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六经模型对太阴虚劳小建中汤条文的探讨

2018-12-01 03:18沈佳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Research 2018年1期
关键词:中汤小建太阴

沈佳

1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7

小建中汤,为临床常用经方,也是太阴虚劳主方,出自《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但对其条文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有互相矛盾之处。本文不揣浅陋,运用六经模型,结合仲景原著,对其作一剖析,以探其要秘所在。

1.太阴虚劳小建中汤条文及理解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所谓太阴虚劳小建中汤也是自此而来,一般认为小建中汤用于中焦虚寒之证,但以此来看,条文中仍有不少难解之处。所以有医家对小建中汤的“温中”作用提出质疑,认为小建中汤中滋阴与助阳法同用,本方不在于“阴中求阳”以补脾阳之虚,而在于滋养脾阴,甚至应将本方列入补阴剂范畴[1]。如果本方用于中焦虚寒证,那么“衄、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如何理解呢?因此也有医家认为这是一派热燥之象,如果把小建中汤功效认作温中补虚散寒的话,那么就犯了寒寒热热之弊,从而认为小建中汤的病机以津液亏损为主,虚寒与虚热夹杂为次[2]。

2.六经模型简介

本文试图运用六经模型来剖析该条文,那么六经模型又是什么呢?

其实所谓的六经模型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由著名肿瘤学家,中医教育家吴雄志教授在其著作《吴述伤寒杂病论研究》里提出[3],并在其系列在线课程进一步完善的。

简单来说,六经模型就是将各种纷繁复杂的疾病,用六经来统驭,建立一种疾病传变模型。六经者,三阴三阳也,三阳包括太阳、少阳、阳明,三阴包括太阴、少阴与厥阴,该模型提示六经病基本的规律是三阳传变、三阴递进。每一经都有形质病、气化病与神志病的不同。三阴三阳各有开阖枢的关系,其中三阴的开阖枢是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阖。六经模型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五法来进行灵活的运用,就是标本法、聚类法、平脉法、截断法、抓独法,五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通过六经模型,一来将不同的疾病,进行了简化,便于临床快速分析,掌握其规律;二来六经模型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而且充分考虑了形气神的关系,所以是“病证症有机结合,形气神一体同调”;三来传统的辨证论治模式是关注疾病的横断面,而该疾病模型除了包含横断面的内容外,更有助于从纵向来认识疾病,这样才可以得到疾病的全貌。

3.基于六经模型对条文的理解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我们试用六经模型,并结合《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相关条文进行分析,以究其机理何在。

3.1 “虚劳”之辨析

首先,“虚劳”一词,主要出现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除本条外,还有如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炙甘草汤等条文中,其它如《金匮要略》的《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的“炙甘草汤”及《黄疸病脉证并治》的“小建中汤”、《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的“小建中汤”。综合可知虚劳有小建中汤之太阴虚劳、八味肾气丸与薯蓣丸、炙甘草汤、酸枣仁汤之少阴虚劳。至于当归生姜羊肉汤,似可归于厥阴虚劳范畴。“虚劳”一病,并非单纯虚证,从多数条文中可以看出,涉及到虚劳一词者,多有形质损伤,比如大黄䗪虫丸主治之症有“五劳虚极羸瘦”,明确提到患者形体消瘦,六经模型中提到“三阴递进”[3],虚劳也是如此,三阴均有虚劳之病。从“男子面色薄者……里虚也……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酸削不能行”可知,虚劳之人多形体较瘦,临床上太阴虚劳者往往是形体瘦长,皮肤不甚红润者。

其次,小建中汤的底方为桂枝汤,桂枝汤虽为太阳病脉证并治治疗太阳中风之方,根据《伤寒论》第16条“桂枝本为解肌”,可以看出,桂枝汤本为太阴病方,因为太阴脾主肌肉,太阴体质的人患有太阳病,常表现为太阳中风,故用桂枝汤治疗。由此可知,将小建中汤定为太阴虚劳,是有道理的。

再者,《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开篇说到“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这是从脉象上辨认虚劳,说明虚劳的脉象往往是极虚的。根据六经模型[3]的认识,极虚之脉多在三阴,太阴之脉多浮大缓,但均有虚象。小建中汤用芍药、大枣、甘草与饴糖补虚养血,而桂枝一味,现代研究可增加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可以增加脉力,对于极虚之脉,正是对证。

3.2 “里急”之辨析

将“虚劳”与“里急”并称,见于虚劳篇黄芪建中汤条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上一味黄芪,增加了益气健脾之功,不难理解。

