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说》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才培育观

2018-11-30 02:36梁惠
学周刊 2018年35期
关键词:人才观核心素养

梁惠

摘 要: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马说》出发,结合文本语言,让课堂有核心素养的温度;探究文本思想,让课堂有人才培育的深度;融入核心素养,让课堂有人才培育的广度,以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人才培育观。

关键词:《马说》;核心素养;人才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35-01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35.116

《马说》是一篇寓言性质的杂文,全文使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方法,把事实摆在读者面前,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见解,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从而启发读者对人才问题的见解,是一篇非常重要的、语言简洁、思想内容丰富,具有教学价值的课文。如能将核心素养融入到《马说》的教学中,那么对当今人才的培育将意义深远。

一、结合文本语言,让课堂有核心素养的温度

文言文《马说》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基础”,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首先要注重朗读课文。其次应掌握相关文言知识,了解实词“故、虽、祗辱、 骈、一石、才美” ,虚词“之”“其”“以”等相关意思和用法,并进一步了解“说”这类文体的特点。最后,《马说》這篇经典作品历史久远,如果教学中不辅以适当的背景资料补充介绍,学生很难了解文章抒发的是韩愈个人落寞不遇的怨愤,但由于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知人论世”。教学中应融入文本个性,贴着文本的个性,关于“千里马”去研究,把握文章个性化的语言,领会文中关于“千里马”“食马者”“伯乐”的言外之意,领会全文中心思想。

在夯实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聚焦语言表达的字词句,甚至是标点,坚守咬文嚼字是学生应该养成的审美素养,在文本知识的传递中,不要用狭隘的眼光看待文言文知识教学,要让文言文知识成为最纯粹、最本真的语言,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上多琢磨、多推敲、多比较。提升文言文字理解的能力,但不搞课堂表面的热闹,要着眼于全篇,重视文章的意义和价值,结合课堂上教师的点拨讲解和自己的学习理解,进行知识的补充和拓展,融入核心素养的培育,丰富教学的资源,拓展教学的空间,在生活中教学,层层递进、螺旋式上升内化文本知识,唤醒学生对“人才”概念的体验。

二、探究文本思想,让课堂有人才培育的深度

巧妙切入,合作释义,打开文本探究之窗。课前鼓励学生通过自学来实现部分教学的目标,了解作者韩愈和时代背景,积累文言字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课前的自学意识,巧妙地导入文本。以学生的预习所得为切入点,如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以教师的激趣点为切入点,如从三国中刘备与千里马的故事引出课文;以学生的兴奋点为切入点,如:你骑过马吗、见过“千里马”吗?以课文的疑难点为切入点,如:为什么韩愈说“天下无马”?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讨论完成文言段落翻译,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后归纳完成文本基本思想,教师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涵,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讨论、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

《马说》这篇经典课文因历经久远,教学中往往会受参考资料局限,盲目成见,缺乏质疑探索的精神,不能从更深处挖掘文本的价值,探讨“人才”的意义。教师应在对话交流中,以“人才”的视角,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挖掘文本内涵,训练严密的表达技能。让学生亲历文言知识的获得过程,发现文言文学习规律,体验要探究的乐趣,扎扎实实地开展思维训练,深入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严密性、批判性,养成文言文化的判断力、理解力、纠偏力,让师生共同在探讨的过程中生成、塑造和锤炼。

三、融入核心素养,让课堂有人才培育的广度

核心素养体系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要求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马说》中对于“千里马——人才”的价值观的研究正是典型的课例。

变文本视角为社会视角。一篇凝练含蓄的《马说》,诉说了千百年来无数被埋没人才的真实而痛楚的心声。由于学生的经验和阅历限制,解读文本思想不能联系社会思考,教师应拓展教学资源,延伸人才观的文化纬度。引导学生知晓每篇文章的视角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能局限于文本的时代背景,还应联系当下生活、社会的发展,分层激发,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视角,让学生学会站在多个视角来分析文章。运用发散思维,提升“实践创新”素养,培养社会参与情怀,保持社会参与热情,享受创新的乐趣。

教师在课堂中应最大程度地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只有激发学生的思考创造,才能完成核心素养中“社会参与”指标的化蝶。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创新,做到坚守与创新并举,继承和拓展同步,例如“拓展延伸、联系现实”这个教学环节中,可以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如:1.有人认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说法,过分夸大了“伯乐”的主要作用,不符合客观规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千里马和伯乐,谁重要?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想怎样获得他人的赏识?2.欣赏历史上的一个人物,看看他是怎么脱颖而出的。如《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的毛遂自荐。课后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以“实力和外力”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让学生自由发言,尊重学生的不同看法。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同时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达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目标,教师从中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状况,开拓学生的社会视野,延长学生的社会视线。

经典的文言文是常读常新的,是值得学生阅读体会一辈子的。诚愿每一次教学《马说》,都能让学生亲近核心素养,树立广阔而深远的人才观,期待这样的教学春风,永远弥散在语文课堂上。

参考文献:

[1] 万秀梅.韩愈的人才观[J].教育教学论坛,2013(5).

[2] 胡书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猜你喜欢
人才观核心素养
马克思主义人才观视野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我国企业人才观研究
——基于两期中国优秀雇主品牌企业的分析
龚自珍的人才观
以多元人才观为引导,深化朝鲜语专业人才培养
黄炎培职业教育人才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蒙哥马利元帅的军事人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