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基于大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8-12-02 22:30曾良仔蔡伟松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曾良仔 蔡伟松

摘要:本文拟通过分析高校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背景下,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有力提出了大类培养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并分析了地方高校基于大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意义。

关键词:大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意义

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多元化,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大类招生是必然趋势。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精神,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对于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和办学内容的探索从未停止。因为已出现诸多弊端,传统的按专业招生模式面临需要改革,北京大学于2001年率先实施“元培计划",国内诸多地方高校也先后实施了按学科大类招生与培养制度,然而,由于教师资源分配比例不一、综合水平参差不齐、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低不同导致在实施过程中与重点高校相比尚存在部分差距。

如今,“大类招生”是将学科门类相同或相近的专业合并归类,按照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学生进校后先经过一段时间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学习,再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兴趣特长、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选择具体专业。分专业培养大类招生是起点,大类培养才是此轮高等教育招生培养方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精髓所在。

国内对于大类招生给人才培养带来的优势与消极影响论文主要从专业设置与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关于地方高校如何在大类招生培养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较少涉及,从建立健全相应的教学和学生工作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的有以下几类研究成果:

一是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提出新措施的论文有陈伟所著《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构建》、王寰所著《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研究》、刘洁琳与常任琪所著《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以西安文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为例》、郭成洋所著《浅谈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新办法》等为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工作管理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3]

二是从辅导员角度对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的引导与帮扶措施研究有李念所著《浅谈辅导员专业背景在高校大类招生环境下的作用》,洪盛志所著《高校“大类招生”影响学风建设的研究——以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为例》,以建立健全与大类招生配套的学生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与网络平台教育为主为学生进行综合管理服务。

三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改进方法,创新工作載体。以辽宁大学学生工作处等单位所著的《大类招生培养体质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东北大学软件学院党委所著《高校大类招生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对策》为例,思想政治专业化,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进管理制度,发挥党支部,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来弥补班级重新划分的不足。

在国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外一流大学培养杰出人才的关键之一。在国内,在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中,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参照国外模式作为一项重要战略性课题。国外对于大类招生的实施历史较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人才培养理念上主要从设置促进个性发展的专业模式,学科交叉的课程,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制度体系来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丰富的理论体系,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外研究中较少涉及,通常以全人育人理念来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人才,实现大类招生“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地方高校仍然面临着经验推导多,创新机制少;由于理论体系较少和复制借鉴较多,所以说服力和指导性还不够强。

就趋势而言,笔者认为在大类招生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更多地会倾向于把国际视野植入到研究范畴。从国外到国内的研究中可判断在地方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学生工作管理独立化、班级组织淡薄化以及“互联网+”教育管理模式将是这一领域今后一段时间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大类培养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对策

高校顺应大类招生大类培养模式,将转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完善新的教育机制,有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管理服务水平的提升。针对大类培养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笔者提出以下六点新对策:

1.组建思政队伍,将思政教育专业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也作为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该由专业教师进行授课。本文所提及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任教师队伍是指担任学生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素质拓展等课程的专任教师,这些教师可由高校辅导员担任,将这部分辅导员从学生管理工作队伍中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通过常规教学,发挥课堂教育阵地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价值观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可以辅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等教育形式,加强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报告等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学生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负责教学内容的实施,对学生的引导、教育效果将会有很大的提升,专任教师的组建也应该从学科背景出发,并且高校应该安排专业化的培训,提升这支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制定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青年教师加入这支队伍,有力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建立学生社区,将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

目前,高校学生的管理由学生所属的学院执行,在我国再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了“书院制”管理模式,即建立学生社区,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职工作的辅导员纳入学生社区,专职进行学生管理工作。与此同时,高校可以根据学生宿舍分布划分成不同的社区,管理人员进入不同社区办公,了解学生状况、维系校园稳定、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进行评奖评优工作、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及其他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好适应大类培养带来的新变化。

3.撤销班级编排,以宿舍为单位进行管理

班级这一高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新的招生形势下已逐渐表现出诸多不适应性。为了更好推进大类招生政策和发挥大类招生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笔者建议在高校撤销现行的班级编排,大一期间由社区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专业分流后,以专业为单位,同样由社区学生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分类指导和个体引导将得到有力实现。

4.根据专业分流,以导师学长制进行管理

专业分流后学生将会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这一时期学习任务中,学习内容高度专业化,学生学习压力陡增,面临着较大的课业压力,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和思想政治教师此时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帮助和辅导相对较少,甚至因为学科背景不同而无法对学生在学业上进行引导。

针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学校教育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建立导师制和强化学长制,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引导和帮助。导师的配备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专业为单位配备,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学长制的建立,可以从在校生中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以寝室为单位配备,加强学生间的自主交流,充分发挥学长辅学的优势。

5.依托大类培养,建立“互联网+”管理模式

在互联网+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主动占领新阵地。为进一步适应高校大类招生带来的诸多变革,借助互联网平台无疑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的有效措施。高校可以针对性地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共享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提倡网络授课和网络学习。与此同时,可以开发学生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无纸化、互联网+管理模式,提升学生事务处理、自主育人、寝室管理等日常工作的效率,还能够构建具有正能量的学生网络交际平台,增进同学们的友谊,提升同年级学生的凝聚力。

6.加强自主管理,构建个性化新培养模式

学生自主管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臺,高校应大力发展学生社团,强化建设学生会、年级会、自管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丰富学生第二课堂内容,完善学生内部组织的建设,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自主发展意识。

三、地方高校基于大类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意义

1.地方高校基于大类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改革,是当今时代和现实工作的双重需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人才的要求日趋多元化,国家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大类招生是必然趋势。与传统专业招生相比,大类招生是对应素质教育改革的新型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灵活多变、因材施教、综合培养的优势,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和选择机会,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挑战,尤其是师资缺乏、发展不平衡的地方高校中,如何平衡好大类招生后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在惯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新机制,融汇新方法,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成效性。

2.完善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的理论体系,探寻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辅导员为主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类招生培养的背景下,惯用的班级管理模式、考评体系、思想教育方式都将面临较大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共通性,实行大类招生后的学分制、弹性学制、专业分流等制度更加强调学生发挥主观意识,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全方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然而,也带来了一系列集体意识淡化、心理状态失衡、职业规划混乱等消极影响,为此,遵循大类招生因材施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指导是必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工作是有力整合有效资源。

3.可为地方高校制定思想教育新模式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与学生日常管理不可分割,带有系统性,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给学生管理带来了新疑难,需要经历尝试阶段,预设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班级建设可互补短板,在遵循大类招生理念中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下,最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德才兼备人才,地方高校辅导员群体将逐渐从为学生、社会服务的角色转变为提升学生发展性的重要引路人,更有效将思政工作的核心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

参考文献:

[1]崔伟,陈娟.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反思与构建[J].高教高职教育,2014 (95):162-163.

[2]王寰.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研究[J].决策与管理,2014 (6):25-26.

[3]刘洁琳,常任琪.高校大类招生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 (37):183-18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意义
有意义和无意义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