“里急”一词还见于以下诸条:《伤寒论》127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伤寒论》第392条“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漆经拘急者,烧禈散主之”,《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以及《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从语义中不难发现,“里急”一词指的是腹肌痉挛拘急紧张的一种状态。就临床而言,里急往往伴见腹痛,而腹痛则不必见里急之症。所以,小建中汤太阴虚劳条文中,“里急”与“腹中痛”并列,以显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也,仲景行文严谨,于此可见一斑。

从用药来讲,小建中汤含有甘草、大枣等,有“甘能缓急”的作用,可以缓解腹肌拘急痉挛症状,以除“里急”,而桂枝、生姜辛温散寒,也可除“里急”之因,因为寒主收引,寒邪常可引起肌肉收缩痉挛。

3.3 “悸”之辨析

“悸”之一症,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十分多见,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悸者,心悸也,俗谓心慌,为心血管病常见症状,可以说“悸”之病位在少阴心。那么少阴心悸为何出现在太阴虚劳的小建中汤条文中呢?而且并非如四逆散、小柴胡汤那样,放在或然症里,这是何故?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联系上下文,这里的“悸”显然是作为太阴虚劳的一个主要症状而言的,因为其中提到“脉浮者,里虚也”、“劳之为病,其脉浮大”、“脉浮弱”,而从六经模型的平脉法[3]来看,浮大无力之脉,正是太阴病的脉象,这就说明“悸”可以作为太阴病的常见症状。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也证实小建中汤可以用太阴不足之心悸虚烦之症。

《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之论,而从六经模型标本法来看,太阴脾与阳明胃为表里,太阴脾虚可以影响阳明胃之大络,从而出现心悸症状,严重的甚至由于心脏明显搏动,影响到衣服,出现体表衣服的轻微晃动。这也证明“悸”可作为太阴病的症状之一。

从小建中汤用药来看,方中桂枝既是太阴病用药,也入少阴,桂枝与甘草合用就是桂枝甘草汤的架构,而桂枝甘草汤可治“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之症。炙甘草也是如此,观炙甘草汤可治疗“心动悸”可知。

因此,这里的“悸”可理解为病位在少阴心脏,而病机在太阴脾脏。

3.4 “衄”之辨析

“衄”为鼻衄,鼻为太阴肺所主,六经模型[3]认为太阴病包括太阴肺与太阴脾。可见“衄”与太阴病关系比较密切,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当然,在《伤寒论》中,“衄”之一症,还散见于太阳病篇、阳明病篇。但小建中汤条文中的“衄”,联系上下文,是与太阴脾不统血,兼有虚劳浮热迫血妄行之象。《神农本草经》云桂枝有“补中益气”之效,故可补脾以统血。

肝藏血,肝脏可以调节血液分布,太阴脾虚,土虚则易肝旺,血液因之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而芍药养血柔肝,可以助肝脏恢复藏血功能,也有助于治疗衄血。

3.5 “腹中痛”之辨析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这里的“腹中急痛”与虚劳病篇的“腹中痛”意思相同。太阴病提纲证有“时腹自痛”之说,从字面上看,“腹中痛”与“时腹自痛”不完全等同,互有交叉之处。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这里的“腹中痛”与太阴虚劳类同。《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描述《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的主治为:“治妇人产后虚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气,或苦少腹中急摩痛,引腰背,不能食饮。产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剂为善,令人强壮宜。”所谓“《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就是当归建中汤,即小建中汤加一味当归,可治“腹中刺痛不止”与“少腹中急摩痛”。刺痛者有瘀血也,方中当归可活血化瘀,针对刺痛,而桂枝本身即有活血通经之效,芍药也有活血之功,也可用于刺痛一症。至于“少腹中急摩痛”,也是腹肌痉挛拘急的状态,与“里急”类似,前文已述,不赘。

所以,“腹中痛”既可以伴有“里急”,也可以包含刺痛、急摩痛等,也基本可以用太阴提纲证来概括,因此,可以是太阴虚劳的一症。

3.6 “梦失精”之辨析

小建中汤的病机,众说纷纭,其中对于“梦失精”的理解不一[1][2],也是原因所在。

而在同篇有“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之说,这里提到“阴寒精自出”,并且是与“脉浮大”“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放在一起,说明“阴寒精自出”与“精气清冷”可以同时出现,就是男子精液清稀,遗精,甚至滑精,这与“梦失精”即遗精也是相关的。而脉象表现结合前文分析,是太阴病脉,所以,这里的“阴寒精自出”、“精气清冷”,与“梦失精”一样,也是太阴病的表现。

条文中又提到“春夏剧,秋冬瘥”,证之临床[4],这是太阴脾气虚弱,也就是中气不足的表现,往往是春夏天症状明显加重,而到了秋冬天则减轻缓解,说明这一条都在说太阴病的脉症表现。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载:“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这里的“失精家”、“男子失精”,与前文之“阴寒精自出”、“精气清冷”,以及小建中汤条文中的“梦失精”,意思相近。而“阴头寒”与“阴寒精自出”的“阴寒”意思也相同。本条用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基本方为桂枝汤,小建中汤的基础方也是桂枝汤,都是太阴病基本方之一。

