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玉国匠
——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扬州玉雕传承人高毅进

2018-12-01 01:48
雨花 2018年5期
关键词:玉雕玉器扬州

黑 陶

和田玉,扬州工,源湾头

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大地之舍利子。

玉,精光内蕴,吸天地之灵气,摄日月之精华,孕万物之丰采。玉,代表了美好、尊贵、才学、圣洁与吉祥。

玉文化在中国绵延万年。中国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中华文明的古文化之一。从8000年前的玉祭器到3000年前的玉礼器、玉葬器、玉佩饰,再到明清时期玉器摆件、挂件,浓缩着国人的宇宙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可以说,不懂玉就不懂中国文明。

儒家、道家、佛家都尊崇“玉”。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道教与玉文化息息相关,“玉”字在道教人、物之称名中随处可见。佛家把玉视为吉祥物,佛家经典列玛瑙为“七宝”之一(玛瑙属玉,古代称琼玉),以玉造型的佛家人物像比比皆是。

古往今来,玉高贵而美好。人们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天下玉之佳者,在新疆和田。和田玉,有“国玉”之称。

在中国,和田玉的品质最好,采掘历史也最悠久。新石器时代人们将之制成玉斧、玉锛等劳动工具;神权时代,玉被视为与上天沟通的灵物,用来祭祀和祈福;皇权时代,和田玉则象征着权力、财富和地位。

和田玉进入中原并成为中华民族玉文化的主要载体,源于殷商。致密坚韧、温泽细腻、油润光洁、颜色柔和的和田玉,由此成为各朝各代皇室贵族的首选玉材。

就中国玉石的品种来说,并不谓少,比如:辽宁有老玉、岫玉、玛瑙、虎皮玉,河南有南阳玉、密玉、绿东陵,湖北有绿松玉、松耳玉,内蒙有芙蓉玉、南红玉,陕西有蓝田玉,广西有南方玉,四川有梅花玉,贵州有贵翠,青海有昆仑玉,云南有黄龙玉,等等,但无论是玉质的致密度、光泽度,还是细腻度、温润度,它们都比不上新疆和田玉。

和田玉的名贵,还表现在丰富的颜色上,有白、青、黄、红、碧、墨、糖之分,而且玉体的外表伴有各色艳丽的俏皮,如洒金皮、枣红皮、秋梨皮、姜黄皮、橘黄皮、桂花皮、黑鱼皮、红油皮、老虎皮等。这些纯真美丽的颜色,在雕琢成艺术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其他玉种远所不及的。

天下玉工之佳者,在江苏扬州。扬州工,有“国工”之称。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在唐代,扬州、成都(益州)是全国最繁华的两座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和“扬一益二”的说法。

扬州虽不产玉,但它独特的地理和人文地位,使得扬州的玉雕工艺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扬州的玉雕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代。在古籍《书经·禹贡篇》中,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

扬州玉雕是中国玉雕工艺的重要流派。千年以来,扬州先辈艺师们呕心沥血,继承发展中国玉器优良传统,创制了数量众多,形式各异,工精艺巧的玉器珍宝。扬州玉雕创造性地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

2006年5月20日,扬州玉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扬州玉雕在清代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扬州成为全国玉材主要集散地和玉器主产制作中心之一。彼时,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由扬州玉工琢成,重逾万斤,被称为“世界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名闻遐迩。

《大禹治水图》原料产自我国新疆和田密勒塔山,为致密坚硬的青玉。玉山用大禹治水之故事,其间峻岭叠嶂,瀑布急流,古木苍松,洞穴深秘。在山崖峭壁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在开山治水。

玉料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发往扬州,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玉山雕成,共用6年时间,用工时15万个,耗银15000余两。整件作品高224厘米,宽96厘米,座高60厘米,重5330公斤,构图宏伟,气势磅礴,堪称稀世珍品。

