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发力 决战脱贫攻坚

2018-12-01 01:43江南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后旗通辽市养牛

江南

编者按

通辽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5.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21万。全市有4个国贫旗、2个区贫旗和4个自治区级革命老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2万户、5.69万人,占全区的15.2%,位居全区第三。

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上,通辽市精准发力,构建了党政主导、行业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四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富有通辽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子。2018年度计划整合投入50亿元,在产业扶贫和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措施,实现全市再减贫3万人……通辽市瞄准靶心,集中火力,向贫困堡垒发起全面总攻。

初秋的科尔沁大地,在牧民家中,宣讲队转变群众陈旧的生产生活观念;在养殖小区,村民赶着黄牛奔小康;在农村信用社,贫困户拿上了无息贷款……响彻科尔沁的脱贫攻坚号角,催人奋进。

志智双扶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我家是因病致的贫,听说养驴赚钱,今年就买了两头毛驴,可第一次养没经验,能不能教我们怎么养好毛驴。”在扎鲁特旗鲁北镇义和碑村的“百姓议贫会”上,贫困户刘吉有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第一书记王晓东当场表态:村里确实有几家用扶贫资金购买幼驴的贫困户面临这样的问题,要想让贫困户有稳定的产业收益,实现长效脱贫,这个问题得立刻解决。在次月的“百姓议贫会”上,村里的养驴能手王海楼给大家传授了多年摸索出的专业技术,成为会上的重要内容。

“百姓议贫会”是扎鲁特旗委、政府探索出的一项能复制、易推广、可借鉴的扶贫机制。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让包联干部、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掌握贫困户所盼、所想、所缺、所需,并面对面给贫困户传授脱贫致富方法,激发他们脱贫的内生动力。目前,扎鲁特旗“百姓议贫会”已召开1000余场,“议”出脱贫中各类问题2108件,解决实际困难1468件。

“让老百姓积极参与,互相监督,通过这个会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挖出贫困根、‘议出脱贫策、‘结出富裕果,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扎鲁特旗旗委书记白立柱说。

“老杨讲的家庭记账对我们脱贫有很大的帮助。”说这话的是奈曼旗希勃图村贫困户郭占军,他口中的老杨叫杨占生,是旗“农民名嘴”精神扶贫宣讲团成员,杨占生从30年前就养成了记账的习惯。2017年起,他在全旗部分嘎查村分享了自己通过记账精打细算、勤俭节约走上致富路的故事,让许多贫困农户深受启发,纷纷开始通过记账规划消费、学习理财、摆脱贫困。

“农民名嘴”精神扶贫宣讲团是奈曼旗推出的“四步一活动”精神扶贫专项行动中“一讲”的重要内容,意在通过宣讲帮助群众改变“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引导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奔小康。

为使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2017年4月,奈曼旗启动实施了以“一约、一讲、一评、一榜、一活动”为载体的精神扶贫专项行动,通过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扶贫宣讲、开展文明评比、选树道德典型4个步骤的引导和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向陋习全面宣战,推动移风易俗,让文明乡风由部分地区的“小气候”逐渐变成全社会共同遵循的“大气候”。“四步一活动”已成为当地村民破除陋习、树立新风,催生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通辽市各地不断创新扶贫工作举措和方式方法,培育群众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精气神”。其做法在于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智要双扶。既要唤醒贫困户勤劳脱贫的斗志,又要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双管齐下方可实现精准扶贫。

打组合拳 破解产业扶贫难题

对于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束力古台嘎查的图门乌力吉老兩口来说,最期待的就是领分红款。图门乌力吉老两口丧失劳动能力多年,镇政府整合扶贫项目资金给他们买了5头黄牛托养在村里的养殖小区,让老两口一点儿活也不用干、一点儿心也不用操,每年就可以获得7500元的分红。在科左后旗,和图门乌力吉老人一样,失去劳动能力照样有稳定收入来源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这得益于科左后旗着眼于打造全国黄牛第一旗、大力发展产业扶贫。

素有黄牛之乡美誉的科左后旗,把发展黄牛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金钥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服务等多种措施扶持贫困户养牛致富,帮助群众走养牛致富之路。在实践中,探索出贫困户贷款饲养基础母牛的四种模式:对能贷款养牛的贫困户,帮助建棚舍、窖池;对能贷款不能养牛的贫困户,通过合作社合养、大户托养、亲友代养等方式养牛;对不能贷款能养牛的贫困户,通过协调企业、合作社实行反担保贷款买牛,或使用项目资金统一购买“扶贫牛”;对既不能贷款又不能养牛的贫困户,由镇村帮助协调贷款和项目资金,入股龙头企业、合作社或养殖大户,贫困户享受分红。

