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城乡振兴发展的人才基石

2018-12-01 13:21冯涛
当代农村财经 2018年9期
关键词:城乡人才

冯涛

摘要:“景漂”、“景归”现象是景德镇人才现象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形成原因。“景漂”、“景归”是景德镇市重要的人才资源,为发挥好“景漂”、“景归”等各类人才的创新驱动发展作用,使景德镇更有魅力,令世人更加向往,就必须夯实人才发展基石,以宽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让更多的人才集聚景德镇,真正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创业的乐土、艺术的天堂和人才的高地,加速推进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

关键词:城乡;振兴发展;人才;“景漂”;“景归”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1]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驱动城市发展的强力保障。景德镇有着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陶瓷文化底蕴深厚,魅力独特,享有“世界瓷都”美名誉满全球。但是目前景德镇的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与景德镇历史的辉煌相比有较大落差,与其他城市当前的发展状况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复兴千年古镇、重塑世界瓷都、保护生态家园、建设旅游名城、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和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景德镇样本,须大力实施人才振兴战略,以人才驱动景德镇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需有新作为。景德镇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景德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凝心聚力,奋发有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景德镇篇章。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做好招才引智工作。”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发展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发展。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注重全面改善引才聚才的环境,出现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景漂”、“景归”人才形成集聚效应,为景德镇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和新动力。

一、“景漂”、“景归”现象及其成因

“景漂”、“景归”现象是景德镇人才现象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形成原因。

(一)“景漂”现象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独特悠久的陶瓷技艺文化、千年不熄的窑火,创作出无数精美绝伦的陶瓷艺品,促使景德镇成为世界陶瓷艺术的“圣地”,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和感召力,每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陶艺家、艺术家、青年学生和“创客”来景德镇寻梦创新创业,形成了别样的“景漂”现象。“景漂”是由“北漂”延展演化而来的,意思是“漂泊在景德镇的外地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因为特别喜爱景德镇陶瓷,深深被景德镇陶瓷技艺文化所吸引,再者是看重景德镇良好的陶瓷技艺氛围和平台,还有成熟的活跃的陶艺市场,所以志愿在景德镇创新创业,形成了独具景德镇地域特色的人才文化现象。

根据调研结果分析,“景漂”具有自发性、广泛性、融合性和不稳定性四大特点。按照“漂”的状态,“景漂”可以分为常住型、候鸟型和体验型三种类型。据调研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活跃在景德镇的“景漂”人数有3万人左右,涵盖了外籍艺术家、国内艺术家、大学毕业生、陶瓷爱好者及其他从事陶瓷制作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其中有近5000名来自海外的“洋景漂”,他们绝大多数都工作在以陶瓷为核心的产业链上。

“景漂”在讲好景德镇故事、传承景德镇陶瓷文化、推动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促使景德镇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一是带来了新工艺,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发展。如来自上海的“景漂”艺术家钱大统,他将西方绘画艺术与景德镇传统陶瓷釉下彩技法完美融合,创造了釉下西画这一全新的陶瓷绘画品种,助推了陶瓷文化繁荣。二是带来了新资源,促进了景德镇对外文化交流。如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组织团队拍摄百集“景漂”纪录片、举办《归来·丝路瓷典》景德镇瓷器全球巡回展,努力推动景德镇陶瓷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三是带来了新资金,促进了景德镇陶瓷产业快速发展步伐。如郑祎、伍一洵等“景漂”企业家,投资陶瓷行业,为景德镇陶瓷产业昌盛贡献了新的力量。

(二)“景归”现象

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尤其是2017年2月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给城市“洗脸”,为农村“洗脚”,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景德镇民众的认同感、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外界人士也对景德镇有了新的好评价和认识。2017年10月启动了城市“双创双修”工作,创全国文明城市、创国家卫生城市,进行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城乡环境进一步升级改善,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魅力进一步彰显。景德镇人文环境更加和谐,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工作环境更加温馨,犹如一座强大的“磁场”,大量“景漂”现象之后又出现不少“景归”。“景归”是指曾在景德镇出生或生活、学习、工作过,从景德镇里走出去的企业家、艺术家、学者等,由于对故土的怀念,受乡情的感召和良好环境的吸引,又纷纷带着先进理念、先进技术、资金和项目回到景德镇发展的人员,他们为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增添了“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据调研数据统计,2016年以来,回乡创业的“景归”企业家多达数百人,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30多个。