说到扬州的玉雕文化,在当地人口中,总是离不开湾头古镇。在采访中笔者得知,玉雕扬州工的真正源头,在扬州市区东部的湾头镇。

湾头是隋唐时京杭大运河由此向南进入扬州十三道湾的第一道湾,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镇。当年隋炀帝、康熙、乾隆下扬州,均由此入境,素有“扬州东大门”之称。地理位置的得天独厚,使得湾头的琢玉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和田玉,扬州工,源湾头”之说法。

源于湾头的精湛扬州工,和美妙绝伦的和田玉结合一起,写就了令古今瞩目的玉雕传奇。

从学徒到大师

扬州玉雕历史源远流长,能工巧匠代不乏人。1964年出生、土生土长的扬州人高毅进,就是当代扬州玉雕的杰出代表。

1977年,十年浩劫后的中国,百废待兴。13岁的高毅进成了一名初中生。初一第一学期快结束时,扬州玉器厂玉器学校的一纸招生启事,改变了高毅进的人生。

玉器学校是玉器厂自己办的学校,要考试,在各个学校里找一些画画好的学生。高毅进没跟父母商量,自己悄悄报了名,竟然就被录取了。

不过,高毅进的这个举动,却遭到了家里的一致反对。父母都是工人,觉得当工人苦啊,那时高考刚恢复,父母希望儿子能成为文化人,可以少受点苦。

说来也怪,当时在父母眼中还是小孩的高毅进,对学玉雕,却意外坚持。高毅进家当时就在玉器厂附近,小时候经常有机会到厂里去看看玩玩,看到老师傅把一块不怎么起眼的石头,一点一点地磨啊磨啊,突然变成了虫鱼鸟兽、苍松翠柏,觉得特别神奇。拗不过儿子,高毅进的父母最终只好妥协,同意儿子进玉器学校。

这是玉器厂玉器学校“文革”停顿10年后第一次招生。对这一批招的70个学生,厂里非常重视,找的都是有经验、手艺好的老师。回头看,高毅进深深体会到了自己那一届学生对整个扬州玉雕发展的重要意义。“玉雕不像其他手艺,三五年就成了,我们若是没有个十年八年的,不行。”

让少年高毅进感觉自豪的是,进入玉器学校后,他一下子从伸手向父母要钱的孩子,变成了拿“工资”的。每个月两块四补贴,在那时候可是能干不少事情了。

在玉器学校的第一年还有文化课,主要课程是美术。学艺期间,让高毅进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和同学们全部异常刻苦。

第二年,高毅进和同学们就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做玉必须下水,手一年四季都在水里。那时没有空调,一到冬天,手上长满冻疮。石头的口子又利,一不小心划到,就不肯好,一烂就是一个冬天。高毅进说,那时候老师傅就告诉他们,这玉雕的手艺,不烂上几层手皮,是学不下来的。

实际上苦的不光是学生,老师也不轻松。

以前,玉雕手艺主要是靠家传或者师傅带徒弟;解放后,虽然成立了玉器学校,但是学习的模式,依然是师傅带徒弟。当时也没有教材,都是老师教一点,我们做一点。高毅进回忆:“记得有一位叫陈咸益的老师,南京师范学院毕业的美术老师,我对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每天都在刻钢板,为我们油印教案。”这样的油印教案,高毅进从玉器学校毕业的时候,积攒了三大本。

高毅进说,他们这一批学生,最终能成才,最要感谢的是那些教他们的老师。

1980年,三年玉器学校生活结束,当初一同入校的70人,只有30人顺利毕业。始终是老师眼中最能吃苦的高毅进,是这30人中的佼佼者。

从玉器学校毕业,高毅进直接被分配到了扬州玉器厂的生产车间,师从老一代玉雕大师刘筱华。

刘筱华师傅擅长玉器器皿、仿古、走兽、杂件的设计制作,很自然,高毅进也开始学习玉器器皿的制作。

刘师傅是出了名的严师。高毅进说,最初和刘师傅学艺,师傅说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改”,哪怕是一些看不到的地方,在师傅那里从来通不过。