截至目前,科左后旗178家合作社采取统一管理以及反担保贷款等形式带动3360户贫困户合作养牛1.46万头;103家合作社(大户)为2482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管养牛5485头;科尔沁牛业为1232户贷款超龄户及无劳动能力户托管养牛5100头。全旗贫困户(含已脱贫户)养牛达到6万头,人均养牛2头。2014年以来,通过黄牛产业脱贫4357户,占脱贫户的80%。

扎鲁特旗东萨拉嘎查以畜牧养殖为主,2013年,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带领农牧民成立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以脱贫攻坚为切入点,引导和鼓励本村及周边嘎查村牧户就近以草牧场、牲畜、资金等方式入股联户合作,实现了由小户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集中经营转变。合作社建起了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民变股民、进社当工人的目标。通过农牧民利益联结机制,全嘎查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5700元,提高到2017年的1.28万元。

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经营产业经验不足、持续增收稳定性不强等问题,扎鲁特旗探索出以“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贫困户”为基本框架的7种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即“龙头带动”保障型、“三产联动”园区型、“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堡垒型、“联保互助”抱团型、“五统一”众筹型、“多合一”契约型、“公益组织”助推型利益联结扶贫模式。该旗紧紧抓住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这个关键点,牢牢把握“利益联结”这个核心,坚持“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理念,通过采取“1+N”和“N+1”的联结方式,建立起了贫困户满意、企业(合作社)受益的利益联结体。

科左后旗、扎鲁特旗是通辽市实施产业发展扶贫工程的缩影。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集中优势力量,立足特色产业,瞄准贫困群众发展需求,打出产业扶贫组合拳,才能破解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产业的难题。

多方联动 拓宽精准脱贫途径

“这工作好,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开鲁县大榆树镇秉礼村村民孟显荣感慨道。由于身患重病不能干重体力活,他十分珍惜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

今年3月,大榆树镇秉礼村投资112万元,建设了集生产车间、库房、办公室、员工宿舍、食堂为一体的富民服装厂,包括孟显荣在内的51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培训后正式上岗。

村党支部书记姜明介绍,服装厂目前已安置150人就业,招工对象主要是本村及周边镇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贫困家庭一人就业、全家增收,村集体每年还会有3—5万元的房屋出租收入。

年初以来,开鲁县整合扶贫资金及金融扶贫贷款,在贫困人口集中的嘎查村建立“扶贫车间”,解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问题。目前,大榆树镇富民服装厂、东风镇东方红村伊赛肉牛育肥牛养殖场等建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已成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脱贫增收的新渠道。

开鲁县将就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之一,不仅有“扶贫车间”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还有就业基地提供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就业机会。

开鲁县建华镇建立了1个县级“巾帼示范基地”,1个镇级“巾帼创业就业基地”,基地分别以发展休闲旅游和线上线下大团购服务为主,打造本土绿色农业和绿色产品品牌,带动妇女“抱团”增收。

针对妇女创业就业“缺技术”“无门路”的现状,建华镇通过举办2期“巾帼脱贫行动”培训班,将技能培训送到基地。同时,为扩大销路,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开发模式,建华镇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大提高了妇女种植、电子商务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截至目前,2个基地共带动周边妇女创业、就业156人,妇女每人每年增收3000多元。

“如果没有金融贷款搞养殖,我不可能过得这么好。”科左中旗架玛吐镇苏林毛都嘎查贫困户张尼玛,在两年前申请到5万元的金融资金,原本无房无业,如今不仅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还养了10头牛、30多只羊。他说:“前几天卖了6头牛犊4.2万元、20多只羊2万元。”张尼玛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几年前,像张尼玛这样发展产业热情高涨,但缺乏资金的农牧民有很多,贷款难、担保难是他們脱贫致富路上最大的障碍。

为此,科左中旗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组织旗内涉农银行,通过贷、投、扶等金融帮扶模式,累计发放贷款5亿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担保难、贷款难问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资金保障,走出了一条金融扶贫之路。

除了产业扶贫,通辽市因户因人施策,多管齐下推进精准扶贫,构建多元化扶贫新格局,金融、就业、教育等脱贫途径不断拓宽,为贫困户提供了精准稳定可持续的致富机会,精准脱贫取得新成效。

猜你喜欢
后旗通辽市养牛
王舒作品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杨伟军:养牛脱贫谋致富 “牛劲十足”奔小康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察右后旗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治试验总结
Family Education
探索养牛模式 打造养牛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