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与儒家的对撞

2018-12-02 22:30王悦
北方文学 2018年27期
关键词:儒学冲击

王悦

摘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针对当时一些代表六国的分裂势力,发布了《焚书令》,规定史官须将《秦记》以外的史书全部烧毁,亦即除博士官掌管收藏外,天下所有《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于是,战国时期,除秦国外,各国史记均被毁。

《竹书纪年》为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晋朝时被盗墓贼不准发现,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上下记载了89位帝王、1847年的历史,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但此书曾被历代儒家学者视为异端,屡遭封禁,几度散佚。它记录了夏朝到战国时期的很多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许多地方与《史记》差别极大,所以这本书出土以后震撼了中国人的思想,尤其震撼了中国人两千多年的传统道德体系。

关键词:竹书纪年;儒学;传统思想体系;冲击

一、《竹书纪年》与《史记》对部分历史的冲突记载

《竹书纪年》相对于汉儒经典太异类了。儒家向来是厚古薄今,每论及圣皇之治、王道乐土必遥拜三皇五帝,尧舜禹汤。儒家为树立黄帝正统,家天下,把五帝都黄帝家族化,把五帝交替的冲突都贤能禅让化,这样的价值观也容易被封建帝王利用来稳定社会。而《竹书纪年》对上古政治交替的记载冲破了儒家古代历史体系。下面摘录了《竹书纪年》中的一些记述:“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放尧于平阳。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这一段话可谓字字带锋,石破天惊,强烈冲击了儒家称颂已久、可谓千古美谈的“禅让”制度。叙述了上古五帝、夏、商、周的交替充满血腥,而且都是以下犯上,虽然残忍却似乎更近人性。这些完全颠覆我们对上古时期人心淳朴的印象,对三皇五帝选贤任能,德治天下的崇拜和仰慕也产生了动摇。除此,《韩非子·说疑》中更是一言以蔽之“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所以,结合其他正史和考古挖掘史料,这一段历史的确有可能是另一番叙述,尧的确是形式上禅让给了舜,但实际上是被逼迫“禅让”的。

此外,儒家为了巩固统治思想的地位树立了许多政治榜样,例如,关于商王朝重要辅臣伊尹,根据《竹书纪年》记载,原文是:“伊尹放太甲于桐,尹乃自立,暨及位于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也就是伊尹放逐了商汤的长孙“太甲”而自立为王,太甲在桐宫被关了两年多,后来趁机从桐宫逃回王都,杀了伊尹,恢复了王位,还宽宏大量地对待伊尹的两个儿子,让他们分了伊尹的财产包括田地家宅。然而在《史记·殷本纪》中记载:“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太甲继承王位后不听伊尹的劝告,胡作非为起来,太甲被伊尹关在桐宫,深为悔恨,终于改邪归正,有了良好的表现,于是伊尹又把他迎回都城。伊尹称赞太甲悔过自新。于是乎,发动宫廷政变篡夺王位的伊尹一下子成了大公无私的圣人。

《竹书纪年》由于成书与出土年代久远,出土竹简还是战国时期的“蝌蚪文”,经晋国学者编撰释成,后又经战乱,散佚,原本丢失,后人校注等等曲折,学界对《竹书纪年》的真实性有诸多争议。

二、《竹书纪年》的真伪考证

《韩非子说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证明韩非子也这么认知历史,与《竹书纪年》观点一致,韩非子处于孔子同时代法家人物,其观点的确有一定参考意义。不止《竹书纪年》,近代长沙出土的《楚玉帛》的记载注釋后也与《竹书纪年》基本吻合,包括《睡虎地秦简》在内的考古文献的出土也会逐渐证明《竹书纪年》的真实性。还有,先秦的好多问题与争论是儒家学说无法解释的,比如,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著名国学大师兼甲骨文专家王国维,在北京大学曾就《史记》与《古本竹书纪年》的差异评说道:“甲骨文中所记帝王上迄殷朝康祖丁,下至商纣王帝辛,一共是八世十二王。”“如果按《史记》所写,十二王掌国七百七十三年,平均每位国王当权时间超过六十四年。”王国维最后下结论说:“十二位国王中,有四位是传弟不传子,也就是有近半数的国王寿命超过一百年,这样的事情可能吗?”。可见,历史的谜团似乎有了可以解释的办法,而答案可能就在《竹书纪年》当中。