高毅进有些耐不住了,一次拿着一个自己觉得做得还凑合的东西给师傅看,师傅直接告诉他:“看来你是没有希望了,改行吧。”

一直对玉雕着迷的高毅进挂不住了,从此下定决心,自我加压,只要师傅不说好,他就总是不厌其烦地改。

发生在这期间的一件事情,足以让高毅进记忆一辈子。雕一个带环的三组炉,已经雕得差不多了,就是有一个玉环,内圈反面有个地方有点不圆,不仔细看还看不出来。因为玉环很细,高毅进想就算了,拿给师傅看吧。然而,这个细小的问题还是没逃过师傅的眼睛:“改!”自知问题的高毅进不敢马虎,可是在改的过程中,一不小心,玉环断了。几个月的努力,眼看就要好了,一下子在自己手中成了废品,高毅进疼惜得不行,想着这次挨师傅一顿骂肯定是免不了。可是,出乎意料,一贯严厉的师傅,这次却“放水”了,看着悔得跟什么似的高毅进,师傅就说了句:“学艺要精。”

高毅进坦陈:“师傅用行动告诉了我,一个玉雕人的手艺好坏是多么的重要!玉料不可再生,让一块好东西毁在自己手里,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学艺期间埋下的这份惜玉情结,一直贯穿了高毅进的整个创作生涯。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工艺美术相对沉寂。名声在外的扬州玉雕人,成了很多港台玉商追逐的对象。那个时候万元户非常稀有,出去的人,回来就都成了万元户。高毅进是厂里技术能手,来请的人自然有。但高毅进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决定考大学。

在玉器学校时,文化从来不是主课,高中课程更是一天没有上过。为了考大学,高毅进给厂里打了报告,半脱产学习。每月只拿百余元工资的他,还给自己报了补习班,补习高中课程。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高毅进如愿以偿,考取了扬州职业大学装潢美术设计专业。

“大学四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一下子把我的思路打开了,在此期间学习的美术理论,为后来做设计打下了基础。”

1995年,31岁的高毅进面临着人生的第二次重要选择。

从1980年进玉器厂开始,高毅进就一直跟着师傅刘筱华。这年,一家港资企业聘请刘师傅去深圳,也要高毅进一起去。香港老板给高毅进开出5000元的高额月薪。要知道,那时候高毅进在扬州拿的工资仅仅只是百元上下。

一贯严厉的师傅给了高毅进两个选择:跟着他去也可以;留在厂里“自立门户”也可以。这次,高毅进又作出令常人惊讶的决定:留在厂里。

1995年,高毅进从一名工人,开始担任扬州玉器厂的玉雕设计员。

4年后,高毅进成立个人玉雕工作室,并兼任扬州玉器学校雕塑教师。此后,创作和传承技艺,成了高毅进工作的两个中心。

种种特立独行的举动,最终成就了高毅进。2006年,42岁的高毅进,获得了行业最高荣誉称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从一名学徒,成长为一名年轻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毅进用了整整30年。

“问鼎阁”内,玉光熠熠

扬州城中,古运河畔,我在“问鼎阁”内见到了高毅进。这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州玉雕的代表性传承人,身材敦实,神态温润。

用“问鼎”二字命名自己的工作室,是否太过自满?高毅进似乎知道我心中的疑问,对“问鼎阁”,他作如是解释:

“我这个‘问鼎阁’,重点在于‘问’字。做工艺的人,哪个不想站在自己行业的最高峰呢。没有‘问’的决心,就不可能提高。而且,鼎在我的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的作品,不少是仿青铜器的器皿件,鼎,便是其中之一。”

