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浸润为基础的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2018-12-01 09:44曹夕南朱锦春
江苏教育 2018年91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曹夕南 朱锦春

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现在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以各种教育活动代替学校德育,分不清主次,混淆源流,使学校教育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德育工作流于一种形式,表面热热闹闹,实际一片空虚。二是学校德育往往是学生“被德育”。我们认为“让学生感觉到被教育的教育往往是失败的教育”。那种使学生感受到“被德育”的德育肯定不是好的德育,轻点说,没有效果;重一点说,会引起学生抵触,起反作用。三是德育工作形式至上。总是说“德育先行”“德育至上”,但实际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在教学质量面前大打折扣,不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四是学校德育工作缺少个性、针对性。因为缺少针对具体学生或具体行为的德育工作计划,学校的德育工作效果大大降低。那么,如何真正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在加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我们该怎么做呢?

我们结合学校文化建设,探讨并逐步确立了德育工作思路。我校以“为人,为学、为天下”的校训,以“成长”为核心,以“让校园充满成长的气息,让师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为发展理念和目标,以“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由发展;引导成长,帮助成功,鼓励成才”为途径,引领学校的各项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在实践中确立了“文化浸润,需求内化,自我教育”的学校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思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文化熏陶,优化德育过程,狠抓规范落实,促进学校德育。

一、德育工作五大理念

1.立足班级。在学校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从学校文化建设总体方案出发,我们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把班级文化建设确立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出发点。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分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我们给全体学生和班主任提出“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一个要求和一个目的”。理念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目标是:把班级建设成为师生展示自我,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要求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这个平台上,留下自己的“亮点”或自己的得意之笔。目的是:给每个学生机会,让所有学生成长,让每个学生自信。第二层次,由班级全体师生参与,提炼出班级精神、设计出班徽等文化标识,形成班级共同的发展愿景,激励学生不断进步,以班级文化促进学风、校风的转变。我们逐渐把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教育、生命教育、读书活动、特长展示等德育活动渗透在班级文化中,避免了这些单个教育活动的分散性,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让学生接受并内化。同时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强调了“每一个”,也使得每个班级文化中的德育内容具有了个性和针对性。我们还考虑到整个学校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教育作用。

2.需求内化。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们会根据计划,适时安排学校的德育活动,但在活动安排时,我们力求避免生硬、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等弊端,让学生把我们的德育目标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产生“大道无声”的效果。例如对学生进行理想和目标教育,我们没有用单纯的说教式的教育形式,而是以“学生原创格言征集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作中自我教育,为自己确立相应的目标和要求,激发学生的自我追求和动力,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为了培育学生的自信和对老师的信任,我们在师生中开展了“夸一夸我的学生,赞一赞我的老师”活动,并把相关“夸赞”的内容张贴在教室里,让师生在互相夸赞中发现自己的亮点、发现别人的亮点。

再如,为了推动学生读书活动,我们开展了“班级图书角”评比活动,将图书角变成了学生读书的展示角,学生争相展示,大大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3.协同教育。让德育向社区及家庭延伸,真正“三位一体”地做德育。我校在主动将学校德育工作向社区延伸,与社区合作,开展各类德育活动,例如:学校美德少年的评比,学生书香家庭的评选,暑期学生社区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社区爱心捐献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等等。同时还将社区教育资源列入学校德育基地,如巷头社区的国防教育、谈家干社区的心理咨询室及社区图书馆、城北社区的社区家长学校等都成为我校的德育财富。

同时,我校还精心设计家校活动,我校的市德育示范主题活动“五个一”活动(即每天离家、回家,主动与父母打一声招呼;在家每周能主动做一件家务;每天能主动与父母拥抱一次;每天能主动与父母交流一次;每天与父母同阅一篇美文经典),在加强家校联系,落实家校协同教育上成绩突出,在宜兴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评比的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项目评比中获第一名。

4.自我教育。让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我校的德育工作一直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努力避免学生的“被教育”。首先,让学生明确树人中学学生的自我教育标准,在《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框架内,学校制订了《树人中学学生一日常规》,开展“十无”校园和“十个一”活动,使全体学生明确要求。同时各班组织学生讨论,在充分发扬班级民主和学生自主的基础上,各班都编制了本班的规范要求和《班级公约》,在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做到什么。其次,班级管理岗位的设置体现自我。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人人有职责,人人有岗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再次是各类活动的自主开展。大到运动会,小到班会活动和班级文化板块布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让学生明白怎么做。最后是心理健康知识的自主教育。学校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全市一流的“成长指导中心”,为学生心理知识的自主学习,心理健康问题的自我矫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制度保障。校园的育人环境建设、学校的德育场所、班级的文化建设,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刊《百草园》、“树人之声”广播、“树人之春”艺术节、“树人舞台”体育节和科技节等活动,给予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搭建了丰富的适合学生的德育平台。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德育工作制度——《树人中学德育工作管理条例》《班级量化管理细则》《先进班集体评选标准》《班主任工作考核条例》《树人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树人中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后进生帮教工作制度》等,保证了我校的德育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二、德育工作五大特色

1.德育内容层次化。我校根据德育大纲提出的目标,设计了较为科学的目标管理序列,确定了各年级德育内容的侧重点:七年级——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八年级——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九年级——理想前途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则是三个年级的共同核心内容,贯穿中学阶段的始终。

2.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我校始终把学校德育融于班级文化建设体系,作为有机组成部分,并确立了以下理念:(1)让班级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发展个性的乐园;(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3)让班集体成为学生自我参与、自主管理的平台。具体内容为:(1)物质文化建设(教室布置);(2)制度文化建设(制订一系列班级制度);(3)精神文化建设(观念文化、人际文化、活动文化等)。形成了“一班一特色,处处现亮点,人人是主人”的良好氛围。

3.养成教育课程化。我们将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进行课程化的开发和管理,如把升旗出操、课间、用餐、礼仪、卫生、上课等规范分别作为相对独立的课程,用课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行为规范意义的认识,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从而自觉执行,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我们设计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操作程序、保障措施、实践作业等。课程实施的时间是每周班会课,任课教师为班主任、学校领导等,实践时间贯穿于每日学习、生活过程中,每月组织一次考评,并颁发荣誉证书。经过几年的努力,这已成为我校鲜明的德育特色。

4.学生管理自主化。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实践能力。目前,我校的环境卫生、两操、路队、餐厅秩序、升旗仪式、“树人之声”广播、主题班会观摩、大型校园活动等均由学生自主参与、管理。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德育校本课程常态化。我们编写了四本校本教材,结合学校实际使用:(1)结合养成教育课程化的实施编写《美德的摇篮》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2)结合无锡市德育课题“‘新五爱’教育研究”编写《让爱伴我成长》;(3)《心理健康教育校本实施方案》为我校青春期成长指导中心所使用;(4)《营养与烹饪》是劳技教育的校本教材。

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质高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是否“愿学”“乐学”的问题,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并支持、保障、促进了学校其他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