“景归”积极施展才华,为景德镇城乡振兴發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大力传承文化。白明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系主任,大力宣传推广景德镇瓷艺,推动陶瓷文化走出去,在很多国家举办过国际展览和学术研讨会,为景德镇开启了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窗口。二是奋力投资兴业。鲍杰军是欧神诺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早年景德镇陶瓷大学毕业留校,后辞职下海,在佛山创办建筑陶瓷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是享誉世界的行业标杆。近年他返回景德镇投资兴业,以新的管理模式和企业家精神,为景德镇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样本和范式。三是着力创新创造。汪艳霞是乐平市三王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2005年,她从浙江义乌运送材料回乐平,带领3000多名妇女加工小饰品,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12年,她与丈夫王赞从浙江金华回乡创业,创办了三王牧业,把浙江成熟的湖羊科学养殖模式引进到乐平。公司总投资3亿元,占地5640亩,中国工程院院士印遇龙在该公司建立了院士工作站。2016年,该公司销售各类种羊和肉羊5万头,实现种植养殖累计产值9394万元,带动农户增收3200余万元。她回乡创业四年,不仅推动公司成功在上海股权交易中心Q板挂牌上市,还通过养羊带动了周边10家合作社2008户农户致富。她回乡创新创业创造,不仅让她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还带动了许多人致富。

(三)“景漂”、“景归”现象成因

“漂”是一种生活态度,“归”是一种家国情怀,是对“漂”的一种发展与升华。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景漂”、“景归”现象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实施的积极政策引导和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和机会。各级党委、政府也在积极出台各种鼓励措施,努力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赣商回归、引智入赣”,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用平台吸引人才,以事业成就人才,广召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用当其时、才尽其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为更好地招才引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充分发挥全市各类人才的作用,促进景德镇城乡又好又快发展。2017年10月12日,景德镇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揭牌仪式在景德镇市行政服务中心举行。景德镇市招才引智局、景漂景归人才服务局的成立,是景德镇人才工作机制的重大创新和有益探索,将整合统筹全市人才职能、政策、资金、项目以及力量,打造一个人才服务的“大平台”。这些举措,调动了有志于创新创业创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激情和创新动力,为各类人才发挥所长、创业创新创造提供了绝好的机遇和舞台。

二是景德镇陶瓷技艺文化的魅力感召和吸引。景德镇陶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述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景德镇独特的优势和厚重的文化,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我们根据设计的问卷调查发现,“景漂”、“景归”来景德镇发展的原因,41.8%的受访者是因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实中,“景漂”、“景归”之所以选择来到景德镇创意创业创新,大多数人是源于对陶瓷文化技艺的一种热爱与追求,因为这里有影响世界的陶瓷文化,有讲好江西故事的土壤和条件,有传播中国声音的平台和环境。如方卫国、董克勤等“景漂”、“景归”陶瓷艺术家扎根于景德镇,正以现代工匠精神和创新创意精神续写着瓷耀中华的新篇章,在文明互鉴中创造新传奇。

三是景德镇城乡环境日益改善和发展潜力巨大。城乡发展环境和发展潜力对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景德镇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从给城市“洗脸”、为农村“洗脚”到“双创双修”,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城市品质和形象大大提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8.1%的人认为近两年景德镇环境“变化巨大”。随着景德镇城市美誉度不断提升,千年瓷都的独特魅力与价值进一步彰显,吸引了众多高层次人才来景德镇发展。如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等各高校院所都招录了较多的博士、硕士,为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通过城乡环境大整治,广大干部和群众提振了精气神,弘扬了正能量,呼唤了真善美,带动了“硬环境”和“软环境”双提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显示,受访者中,认可景德镇市“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先要抓环境”理念的占比82.7%,90.59%的受访者认为景德镇市投资环境有较大改善,87.8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景德镇发展。另外,景德镇市具有广阔的人才发展空间,具有完备的陶瓷、航空、汽车、旅游“3+1”产业体系,产业特色鲜明。景德镇陶瓷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文化符号,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陶瓷这一重要文化元素契合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让众多人才感受到了景德镇的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空间无限。正是对景德镇这座城市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景漂”、“景归”成为景德镇特有的人才集聚现象。