原来,高毅进意欲问鼎的,是艺术巅峰而不是作品奖项。

“问鼎阁”内琳琅满目的实物与图册中,玉光熠熠。

《百寿如意》。这是高毅进入行之后,独立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薄胎的玉身上,雕刻了一百个 “寿”字。而且两对如意依然做到了一样大小、一样尺寸、一样重量,展示了高毅进高超的技艺,引来同行叫绝,一举拿下了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国家珍品金杯奖。

《祈福冰心提梁壶》。此件作品是高毅进在玉雕器皿创新上的又一力作。这是一块60公斤重,价值数百万元的新疆和田籽玉。玉料原本是扁形状的,按照一般做法,首先会选择竖作,这样牌面显得大。可是高毅进却一反常规,选择厚度做高度,打破了一般的创作思路。利用旁边的高点设计提梁,这样既起到“小料大做”的作用,同时也给观者增大视觉冲击力。这在因材施艺方面,是一个全新尝试。称之谓九件套壶的这个作品,有壶、滤茶器、储茶罐、茶杯、调羹等,搭配得当、齐全,几乎没有浪费一点材料。在壶内,还放置有一个镂空拉丝的玉茶叶漏,以前没有人做过这个东西,这也是个创新,把工巧用在里面,既不破坏作品的整体造型,又显“工”,而且还增加作品的实用性。这件作品的另一项工艺难关,便是单提梁。单提梁与壶流位于同一平面上,受到壶流的遮挡,提梁打孔将变得十分困难,在以前这几乎不能实现。高毅进为此专门设计了带折弯的新工具,仅一个孔便打了5天,付出了很大的艰辛。整件作品造型生动、大气,既具有传统的精致典雅风范,又洋溢着现代的清新灵动与时尚气息,令观赏者品味无穷。在第十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祈福冰心提梁壶》获得最高奖项金奖。

《世纪宝鼎》。高毅进的作品,很多是仿青铜器的器皿件,鼎,便是其中之一。在世纪之交,高毅进创作的这件重达1吨的碧玉《世纪宝鼎》,给他带来了巨大荣誉,也奠定了高毅进在行业中的地位。在历史上,鼎是青铜器中最神秘的重器。在中华玉文化中,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的意义。高毅进创作的《世纪宝鼎》,高65厘米、宽54厘米,重则达1吨。此鼎在题材上是继承传统,处理手法上又具有时代特点,是青铜文化与玉雕工艺的完美结合,彰显出国泰民安、国运昌盛的深刻寓意。《世纪宝鼎》最鲜明的特征,就在于其比例匀称、造型大气。碧玉宝鼎三足而立,威武雄壮,腰部、鼎口的曲线一气呵成,简练大气;鼎足敦实,力挺千斤,将鼎身稳稳托住;鼎上部两耳在侧,精神抖擞,雄壮的身影中又透出几分优雅,更因为碧玉材质的韵味,让整件作品大气之余,显出令人惊艳之感。在作品的细部,从足到耳,从纹饰到腹壁,线条工挺,同样可以看到精心计算和打磨的痕迹。高毅进说:“从古至今,鼎的做工都极为考究,创作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件不凡的玉界重器,在2008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艺术精品博览会唯一的特等奖。

钻与诚

高毅进身上,钻劲与诚信这两个特点,十分突出。

高毅进的口头禅是:“不懂绘画,不去钻研,就不敢问津玉雕设计。”高毅进回忆,当年在玉器学校时,“为了提高画稿的水平,晚上跑到老师那里要来画室的钥匙,一画就是一个晚上。那个时候,能要来画室的钥匙可是相当不容易。”在画室中彻夜习画,不仅不感到苦,这样的经历反倒令高毅进十分得意。

他难忘早年为一个香港人做翡翠炉的经历。当时是冬天,天气很冷。改革开放的暖意却让人激奋。“当时一个香港老板找到我,让我做一件翡翠炉,那块材料是冰种翡翠,放到现在少说要几千万才能买到。”令高毅进记忆犹新的是,“在一间小房子里,那个香港人每天陪着我做,一天做完带走,第二天再带来做,即使下雪依然如此。”只要有材料,能够创作,高毅进就钻在其中,乐此不疲。高毅进说:“当时满是激情,满是快乐,只想着把东西做好,没考虑过什么报酬。”

