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金刚法舞及保护研究

2018-12-01 12:18陈楠
神州·上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藏传佛教

摘要: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也是形成了丰富的文化类型,一些外来文化在我国经过长期的发展也逐渐的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其中藏传佛教金刚法舞就是佛教在传入到藏区之后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其不仅具有着外来佛教的文化,同时还有藏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具有中丰富的文化价值体现,下面,本文就针对藏传佛教金刚法舞进行研究,并提出一定的保护措施,希望对藏传佛教金刚法舞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藏传佛教;金刚法舞;保护研究

前言:

藏传佛教是一种外来文化对藏区文化的影响,经过藏区不断的发展,佛教文化也在藏区呈现出了其独特的文化特点,金刚法舞是藏传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代表着一种宗教的舞蹈类型,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上,其具有着鲜明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价值,需要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而藏传佛教金刚法舞的发展和内涵以及如何保护,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1.金刚法舞概述

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叶时期,有一位莲花生大师,其不仅对密宗的理论知识十分精通,并且对密宗咒术与仪轨也是十分熟悉,其在进藏的时候,按照苯教于藏区地区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而采取一种比较柔和的方式,来对苯教部分仪轨进行吸收,向其地区人民宣称苯教诸多的神祗都是佛教中的护法神,与此同时莲花生还按照印度佛教的金刚舞与西藏本土的宗教苯教具有祭祀的巫舞及大量的西藏民间类型的舞蹈进行结合,从而创建出一种藏传佛教的祭祀仪轨舞蹈,也就是所谓的金刚法舞,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逐渐的金刚法舞成为了藏传佛教所特有密宗的仪轨以及艺术表现形式。金刚法舞是藏区地区苯教祭祀的巫舞、民间的舞蹈以及印度的金刚舞有效结合而产生的综合宗教艺术表现形式,经过历史不断发展,这种藏传佛教也慢慢于藏区和其它一些地区逐渐得到流传,同时金刚法舞由于存在的地域和民族具有不同性,也产生了诸多称谓,比如,蒙族将其称为“查玛”、““步叱”以及布扎”等,满族则将其称作“跳布扎”,同时甘青一些地区好将其称为“跳欠”,一些卫藏的地区也将其称作“羌姆”,另外康巴地区将其称作“巴羌”,一些内地地区称其为“打鬼”、“跳神”、以及“跳鬼”等[1]。

2.金刚法舞的表演内容

2.1金刚法舞的基本程序

金刚法舞在表演中,具有着一定的基本程序,首先是金刚法舞仪式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中主要包括服装与道具、坛城供品以及乐队等工作的准备,在这其中坛城具有着显著象征的意义,其代表本尊与上师作为中心而具有的神祗汇聚精神模式,并且供品于金刚法舞中也使用频繁,糌粑是其主要的原料,供品制作一般需要加入三甜、三白和酒等,通过揉和制作,另外,乐队于金刚法舞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根据各路神祗特殊的要求,对于扮演角色僧人来说,在其表演前还要进行闭关修行来进行身心净化,法舞的表演前一月,其乐队与舞队要集中进行统一的演练[2]。

金刚法舞仪式主要有表演与非表演等两个部分,其非表演主要指金刚法舞在表演前所进行的诵经与转经宗教仪式;其表演的部分也可以分为预演与正式表演等两程序,在金刚法舞的正式表演过程中,在第一天是进行八大法的行舞,而第二天进行的是护法的神舞。八大法的行舞的出场次序依次是阿杂热舞、鼓舞、四位护门天母舞、杂姆”神法舞、小鹿舞、水牛舞、八大法行舞、六步法舞、八黑帽咒师舞、男寿星舞、过渡法舞、龙乃措姆舞;其第二天进行的护法神舞依次的出场次序为猴面法舞、怙主贡布和眷属舞、阿吉曲珍和眷属舞、四护卫神舞、财神朗色舞、四地方神舞、王臣法舞、小面具法舞、首段法舞、中段法舞、末段法舞等。

2.2金刚法舞的主要角色

在金刚法舞中,其主要的角色包括对密乘坛城守护的钩、链、铃和羂等四位天母以及有强白古、白玛松、央达托、西觉云旦、普巴赤列、玛姆普敦、仁增鲁本、德吉希瓦等八位尊者。表演中黑帽咒师也是特殊性的一种群体,他们在登场时都是头戴黑色的宽沿法帽,一般金刚法舞中都存在黑帽咒师,其是进行通神的角色,贡布在藏传佛教内代表着护法神,一共存在十贡布,他们护卫在坛城上下左右以及四面和八方,同时各教派和各寺庙也存在不同的尊奉贡布,阿吉曲珍也是金刚法舞中的角色,其是吉祥天女的化身,另外还包括四护卫、朗色财神、白哈尔以及一些小面具的人物等[3]。