三、《竹书纪年》与儒家价值体系的三次冲突

《竹书纪年》中有很多揭穿儒家历史谎言的记载,所以后世儒家大都坚决否认他的真实性。《竹书纪年》与儒家思想价值观主要有三次严重的冲突:最一开始,周景王死后,周悼王继位。王子朝攻击并杀害周悼王之后晋国攻打王子朝而拥立周敬王。尹氏立王子朝为王。王子朝执政五年后衰败,带着周室典籍逃奔楚。周氏典籍逐渐丢失。此时,儒家改编的《六经》逐渐流传开来,得到广泛传播。之后,西晋时期盗墓贼不准发现了《竹书纪年》,晋武帝命令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翻译竹简西晋有专门大臣进行注释,并将之命名为《竹书纪年》。但此时此书被儒者定义为异端邪说。期间又遇上八王之乱等多次政治纷扰,时至刘渊造反,出土的原本竹简就莫名消失了,可是注释本却意外的保留下来。这时候儒家还没有完全独大,但是《竹书纪年》与儒家学说的冲突刚刚产生就消失在主流视线。

自从东汉“党锢之祸”以来,儒家思潮已经在魏晋时期不再居于主导地位。三国时期,不喜礼教常规的“非汤武而薄周礼”的名士们非常推崇《竹书纪年》,在出土整理的过程中,许多的晋代学者,如王接、王庭坚、潘滔、挚虞、谢衡等人相互间也曾经发生过论难。此后三百年间,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自先秦时代以来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时期,《竹书纪年》在这一潮流的影响下顺利得以传承。

但自从韩愈举起“道统”的大旗之后,儒学复兴,在宋朝,儒家达到真正的高峰期,二程、朱熹理学已成为正统思想,可谓一统天下。当《竹书纪年》出土之后,可以想到会给当时的思想学术界会带来何等巨大的震动,就形成了《竹书纪年》与儒学最彻底的一次冲击。儒学在宋代开始重新居于统治地位,与儒家史学体系冲突极大的《竹书》理所当然地被宋儒视为异端邪说,必欲除之而后快,清代朱右曾所著的《汲冢纪年存真》序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学者锢于所习,以与《太史公书》及汉世经师传说乖牾,遂不复研寻,徒资异论。越六百余岁而是书复亡。”与这一趋势相吻合,《竹书纪年》在安史之乱到唐末五代传抄本逐步开始散佚,宋代的《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已不加著录。可以说,《竹书纪年》在宋代的亡佚绝非偶然,而是被政治所牵制。

《竹书纪年》的出现的确震惊和颠覆了儒学历史以来的价值观,他们的差异为史学提供新的争议和探索,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认知历史,也可以让世人反省过去。追究历史也并不仅仅为了历史的真相,而是探求古人的内心,体会历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韓星.古代王權政治與儒家的批判傳統[J].诸子学刊,2015 (02):11-37.

[2]倪德卫.“今本”《竹书纪年》与中国上古年代研究——《〈竹书纪年〉解谜》概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04).

[3]姜广辉.从五帝三王到孔子[J].人文天下,2015 (07).

[4]程平山.百年来《竹书纪年》真伪与价值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 (06).

[5]王奥.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与流传考[J].文化学刊,2016 (05):236-239.

[6]邵东方.从思想倾向和著述体例谈《今本竹书纪年》的真伪问题[J].中国哲学史,1998 (02):89-104.

猜你喜欢
儒学冲击
周礼与儒学的机理
儒学交流在路上
一种新型冲击器拆卸及预紧装置
有效备考之经典考点的深挖——以儒学为例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预算紧缩冲击海洋钻探
现代儒学的宪政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