2010年,高毅进的作品翡翠《路路连升瓶》,获得了中国玉石雕作品天工奖的金奖。就是这个50多厘米高的瓶子,高毅进钻研、琢磨了整整三年。

料是一个朋友的,好东西,很难再碰到了。高毅进介绍,料送到他手上,一看就非常适合做一个瓶子。但是,让他犯愁的是这块料上最出彩的地方有两块大面积的红翡。设计稿子画了很多次,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两块红翡怎么留,留多少,心里一直琢磨。最终,这两处红翡,一处成了盛开的牡丹花瓣,一处成了丹顶鹤头顶的红冠。

在妻子眼中,高毅进是个不回家的男人,“一日三餐几乎都不在家里吃,常常到夜深才回家,好像家里成了他的旅馆,有时甚至一个月都难得有机会说上几句话”。

儿子眼中的父亲是:“你们不知道,我老爸根本不懂得圆通,他比我还书生气。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跳出五行外,只在玉山中。”

高毅进每次出差回家,行李中分量最重的都是新买的图书。他通读钻研了《中国青铜器全集》《中国绘画全集》以及古今中外的许多美术专著,特别推崇扬州八怪“删繁就简,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师其法,悟其道,融合南北,扬长避短,从而确立了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高毅进也有遗憾,他现在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时间多读书。

高毅进还以诚立身。以诚对待创作,以诚做人处世。一次,他买了一批玉料,表面看颜色和纯度都不错,打开一看却不行。很多人劝他,以他的名气,即使料差,只要做了,总是有人要的。但他坚持把这百万的玉料束之高阁,也绝不做劣等品。他诚恳地说:“我们做玉的,不能说有玉的品质,至少不能玷污了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信誉。”

治玉有道

传统扬州玉雕,分炉瓶、人物、花鸟、走兽、仿古、山子雕六个类别,花色繁多。

高毅进擅长器皿、花卉、把玩件,扬州传统的“练子活”,是他的绝活之一。高毅进以精巧、圆润、浑厚、大气为技艺特点,处理手法又简约、朴实、明快,他的作品,造型稳重,纹饰清晰,线条工挺,温润典雅,浑厚古朴,在传统与创新两方面做到了高水平的融合。

一件玉雕作品的完成,可分相玉、设计、出坯、细刻、打磨这几个阶段。在高毅进眼里,做玉,天赋灵性和后天努力,缺一不可。

在几十年的创作历程里,高毅进对玉雕器皿造型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认为,玉雕器皿造型大体分三种:仿青铜器型、几体形体型、自然物体型。

玉雕器皿区别于人物、动物、花卉、山子雕等造型品种而具有双重性,一是实用性,二是欣赏性。它的设计构思与工艺制作,涉及美学、史学、几何学和建筑学等,所以在创作造型时,高毅进强调重点要突出作品的整体感。所谓整体感,是指作品外在造型及内在的比例对称关系。不论表现何种题材的内容,都应注重整体,而不宜将作品雕琢得繁缛和琐碎。整体的造型好,有助于体现玉雕作品的材质美,也增强人们欣赏时的视觉美。

高毅进介绍,具体而言,玉雕器皿大致分为炉、瓶、壶、鼎、爵、匜、薰七大类。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盛水、酒。

玉雕器皿不仅对玉料的质地、形状、色泽、大小有一定要求,还要讲究器物的对称、比例、结构、空间,这就是器皿造型的基本要素。

对称协调。玉雕器皿造型具有周正、规矩、稳重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运用对称的原理。设计时,先要把中轴线和中心点找准,这是至关重要的。如设计制作海棠炉,其炉体的俯视面为菱形面,将两个对角连接成垂直交叉的十字线,交叉点为中心点,其十字线就是器皿设计时不可少的对称中心轴线。掌握了中心轴线,就掌握了对称的关键。

