。

例如:“被死亡”就可以有以下4中解释:

已死亡:A死亡,别人强迫① A未死,死的是他人②

未死亡:A未死,他人说A已死③ A未死,他人视A已死④

①某人并不想死,但被人诱惑、要求、甚至是强迫而死。

②某人并未死亡,死亡的另有他人,但被误以为是某人。

③某人并未死亡,而被他人传说死亡了。

④某人并未死亡,而被他人统计中写成了死亡。

这种多解可能性存在的原因在于,首先“被+X”结构中部分內容的隐含。上文已经提到过,施事主体被隐藏,其实由于“被+X”结构的特殊性,“被”后常加名词、形容词等,进而施事方式都隐含了。而现实中的施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造成了多施事方式及其施事主体解读的多样性。[2]其次事件的具体背景(动作是否真实发生)也隐去了,这就造成了对事件真实性的不确定。最后将这些过程提供的可能性加以组合,必然整合出多种可能性。

四.“被+X”结构的语用价值

4.1社会语境

这也是“被+X”结构倍受关注的重点[3]。从反映的事件来看,用“被+X”结构多描述因弱势群体兽人欺骗、胁迫、愚弄,而引发的不满。这些事件的受事者多是在不知情或非自愿的情况下,非自主遭受某种情况。用这一结构所表达的社会情绪多是反映个体权利的无奈追求,以及对隐藏的强势主体的威权、蛮横的讽刺和批评,是一种用深邃的否定来揭露社会现象的一种表达方式。

(7)北京的房价很快进入3万时代,四环内均价突破了3万,连六环都带到1万了,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要买房只能“被六环”了。(北京晨报2010.3.16)

“被六环”描绘出了中低收入者望房兴叹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高房价的不满和质疑。

4.2修辞效果

“被+X”结构起初源于网络,并迅速从网络语境走向了大众媒介,常出现于新闻标题中,之所以“被+X”结构从产生至发展到“被时代”如此之快,主要的原因是,首先当今社会已是信息化时代,各种现代化手段使信息交换频繁,生活节奏加快使人们追求速度,讲求效率,这就要求以最简洁的形式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而“被+X”结构所具有的简明性、实效性更符合这种要求。[4]其次现代人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用一些非常规的用法来张扬个性,一实现自我存在,而“被+X”这一形式不仅信息量丰富、表现力强,而且形式别致、幽默机智,带有调侃性,具有讽刺意味,自然受到大家关注并迅速模仿。最后,“被+X”结构,通过较大的反差来凸显其表达效果。“被+X”结构的“X”一般多为”自愿、捐款、自杀……等自主行为强烈的动词,而这种自控能力强的词用于“被+X”结构中,由自主变成被动,由自控变成不受控。[5]这种反差就更能把下层对上层,权利对权力,弱势对强势所发出的追问与质疑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结论

“被+X”结构在形式上与传统被字句是一种继承关系,在意义层面上又有创新的一面。这一结构是语法结构系统调整空间的产物,也是语言系统和社会交际互动共变的结构。换言之,我们既要从语言系统本身来认识“被+X”结构的表—里—值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要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和社会的共变关系。由于特殊的情境和语用效用的存在,目前的“被+X”结构多表示批评、否定、贬义的意思,但从结构上看并不排斥中性甚至是褒义,例如:

(8)烟台茶,亟待“被出名”(烟台晚报2010.2.5)

例(8)中“被出名”是指希望能有人来宣传一下烟台茶,使之出名,是一种积极的语用态度,具有褒义的色彩。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社会背景所赋予的特定约束有可能松绑时,“被+X”结构其语用色彩完全可能发生变化,进而拓展出新的用法。

参考文献

[1]施春宏.新“被”字式的生成机制、语义理解及语用效应[J],《当代修辞学》,2013,(1)

[2]王倩.论新兴的“被+X”结构及其语用动因[J],《语文建设》2010,(11)

[3]刘云.新兴的“被X”词族探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0,(5)

[4]李敏,李莉.网络流行语“被X”结构的特点及形成动因探析[J],2011,(9)

[5]王寅.“新被字构式”的词汇压制解析[J],《外国语》2011,(5)

(作者介绍:李军,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理论
PIRLS项目几个理论问题及实践意义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曹文轩的理论研究作品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延伸阅读
自然界中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简介
理论与实际
Mr.子归来
投资组合理论发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