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三则

2018-12-03 02:05张德林
粤海风 2018年1期
关键词:自由主义美学美的

张德林

一、胡适谈“自由”

“自由”是个说得明而道不尽的具有永久价值的命题,全世界古往今来有多少哲人、学者、作家、首脑乃至平民百姓,都发表过各自的见解。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自由”变成个敏感性话题,人们望而生畏,避而不谈了。好在“自由”已得到解放,几年前已被我国政府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五条。看来“自由”已被允许(提倡)“自由”讨论了,手头正好有一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3年7月公开出版的胡适专著《中国人的人格》,被该出版社誉为“塑造国民人文精神的经典读本”,书的封底还印有海内外四位名家对这位文化巨擘的崇高评价。翻开书本的第一篇,开宗明义就是讨论什么是“自由”和“自由主义”:

孙中山先生曾引一句外国成语:“社会主义有五十七种,不知哪种是真的”。其实“自由主义”也可以有种种说法,人人都可以说他的说法是真的,今天我说的“自由主义”,当然只是我的看法,向大家请教。

自由主义最浅显的意思是强调尊重自由,现在有些人否认自由的价值,同时又自称是自由主义者。自由主义没有自由,那就好像长坂坡里没有赵子龙,空城计里没有诸葛亮,总有点叫不顺口吧!据我的拙见,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自由”在中国古文里的意思是:“由于自己”,就是不由于外力,是“自己作主”,在欧洲文字里,“自由”含有“解放”之意,是从外力裁制之下解放出来,才能“自己作主”。在中国思想里,“自由”就等于自然,“自然”是“自己如此”,“自由”是“由于自己”,都有不由于外力拘束的意思,陶渊明的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自然”二字可以说是完全同“自由”一样。王安石的诗:“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这就是说,这片瓦的行动是被风吹动的,不是由于自己的力量。中国人太看重“自由”中“自然”的“自”字,所以往往看轻外面的拘束力量,也许是故意看不起外面的压迫,故意回向自己的内心去求安慰,求自由。

这位启蒙主义大师在这则美文中昭示的观点可谓挚诚的坦率,没有任何遮蔽。他笔墨潇洒,说东道西,随心所欲不逾矩,核心话语还是扣得紧紧的:“自由”属于人的本性,“由于自己”,“不由于外力”,“自己作主”,“自己如此”,“自然”,“自然而然”“自由自在”……进而我们不难引申出自由乃“天赋人权”之首,每个公民都有人身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行动自由、创造自由……只有让每个人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才华、智慧、潜力,人生才会幸福,文化才会提升,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兴旺。把自由看作一头色彩斑驳的孟加拉虎,必须严加管教,关在笼子里只供观赏,唯恐放它出来闯祸,这种观点是绝对愚蠢的。

二、蒋孔阳谈“美与生活”“美与关系”

蒋孔阳先生是海内外著名的美学家、文学评论家。他著作等身。其中三部美学专著《美学新论》《美学艺术论集》《德国古典美学》,我经常把它们放在案头,便于随时翻阅、学习。深邃独到的哲理思考,古今中外、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证,明丽晓畅、行云流水的文学语言,这三者有机融合,构成蒋先生美学专著的独特的个性风格。试举《美学新论》中的两小段短文看看。

1.美与生活

每个人都愿意活下去,都喜欢生活,凡是有利于生活的,能够充分显现生活的就是美的。反之,凡是不利于生活的,不能显现生活的,就是丑的。早晨起来,打开窗子,一股新鲜的空气迎面扑来,我们感到美,那就因为它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反过来,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挤满了人,还有人不断抽烟,弄得乌烟瘴气,这时的空气不仅不美,而且因为它窒息了人的呼吸,不利于人的生活,因此,我们说它是丑的。人们都赞美阳光,说它美,这就因为阳光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同时也因为日光直接有益于人的生命机能,增进他的体内器官的活动,因而有益于我们的精神状态”。如果不是这样,在炎热的夏天,太阳晒得人汗流浃背,喘不过气来。这时的阳光将不是美的,而是丑的了。——《美学新论》第97页。

生活的美与不美(包括丑在内),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凝固不变的;而是双重的,可变的。作者用人人感觉到的空气和阳光(喻“生活”)在不同情境态势中对人的不同应响来印证同一事物(空气或阳光)美与不美的双重性和可变性,颇具说服力。论证的方法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以微知著,由小见大。比起那种专靠引经据典、缺少自己的独立见解的枯燥乏味的长篇大论来,不是要高明得多吗?