比例和谐。玉雕作品和其他工艺品一样,在设计制作时,必须注意比例的和谐及造型的协调、稳妥。比例主要包括器物本身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以及器物与器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玉器工艺品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应构成美的感觉,如同一个人,头、身、四肢和躯干各部门都有一个比例。玉雕器皿件也同样要求各部分的比例要适度配合,要有主有次,掌握“分寸感”。耳、环、兽头只能是一种陪衬,不能过分强调,这样才能取得造型格调上的统一,使作品有整体感、节奏感。

结构合理。一件器皿的结构,是由多个部分组成,有口、颈、耳、肩、腹;腹有底,底有膛,有柄、有足或有盖、有钮等。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对器物的造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重视结构,把结构搞错,就会感到别扭、不舒服。千变万化,其造型结构不能变。结构要合理、准确,符合规律。

结构是比例造型的灵魂,涉及到器皿的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关系和它的完整性。“远看造型,近看花纹”,这是鉴定器皿造型艺术作品视觉效果的传统标准。

玉雕器皿品种繁杂,要在千变万化的造型中,找到规律,抓住要点,既要学习、继承传统,又要锐意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高毅进主张意胜于工,激发玉之灵性,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高毅进的治玉心得。

高氏语录

“这是一个寂寞的工作,有时候你就是要和石头说话,而且必须和它谈心。”

一切高境界的艺术家,对待他的手中之物,都是视之为有生命的。高毅进就是如此。

“玉是大自然的精灵,琢玉者有天赋的责任,不可错待每一块玉料。让一块好东西毁在自己手里,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高毅进爱惜每一块玉石,他曾经动情地说:“在我们行内,都知道做玉雕最好的原料是新疆和田玉,古语有云‘百人采玉十人还’,可见这种原料的难得。虽说现在采玉不像那时那么危险,不过真正的和田玉也是越采越少了,我们做玉雕也是做一件少一件,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拿到一块石头,总是迟迟舍不得动手。”惜玉如斯,有几人哉?

鉴于玉资源日益枯竭,他在业内大声疾呼,要保护、珍惜、合理利用玉资源。除了要采取严厉措施遏制滥采滥伐外,作为琢玉人,也要承担起天赋的责任,必不可错待每一块玉料,每个设计制作人员拿到玉石,一定要深思熟虑,粗制滥造也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行为。

“玉不琢不成器,做玉,从头到尾都是减法,可最终,却要做成魅力无穷的加法。”

琢玉的过程,只能磨掉,不能添上,从头到尾用的都是减法,遗憾无可弥补。高毅进的信念是让遗憾尽可能地少,惊喜尽可能地多。用表面上的减法,做一道答案无穷大的“加法”。这几年,他用心实践,大胆尝试,在原材料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他创作的作品碧玉《鼎》《犀牛》《如意》《提梁卤》、白玉《花卉瓶》《提梁套壶》《海棠炉》等产品,价值近亿元。

“玉器制作要有时代气息。”

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从史前的古朴雅拙,到秦汉的精细爽利,再到明清的隽秀华贵,每个时期都有自己鲜明的历史痕迹。高毅进认为,现代审美已经发生转变,倾向于简洁、明快、流畅,尽量亮出材料的本质,而不再以繁复为美。他对时代审美的准确把握,使他的作品深获民心,被视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代表作。

“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谈到个人成就时,高毅进坦言:“勤奋,运气,以及国家、领导的重视,缺一不可。现在无论是私企,还是国企,能手都不少,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全国就三百多位,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他说,“这两年我去玉校上课,发现学生很多急功近利,想一两件作品就成为大家。做玉这行,成天想成名成家,反不遂愿,实际是自己努力到了,作品最后自然会有人认可。”