二、“景漂”、“景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景漂”、“景归”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有自身的问题,也有政府部门和社会的问题,制约着他们的发展进程。比如说,“景漂”、“景归”一族的孩子入托入学受教育问题、住房问题、落户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公司办证问题、创业资金贷款问题;政府、部门及社会扶持政策落实是否到位问题、服务平台问题、城乡道路交通问题、宣传广度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个人、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齊心协力为探寻解决问题的良方出谋划策。如刚从景德镇陶瓷大学或景德镇学院、江西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中有不少想留在景德镇“漂”的人,他们起初在景德镇发展肯定会面临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住房问题、就业创业平台和机会问题。他们如果选择创业的话,还会面临创业资金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个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极力关注和关怀,政府应根据实情提供适宜有效的政策帮助支持和出路指向等。有的“景漂”、“景归”在创业过程中,需要到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和证件,有时会遇到久办不成的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进展,挫伤他们在景德镇投资兴办企业公司的积极性。我们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这些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消除“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发扬“做事是最好的作风”,及时高效为企业和民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夯实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的人才基石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可以说,人才发展环境的优劣已经成为当今人才竞争的关键要素[2] 。新经济靠人才引领,创新驱动靠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靠人才推动。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对景德镇来说,无论是“景漂”还是“景归”,都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只有夯实人才发展基石,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才能让更多的人才集聚景德镇,真正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创业的乐土、艺术的天堂和人才的高地;才能创新驱动景德镇城乡振兴发展,使景德镇更有魅力,令世人更加向往。

(一)创造有助于人才发展的优美“硬环境”

景德镇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城市道路更通畅了,绿地更多了,路灯更亮了,环境更美了,城市品质和形象更好了,干部精气神更足了,市民荣誉感更强了,外界对景德镇评价更高了。为巩固好景德镇城乡环境大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果,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城乡环境,需深入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扎实打造好“城乡环境整治的升级版”——“双创双修”,彻底解决瓷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脏、乱、差”现象和“两违”问题,打造“整洁美丽、整齐有序、整治有力、和谐宜居”的世界瓷都新形象,使景德镇城乡环境更加优美,更加宜居宜业,增强各类人才对景德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景德镇大展拳脚、施展宏图抱负。

(二)营造有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软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1]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景德镇须实施良好的人才政策,着力营造感情留人、创业圆梦的聚才环境。须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风,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健全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发展局面,充分激发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的创新活力;落实好相关人才引进、培育政策,让引进来、培育好的高层次人才工作能安心、生活能舒心;为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给予扶持政策,在房租补贴、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进行优惠,以优越的条件和宽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三)搭建有助于人才发展的创业“大平台”

人才不仅要引得来,还要用得好。景德镇要紧紧抓住“用才”这个核心,不断为人才发展搭建好就业创业“大平台”,让人才干事有舞台、创新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一方面要围绕陶瓷、航空、汽车、旅游、茶叶等特色产业,综合城市功能、产业发展、市场需求以及现实条件等因素,科学规划陶瓷小镇、航空小镇、汽车小镇,努力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帮助人才创新创业。另一方面要按照“工业成本、景区风貌、城市功能”的要求,完善陶溪川文化创意园、陶阳里历史街区、三宝国际瓷谷、陶瓷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园区配套机制,做优做大做实创意创业创新平台,引进一批有情怀、有格局、有实力的企业家、艺术家和实业家,构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战略联盟和品牌联盟,助推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

(四)健全有助于人才发展的服务“新体系”

景德镇“用活”人才,关键要提供高标准的服务保障,让人才无后顾之忧。一是要建立市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以最真诚的态度打动人才、以最优质的服务赢得人才。二是要建立专门的人才服务窗口,为引进人才在户口迁移、编制管理、职称评聘、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医疗保险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科研、放心创业。三是要优化生活配套服务,规范化建设一批人才公寓或人才小区,定向提供给高层次人才居住;高质量建设1到2所专门学校,定向招收各类人才子女入学;在工业园区、创业基地等人才企业聚集区,规划建设医院、商贸、银行、酒店等一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为人才和企业提供宜居便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活环境和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版.

[2] 赵爱明.全面改善人才发展环境[N],人民日报,2014-09-10.

(作者單位:中共景德镇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凌玉

猜你喜欢
城乡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一共几个人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阶段划分的研究
智珠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毛遂自荐
多地实现城乡低保标準並轨 京沪标準超700元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