2.3金刚法舞的艺术形式

对于金刚法舞的艺术形式来说,主要包括面具与服饰、舞蹈动作以及乐器音乐等。面具是金刚法舞經过漫长发展中逐渐产生的一种独特审美形式,其呈现出藏区独特民族的风格以及地域特色,其面具色彩代表了藏族的审美,一般使用抽象、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赋予性格化的特征,借助不同的手段,来进行怪异荒诞、恐怖狰狞或者浪漫奇幻等效果的表达,这也是其宗教传播中内容的需要,同时护法神具有的服饰也是不同,其中有孔雀翎以及骷髅等服饰;金刚法舞呈现出的舞蹈形态和动作也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在表演中比较常见脚步的后仰和放里、上身的骄姿、头朝后的跳跃、弹腿的跳跃、交错步以及长跑跳步等,舞蹈动作的技巧可以分为46种,按照相应的技巧跳舞具有强烈的美观性;在金刚法舞的表演中,乐器音乐主要是乐鼓、唢呐、加林、声钹、调钹、大法号、达马鼓以及铜钦等,这些都具有明显的藏区文化特色,另外,金刚法舞音乐可以分为合奏与独奏等两种类型。

3.金刚法舞的表演意义

3.1节日气氛

藏族人们的信仰和其宗教意识具有密切关系,其中藏传佛教文化内容是其信仰的主要载体,已经是藏族人民主体文化主要部分,这种藏传佛教文化对藏族历史、生活和文化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对于金刚法舞来说,其表演一般都是和宗教节日以及宗教法会具有联系,尽管金刚法舞具有佛教密宗的仪轨特征,具有显著宗教意义,而其在公众的场合进行演出,就具有着一定的群众性以及娱乐性。金刚法舞往往会每年进行一次举行,举行中不可计量的人群都穿着节日盛装,并带自家的物品或者特产,在直贡地方进行聚集,呈现出农牧民的闲暇集会以及农牧业经验交流等形式,并且也展现了藏族的精神状态,另外,法舞表演也给予人们创造出互相接触和互相交流的机会,人们通过全身心投入于法舞表演中,能够领略到神人间的近距离接触和共鸣[4]。

3.2宗教仪式

金刚法舞是一种具有严格密宗的仪轨形式,其最初只是在密宗的殿内来进行表演,经过逐渐的发展才在僧俗的大众场合进行表演,其信徒通过对舞蹈的欣赏,来希望獲取神佛的加持,金刚法舞对舞蹈表演的运用方式,更好的将佛法和善念进行传达,从而起到驱邪除障和弘扬教法的作用,观赏者通过观看来体验到生命的无常,进而领悟到诸法的实相。作为一种藏传佛教的寺院祭祀仪式的舞蹈类型,其主要的目的是进行宗教奥义的传达和弘扬,其舞蹈的场面十分恢宏、服饰华美、面具精细,表演者通过举手投足洋溢出藏族宗教的乐舞风格以及韵律,其艺术具有着独特魅力,从而吸引众多的藏传佛教相关教徒对其神灵更加敬仰和畏惧。

4.金刚法舞的保护措施

金刚法舞作为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具有着显著的文化价值,这就需要国家做好对其的保护,国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对藏传佛教重要的文物古迹提供维护的资金支持,保证其文化能够得到尽可能的保存,同时藏区和各地市还要成立相应的藏传佛教民族文化的抢救和研究组织机构,来不断对全区的文化艺术进行定期全面的普查,从而对其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者趋势进行及时的了解和掌握,来将强对其文化的保护,另外,藏传佛教金刚法舞具有着非常强烈的欣赏性,想要得到长久的发展还需要得到人们更多的理解,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制作相应的舞蹈表演视频,来进行文化的宣传,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吸引人们对金刚法舞的认识,进而促进人们度金刚法舞的关注,这对其保护和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藏传佛教金刚法舞是藏区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对其形式和内涵分析,深入对其文化进行了了解,并提出了一定的保护措施,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区文化类型,希望其具有着更加强烈的发展力以及艺术活力。

参考文献:

[1]杨毛加.藏传佛教金刚舞之艺术形态研究[J].山海经:故事,2016(z2).00027-00027.

[2]王晓莉,桑吉扎西.田野中的舞蹈人类学——以西藏萨迦寺普巴密宗金刚法舞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征为例[C].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139-140.

[3]龙梅.宗教法舞“查玛”之研究现状综述[J].世界宗教文化,2016(3):151-156.

[4]张径真,龙梅.“金刚舞”的诞生与佛教歌舞观的演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61-61.

作者简介:陈楠(1991.2),女,汉族,云南省玉溪市,本科,研究方向:民族舞蹈,职称:助教。

猜你喜欢
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藏传佛教觉囊派绘画遗存概说
论德里罗小说的藏传佛教渊源
藏传佛教“大手印”法在西夏的流传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喇嘛“斗法”考——兼论忽必烈及元皇室独尊藏传佛教的由来
现代藏传佛教系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