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婚姻主题民间故事的叙事母题、结构以及文化意蕴在韩国多文化主题小说中的再现

2018-12-02 22:30公光哲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文化意蕴叙事结构

公光哲

摘要:因韩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不少国外女性移居韩国,韩国在短时期内形成了多文化社会,体现相关多文化主题的小说也随之而起。在2000年代体现国外移居者生活现状和文学再现的相关主题小说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文学思潮。本文将对韩国这一时期代表作之一的《别了!马戏》与婚姻主题的民间事故“樵夫与仙女”进行对比。通过对叙事母题、结构、文化意蕴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出民间故事的结构要素在韩国多文化婚姻主题小说中的再现形式。

关键词:叙事母题;叙事结构;文化意蕴;多文化主题小说;再现

一、序文

近年来因韩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少国外女性以国际婚姻形式移居韩国,韩国在短时期内形成了多文化社会,体现相关多文化主题的小说也随之而起,成为了当时的一个文学思潮。韩国女性作家千云英的长篇小说《别了!马戏》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别了!马戏》的故事情节与民间故事“樵夫与仙女”的故事情节如出一辙,人物的设定和叙事结构也是极其相似。这也给民间故事的叙事母题、结构、文化意蕴在当代婚姻主题小说中的再现提供了可比性研究的平台。

二、民间故事的叙事母题在小说中的再现

(一)人物母题在小说中的再现

在《别了!马戏》中再现了“樵夫与仙女”女主人公仙女的形象。《别了!马戏》的女主人公从中国远嫁韩国,原因是为了解决家庭的困境和寻找自己的初恋。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形象极其相似,她们同样来自异域,需要重新适应陌生的社会,寻找自己的位置,在婚姻破裂后都回到了原初的世界。

“樵夫与仙女”的男主人公樵夫是一个社会身份低下难以婚配的底层人物。因为自身的善举得到助力者的帮助与仙女结为夫妻。《别了!马戏》中的男主人公是住在乡下的残疾人,与老母和弟弟共同生活。他与樵夫同样是社会的底层人物,在婚姻上处于劣势,属于先天缺乏的角色。

“樵夫与仙女”中的助力者是男主人公曾经救助过的人物,为了报恩帮助男主人公取仙女为妻。《别了!马戏》中男主人公的弟弟,也是男女主人公婚姻的助力者。与“樵夫与仙女”中的助力者不同,他帮助哥哥取妻是为了逃离贫困的家庭。只要哥哥成了家,自己就可以脱离家庭免去烦恼。

(二)禁忌母题在小说中的再现

“樵夫与仙女”和《别了!马戏》同为婚姻类主题,一般故事中都设有婚姻禁忌,禁忌内容主要是男人掌握妻子的弱点,使女主人公不能重新找回自己的原型重返原有的世界。

“樵夫与仙女”中的樵夫因为没有听从助力者告诫的禁忌,将仙衣还给仙女,致使仙女重返原初的世界导致婚姻破裂。《别了!马戏》中的男主人公同样没有听从弟弟的告诫,没能信守善待妻子的诺言。怕失去妻子的男主人公以极端的揣测和性虐来对待妻子。导致女主人公重新唤起了自己来韩国的初衷,为了寻找初恋和自由毅然决然的离家而去。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樵夫与仙女”和《别了!马戏》中的对应人物和婚姻禁忌虽然在细节上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作为人物母题和禁忌的叙事功能是完全一致的。

三、民间故事叙事结构在小说中的再现

“樵夫与仙女”的叙事结构主要以“缺乏—解除—缺乏”的特点反复架构。《别了!马戏》也是围绕“缺乏—解除—缺乏”的叙事结构展开。男女主人公为了解决各自的“缺乏”结合到一起,在“缺乏”得到“解除”之后获得平衡。但是因禁忌的打破重新形成“缺乏”,故事的发展始终处于平衡与失衡反复交替。

