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约萨克斯组曲《丑角》的钢琴伴奏

2018-12-03 02:04唐伟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丑角萨克斯大调

唐伟

摘 要: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在声乐、器乐、舞蹈等作品中运用比较广泛,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优美的音色和宽广的音域运用在风格各异的独奏作品中。米约于1939年改编的萨克斯经典之作《丑角》中就有非常有艺术特色的钢琴伴奏,并对具体音乐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关键字:米约 萨克斯组曲 《丑角》 钢琴伴奏

米约的萨克斯组曲《丑角》是其众多音乐作品的一种体裁典范。在组曲的三个乐章中其主题旋律节奏分明,而且音调清晰。单声部的织体形式就是有些主题旋律的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表现形式,使得主题的旋律性增强,这也作品在重要的一种表现方式。在萨克斯组曲《丑角》中,传统具有兼容的音乐风格。因此,在分析时必须要把握这些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演奏风格。

一、米约萨克斯组曲《丑角》内容梗概

在法國的20世纪以来,作为“六人团”的核心成员之一,达律斯·米约为世人留下了很多音乐作品。而对其生活创作影响重要的地方主要有法国、巴西和美国,他运用循环的方式先后在法国—巴西—法国—美国—法国度过了他的一生,所以其人生历程具有“循环性”的特点。米约的音乐作品体现的是一种“兼容性”的音乐风格,其中的因素是两种甚至多种因素相结合,是“传统性”、“现代性”和“异域性”不同程度的结合{1}。

而在米约的音乐作品中,最具有典范之作的还是萨克斯组曲的《丑角》。在这首组曲中总共有三个乐章,其主题旋律有八个,不仅音调清晰,而且节奏分明的主题旋律,所以作品的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段就是旋律。这一组曲具有比较清晰明确的宏观结构,通篇都体现了功能性的和声。而且米约的这一作品使用手法不太保守,其中运用了很多多样化的和弦结构手法,比如二度、四度和五度,同时也有连续的四六和弦、连续的七和弦的和声,运用的和声手法非常前卫丰富,包括复合和弦等。不同于传统的套曲,这一作品的三个乐章中的主调分别是C大调、bB大调和F大调,它们有很大的调性布局自由,在组曲的末乐章没有对第一乐章的主调进行继续再现,在下属大调结束的方式比较开放{2}。米约在作曲手法上的创意也与传统手法不同,这在其对曲式结构的细部处理中就可以发现。比如在处理各乐章的复三部曲式时,在复三的第一部分和三声中部之间需要进行连接运用,通过这样的方式两者就不会处在并置对比的状态,有利于将两者之间的对比削弱,在整个作品中这样的比较自由的手法非常普遍。在《丑角》的第三乐章中,演绎的是一首巴西风格的桑巴舞,这就非常鲜明的体现了“传统性”、“现代性”和“异域性”三个特点。而Scaramouche的原意指的就是在老式意大利喜剧中的丑角,具有懦弱好吹牛的特点,米约的这一作品中是对小丑不同面向的一种体现。

在第一乐章中运用的是比较活泼的Vif ,4/4拍。这一谐角比较夸张,在高低音区间音符飞舞,通过钢琴的演奏,使得对比主题更具有戏谑性,作品的感染力增加。而其过剩的节奏活力就与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主要主题有类似的地方。作品的第二乐章是一首爱的二重唱,其中运用的是中板 Modere,4/4拍。这一乐章比较静谧空灵,所以非常普遍的运用了法国音乐中的五声性音调,听起来比较自然亲切,这类似于我国的民族音乐五声调式。作品的第三乐章运用了巴西利亚Brazileira,2/4拍,它是一首非常快乐的桑巴舞曲{3}。这就加剧了各个乐章之间的反差,使得乐章的主题一直在高音区飞奔,而两架钢琴中会不时出现中低声部的二度级进音型,增加乐曲的趣味性。

二、米约萨克斯组曲《丑角》的曲式

在这一组曲中,音乐一开始是引子,根据两小节伴奏音型先写成。在第一部分中,动机和一次模进及其模进的延伸构成了第一乐句;在第一乐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就会产生第二乐句,在重复节奏中就可以实现这一乐句的变化音调;而再现第一乐句的是第三乐句,这一主题在和声上有一显著特征就是七和弦的连续进行,要丰富音乐织体的多样性,就要结合纵向上、切分、附点和十六分音符的平均节奏。而通过前面的演奏,所以单二部曲式的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为音乐材料,一般是进行引申性发展。该部分的乐句有三个,七和弦的连续进行依然是和声的主题,此时调性发生了变化,转到了属调C大调上。在185小节上开始进入B段,并有两个相同材料的过渡段在平行乐段的乐句前,这一主题乐句构成是一个动机和一次重复延伸{4}。在这一主题段中,主调的调性大调是A大调,其中四个乐句有四小节长,在每个乐句中的乐节有两个,并具有混合型的织体。第二钢琴要模仿第一钢琴主旋律进行一小节,这个主题的核心节奏就是在其它声部要运用伴奏进行切分节奏。在214-216,即主题进入前三小节后,就会出现一个引子,它是伴奏音型先现的,在单三部中一直都出现这个伴奏音型,作为桑巴舞风格乐章的核心节奏型,这样就可以更加突出切分节奏型。作为A部分的移调再现,A′回到主调F大调上就会再现,然后伴奏音型先现和自由经过的方式来连接之后的三个小节(249-251),这样就会准备进入再现部。这一再现部是缩减的,是对第一部分第一乐句的原样再现。