因为肾藏精,“梦失精”固然病位在少阴肾,但从脉症来看,其病机却在太阴,为桂枝体质之人易见之症。由于精血同源、汗血同源,那么“梦失精”、“精自出”,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桂枝汤之汗自出,与太阴气虚,营卫不和,阴阳不谐有关。

3.7 “四肢酸疼”之辨析

“四肢酸疼”者并不复杂,究之临床,为四肢肌肉酸疼之症,而肌肉为太阴脾脏所主,为太阴病之外证[4]。太阴脾虚,气血不足,肌肉失其所养,可见酸疼之症。

3.8 “手足烦热”之辨析

既然小建中汤基于桂枝汤化裁而来,那么也必然具有桂枝汤的一些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如《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桂枝汤主之。”桂枝汤证因为阳浮可以出现热自发的表现,而热自发,既可以是体温稍有升高,表现发热,也可以是患者的自觉症状。基于桂枝汤的小建中汤表现为“手足烦热”就是患者手足热的自觉症状。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提到“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这里的“手足烦”正与“手足烦热”相类。

所以,“手足烦热”是小建中汤气血不足,营卫不和,卫气浮外所致,用小建中汤补益气血,调和营卫,则其烦可去,其热可除。

3.9 “咽干口燥”之辨析

“咽干口燥”一症,与“梦失精”一样,也是诸多医家理解不一之处[1][2],那么太阴脾虚之人,可否出现此症呢?

《金匮要略》里有两处讲到太阴病可以出现咽干、咽燥。一是血痹虚劳病篇讲黄芪建中汤时说到:“《千金》疗男女因积冷气滞,或大病后不复常,苦四肢沉重,骨肉酸疼……心中虚悸,咽干唇燥……少腹拘急,羸瘠百病,名曰黄芪建中汤,又有人参二两。”其中不仅提到与“四肢酸疼”相似的“四肢沉重,骨肉酸疼”,还提到与“悸”类似的“心中虚悸”,还有“里急”、“腹中痛”类似的“少腹拘急”,这些也正好佐证前文辨析的一些症状。该条还提及“咽干唇燥”,说明太阴脾虚,可以出现因脾虚,气血生化乏源,从而导致气血津液不能上承咽唇,出现咽干唇燥之症。另一处是《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云:“《千金》生姜甘草汤: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这一篇主要讲太阴肺病的一些证治。生姜甘草汤主治太阴肺痿,咳唾涎沫,“咽燥而渴”与“咽干口燥”极其类似,不必细说。再看伴有症状,如果咽燥而渴是阴津不足引起的,那么一般来说,不会出现“涎沫不止”的症状。另外,从处方用药来看,生姜甘草汤明显是辛甘化阳之剂,用于太阴肺气虚寒,不能固摄津液,所以出现涎沫不止,同时因为气虚不能正常宣发布散津液,就会出现“咽燥而渴”。如此看来,小建中汤里也含有生姜甘草汤的成分,用于治疗太阴脾虚之“咽干口燥”,也就不足为奇了。至于太阴脾与太阴肺,一来同属太阴,二来五行属母子关系,病理、症状上也会互相影响,也是较好理解的。

如果从六经模型之标本法[3]来看,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为表里,《素问·六微旨大论》亦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而“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所以,太阴病见阳明燥症,并不奇怪,所谓湿极似燥[3]也。

4.结语

经过上述对于小建中汤治疗太阴虚劳条文的症状逐一辨析,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太阴肺脾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于濡养,久则表现虚劳;气血津液输布宣发出现异常可见咽干口燥之症;营卫不和,阳浮于外,可见手足烦热;腹肌失于濡养,筋脉挛急,拘急不适,故见里急、腹中痛;由于气血不足,胃之大络失养则现悸动之症;太阴气虚失于统摄,太阴外窍血溢脉外,则衄;太阴气虚,营卫不和,阴阳失谐则梦失精;太阴脾主肌肉,太阴气血不足,肌肉失养则见四肢酸疼之症。所以,基于六经模型来对太阴虚劳之小建中汤条文进行理解,方不至于歧义四出。同时,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条文互解,结合《黄帝内经》,以经解经,将注重理论为主的《黄帝内经》与注重临床为主的《伤寒杂病论》互相参看,自可明了其义。

猜你喜欢
中汤小建太阴
小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
关于脉象在小建中汤治疗虚劳病中的重要性探析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小建中汤的病机认识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武威西夏墓出土太阳、太阴图像考论
最怨的就是你
朝医规范化治疗太阴人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最怨的就是你
游戏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