“樵夫与仙女”的“二元对立”结构在《别了!马戏》中得到了延续和再现。小说的叙事结构主要以“缺乏—解除”,“异域—本地”两个对立结构构成,这与“樵夫与仙女”中的“缺乏—解除”,“天—地”两个对立结构是相互对应的。

四、民间故事文化意蕴在小说中的再现

(一)“仙衣”的文化意蕴再现

“仙衣”代表着仙女的原有属性,脱去仙衣为凡人,复得仙衣为仙女。“仙衣”是仙女原型和现实属性转换的重要媒介。小说中的女主人公也有无形的“仙衣”,女主人公为了解决父母的经济困境嫁到了韩国,她的身上同样具有自己的原有属性。这也成了男主人公得以控制她的砝码,男主人公深知妻子为了父母无法离开自己。但是在男主人公的百般虐待中,女主人公唤醒了自己的原有属性,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本源世界。

(二)“成长旅行”的文化意蕴再现

“成长旅行”在故事中是主人公成人前的成长仪式,需要磨练和完成任务。这一母题意蕴在小说《别了!马戏》中也得到了再现。男主人公是个残疾、无能,具有恋母情结的人物。无法以成人身份面对社会和婚姻。他在妻子离去之后为了寻找妻子和生存,独自往来于异国之间,面对生存的艰辛。男主人公独自面对世界的行为也正是故事中“成长旅行”母题的小说再现过程。

(三)“净水”的文化意蕴再现

“水”的神话释义是净化和再生。小说的男主人公最后跳入雾气沉沉的大海自尽。他在成人仪式中的磨练没有成功,无法应对现实磨难,只能以失败告终。小说中的大海与“净水”母题的功能是一样的。男主人公跳入大海代表着他需要重新的净化和再生,沉重的雾气和雾中航行的船则代表着主人公无法看透的混沌世界和迷茫的自我。

(四)“洞穴”的文化意蕴再现

小说在描述女主人公时多次提到“渤海公主坟”,这是她与初恋相识的地方,对她来说是自由、爱情、故土的象征。“渤海公主坟”对她来说不仅是精神寄托,也是生存的希望。

神话释义中“洞穴”代表子宫,意味着新生。小说中的“渤海公主坟”与“洞穴”母题具有同样的功能和效应。女主人公经常怀念“渤海公主坟”,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坟墓中。这象征着女主人公想要逃离痛苦的现实,回归本源世界,获得重生的欲望。也是对家乡、父母、恋人的怀念。

五、结语

在韩国初步形成多文化社会的同时国外婚姻移居者的社会问题得到了主流社会的关注。不少有识之士为了反映和解决这种社会矛盾进行了小说化创作。这种反映异国婚姻的多文化主题小说在其结构和叙事母题、文化意蕴的呈现上与异类婚姻民间故事的结构、母题、文化意蕴相重叠。

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和母题在现代小说中的再现并不是个案,特别是婚姻类主题小说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人类社会的婚姻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学创作也具有继承性。婚姻类主题民间故事的结构要素在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再现也是必然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韩]裴元龙.樵夫与仙女故事研究.集文堂,1993.

[2][中]刘守华主编.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韩]千云英.走好!马戏.文学村,2005.

[4][韓]刘文武.多文化社会转换和多文化探索.韩国亚洲学会,亚洲研究,第13卷第二期,2010.

[5][韩]吴允浩.外国人移居者的形象化和我们圈内的他者谈论.现代文学理论学会,现代文学理论研究,第40卷,2010.

[6][韩]全英子,全艺花.关于女性结婚移民者的固有观念和情感对于社会距离产生的影响.韩国生活科学会,韩国生活科学会刊,第19卷1号,2010.

[7][韩]宋贤浩.“多文化社会的叙事类型和叙事策略”.现代小说研究44,韩国现代小说学会,2010.

猜你喜欢
文化意蕴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言外之意话“红”色
法语俗语、 俚语的特点及文化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