从1977年13岁与玉结缘开始,高毅进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他所热爱的治玉事业。玉石通灵,回报高毅进心血和汗水的,是累累的荣誉和奖项——从艺四十载,高毅进创作玉雕精品无数,获国家级大奖过百项,其中金奖就有约50项。从这些荣誉和奖项中,我们似乎可以明白:高毅进的“问鼎”底气,从何而来。

传承梦和创新梦

声名显赫又低调内敛的高毅进,现在做着扬州玉雕的两个梦:传承梦和创新梦。

首先是传承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活态文化,世代相承是其保持活态的必备条件。当前,保护扬州玉雕突出的问题便是坚持传承。

高毅进的观点是,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传承方式也可以多样化。

师徒传承。这仍然是传承中的重要形式。他们这一代玉雕从业者,都经历过师傅手把手地教授琢玉的技能。玉雕强调悟性,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应该鼓励各级玉雕大师带徒,继续实行师带徒津贴等各项有效政策,将师徒传承长期坚持下去。

教学传承。扬州玉器厂创办的玉器学校已经走过了50多个年头,为培养玉雕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过去进入玉校的门槛偏低,多为小学或初中毕业,现在扬州玉器厂已经与大专院校联办玉器专业,提高了初学玉雕者的文化层次,如在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美术设计基础,对后期从事玉雕创作将大有裨益。

精品传承。高毅进认为应鼓励玉雕大师们多创作精品,或由政府出资收购供展示、珍藏,或由收藏家们珍藏于民间。这些精品会以实物形态,记录下精湛的传统技艺,保存珍贵的历史文化记忆。

著述传承。扬州玉雕技艺中有许多技法和经验,在以往由于受历史、文化等诸方面原因的局限,往往采取口传心授的方式,只能意会而很难言传。今天,可以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录音、录像,并邀请文化学者介入帮助,以准确、系统地记录和传承传统技艺。应当鼓励并帮助各级玉雕传承人出版个人专著,这项工作不能看成是传承人个人的事情,应作为整个传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传承。扬州玉雕源于民间,它的传承与保护也根系民间。通过扩大传播,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扬州玉雕,喜爱扬州玉雕,动员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都来关注和支持扬州玉雕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其次是创新梦。

任何一种传统文化形式的生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生命力,没有创新,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终会被时代无情淘汰。在玉雕创作中,创新同样是灵魂。

扬州玉雕如何创新?高毅进从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是,可以有题材创新、材料创新和技艺创新。

题材创新。人们的审美观念随社会发展而改变,越来越多的玉雕传统题材遭到冷落,时代呼吁玉雕创作要贴近生活、贴近民众、贴近时代。即便是传统题材,也应深入挖掘那些彰显历史文化符号的内容,同时要体现玉雕产地的城市个性和地域文化风格。

材料创新。扬州玉雕的原料并非只能是和田玉,目前各种各样颜色丰富的原料层出不穷,例如:南红玛瑙、金丝玉、黄龙玉等,这些新材料,为新时代玉雕创作者创作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原料空间。

技艺创新。玉雕既是一种传统文化,又是一项传统技艺。有人认为,保护传统就只能对传统技艺一成不变地保留、沿袭。其实,今日琢玉,如果仍然运用古老的脚踏式琢玉机,工作效率之低下是难以想象的,恐怕任何一个琢玉人都不愿意再回到原始的生产方式中去。许多琢玉的天才做手,都有自创的生产工具。在不损害玉雕本真性的条件下,不能排斥运用现代工具和手段。

从一名普通的玉雕学徒,成长为一名国家级大师,高毅进正在实践着自己勇于问鼎的自信。如果说扬州玉雕这一瑰宝,在千年的历史积淀下正逐步走向鼎盛的话,高毅进无疑是最忠实、最具实力的护鼎人。

猜你喜欢
玉雕玉器扬州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我那水蛇腰的扬州
扬州的夏日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扬州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