1.调性

《丑角》这一作品有比较简洁的调性布局,其基础是F大调,属调只运用了C大调和Ⅲ级大调A大调。因为其乐章运用的是桑巴音乐风格,所以其调性上试用的都是大调{5}。在《丑角》这一萨克斯组曲中,活泼、中速和巴西舞这三个乐章构成了全部内容。这三个乐章运用的都是复三部曲式,具有相同的曲式结构,但是其调性却有很大差别,主要是C大调、降B大调和F大调,而且乐章的速度是快速一中速一快速。节奏上具有密疏对比的两个主题组成了第一乐章,通过两架钢琴来进行交替呈示,其调性是主调和下属调;而三个对比鲜明的主题组成了第二乐章,它体现了三个主题:第一是附点节奏,第二是流动性,最后是变换节拍和调性。通过对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的对位结合,就可以再现曲式。这一个乐章具有舞曲性,是一种桑巴舞,所以在第三乐章中的主题运用中运用了切分节奏,这样就实现了三个主题的紧密结合。

2.主题

米约萨克斯组曲《丑角》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其在巴西工作期间对不同音乐风格的感触,包括巴西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类型的热带奔放风情。因此,在作品《丑角》中的主题就来源于此。

3.节奏

在音乐中节奏是其灵魂,这一作品的灵魂就是典型的巴西舞蹈节奏。《丑角》的第三乐章又名“巴西女郎”,由此可见其舞蹈特性就是热情和张力。因为巴西民间舞曲节奏就非常丰富独特,这可以更好地凸显作品的个性和特色。

(1)探戈节奏。巴西舞曲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切分节奏,《丑角》中运用的探戈节奏是八分音符切分与平八,其中一起一落的律动感使得节奏和节拍的规整性被削弱。通常这种节奏的演奏需要贯穿手臂和手掌到指尖整个手部的力量,这样节奏的张力就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来。其次,作品中运用的探戈节奏是八分音符附点与平八,这样就增强了节奏的热情奔放和顿挫有力的效果,与探戈舞曲相同。而这一伴奏音型也被赋予大而厚实的音区跨度,给人更加强烈摇摆的感觉{6}。

(2)桑巴节奏。这一作品中运用的桑巴节奏是两个八分音符切分的组合,所以其把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配合时很难均匀的调配两手的节奏,因为是其在连线中又带有停顿的感觉,在练习时就要具有连贯的气息,而且也要有一种略显停顿的律动感。

4.和声

《丑角》中创作中将古典音乐风格与许多现代作曲技法和思维糅合了起来,在作品的和声中就可以完美的体现出这一风格来,其和弦结构具有多样化。首先,这一组曲具有传统的和声风格。传统音乐的主要结构手法就是旋律、和声和调性,这个乐章中并没有太多的体现出“多调性”的特点,也没有出现复合调。而其体现的是F—降B—C—A的单一调性,和声是运用传统和声序进主—下属—属体现的。其次,作品运用的是多样化和弦结构。运用这一音型可以加强和声的紧张度,使得和声色彩更加丰富。比如在二度叠置和弦中,此时调性概念不清晰,大二度关系的四个音(即F G A B)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样就可以突出強调低音声部的G C(V﹣I)。在演奏这一节奏型时,其效果类似模仿打击乐,运用的是果断下键的方式;其次是柱式和弦织体,通过这样的运用在低声部与中间层就会纵向分布这一音型,这样探戈舞曲中就会增加一种强劲有力的节奏脉动,加剧了其热情奔放的风格。这样就可以突出伴奏音型的性格特征,并运用一个全臂力量来完成一组音型,因为音区跳跃和织体加厚。同时也要力量充足,这样探戈舞的步伐感更加强烈,也可以在时值上继续持续和强调,同时提高舞曲的神气感,将其内在力量突显出来,提高探戈舞曲的感染力节奏和个性。

结语

米约的萨克斯组曲《丑角》是非常经典的一首音乐作品,它在音乐历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在演绎这一作品前要先了解其主要的结构、风格特点和音乐内涵等多个方面,这样才能了解其灵魂。因此,要把握《丑角》中三个乐章的主要组曲,虽然其中的曲式结构上较多相似性,但是要把握其中的不同,这样才能更好地演奏这一作品。在不同乐章间形成对比的主要因素是其音乐材料,所以也要把握好音乐材料之间的不同,就其调性、主题、节奏、和声等内容仔细把握,演绎出组曲热情奔放的风格特点。

注释:

{1}赵锦.米约萨克斯组曲《丑角》第一乐章钢琴伴奏解析[J].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3):133.

{2}刘雅丹.米约双钢琴组曲《丑角》的音乐分析[J].黄河之声,2014(15):44-45.

{3}赵工页.浅析萨克斯管独奏曲《丑角组曲》的演奏技法[J].声乐舞蹈,2016(12):101.

{4}黄志平.萨克斯曲《丑角》演奏解析[J].艺海,2017(7):103.

{5}李冰.试析萨克斯曲《丑角》的演奏特点[J].飞天,2012(7):16.

{6}周晓光.萨克斯组曲《丑角》第三乐章音乐分析及演奏建议[J].音乐时空,2015(8):86.

猜你喜欢
丑角萨克斯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丑角的“通知”
G大调随想曲
丢了两元钱的车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京剧中的丑角
谈爵士萨克斯基础练习中的若干问题
公园那边有人在吹萨克斯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室内乐组曲《绢道》第二组萨克斯四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