2.美与关系

美不是孤立的。它要和周围其它的事物发生一定的关系,然后才能说是美的或是丑的,月亮一般说都是美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多美!“独坐幽篷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又多美!然而,你到上海南京路上去看月亮,灯火辉煌,月亮显得又小又萎缩,就不见得有多少美了。猫睛石、玛瑙、蜜蜡、珊瑚这些东西,应当说是美的。但《长生殿》中的小生,卻用它们来形容丑女的形象:“眼嵌猫睛石,额雕玛瑙文,蜜蜡装牙齿,珊瑚镶嘴唇。”用非其宜,所处不得其位。因而美的变成了丑的。这样看,美不美,并不完全决定于事物本身,而要看它和周围的关系了。——《美学新论》第89页。

与上文的观点有联系。本文换了个角度提出论点:事物的美与不美虽有其自身的属性,但还要看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映衬、比较、对照(即“关系”的内涵)中,才能显示出来。一连串古典诗句的巧妙印证,给读者很大的启发。

三、钱谷融自述身世

“中国当代大学者对话录”《钱谷融卷》是一部三十多万字的文艺学专著,2000年2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重读该书,发现其中有一大段钱先生自述身世的美文,读时为之动容,故摘录下来,与大家共享:

我是本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出生的。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八十多个年头,可经历却十分简单,一生除了读书就是教书,始终没有离开过学校。而且教书教了将近六十年,所教过的学校却一共只有两所。因此我的接触面极具狭窄,生活知识十分贫乏。我对社会人生的了解大都是从书本中来的,对现实生活也常常用一种多少有些“书本化”的眼光去加以审视,因此我的认识和感受,往往与客观实际之间存在着一层隔膜,这个世界对我始终相当陌生。我一直在追求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的理解和尊重,却很少能够得到。我所尝味的欢喜或是悲哀,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当一回事。但我自己却是十分认真的。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失望,便只有促使我更深地沉浸到书本中去,沉浸到迷人的艺术世界中去。也幸而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大师早已为我储备下了十分丰富的艺术宝藏,毫不保留地容我随意加以享用。这才使日 子比较的容易打发。即使在那最黑暗的梦魇般的岁月里,也没有使我完全绝望。因为我在李白、莎士比亚以及托尔斯泰们用他们的绮丽的情思编织成的艺术世界里,虽然也看到其中同样存在着痛苦与悲伤,但总还时时透露出一些迷人的明媚的阳光,并常常带来一些能使我寂寞的心灵得到某种抚慰的温馨。——《钱谷融卷》第74-75页。

说真话,吐真情,文字清秀飘逸,充满灵气,笔触常带感情,这是钱先生文章的一大特色。这段文字也可见一斑。钱先生自述酷爱李白、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其他还有契诃夫、屠格涅夫、巴尔扎克、狄更斯、鲁迅、曹禺),长期迷醉在这些经典诗人、剧作家、小说家“编织成的艺术世界里”,废寝忘食,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这对形成他的个性或许有密切的关系。钱先生是位沉思型的大学者,性格纯朴、温和、谦让、善良、富有同情心。他的每篇文学论文几乎都涉及到对人、人情、人性、人道主义的深层次探索,《钱谷融卷》我认为是部集大成的专著。

钱先生擅长用平等对话、屈膝谈心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引起读者的兴趣和独立思考。关于文学中的人道主义议题,他在继《文学是“人学”》这篇里程碑式的卓越论文之后,又在本书中发表了更加详实、系统的见解,已建立严密体系,无懈可击。我读时感到莫大的精神享受,故推荐给大家研读。

猜你喜欢
自由主义美学美的
印花派对
打破平衡
近几年国际新自由主义动向回顾
美的校 美的人
纯白美学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春食色彩美学
“妆”饰美学
新自由主义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