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表演与审美

2018-12-03 02:04米平平郝丽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装表演审美文化

米平平 郝丽

摘 要:中西方审美文化影响着中西方服装表演的发展,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也都表现出了不同文化区域间的差别。本文重点以研究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影响下的服装表演审美特征为目的,运用比较法,从服装表演的形式、表演的风格、表演的技巧及模特等方面进行对比,在寻求差异的过程中找出各自的文化内涵特点,并在寻求各自特点的同时相互取长补短。结果是在比较、借鉴西方服装表演的经验后,得出将中国千年民族文化传承下的韵味之美进行再加工,共性中不失个性,个性中又不失民族性,才是中国服装表演独具魅力的结论。将西方流行元素注入中国的服装表演各个内容中,结合弘扬艺术、弘扬文化的服装表演形式,体现一种独特的中国服装表演的韵味。

关键词:服装表演 审美文化 中西方对比

服装表演,在众多的表演艺术中,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模特着装后的形体姿态和表演,来体现设计师的意图及服装整体效果的一种动态展示。服装表演是传达美的一种形式,是传递流行的一个渠道。中西方服装表演发展历史不同,不同文化背景影响下必然产生不同的表演风格、表演形式、表演技巧及模特风格、类型等服装表演方面的差异,做为对艺术美的鉴赏,审美文化又起着重要的作用。服装表演作为特殊的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也体现着一种文化内涵,一种审美标准。从中西方审美文化的角度,分析寻找中西方服装表演的差异,发展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当国内名不见经传的山西姑娘吕燕在法国大都会国际模特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模特首次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最好成绩的国际超模。许多人或许还很难相信,毕竟按中国传统审美标准,这种长相是很难跻身于服装表演这个青春的行业中的。而事实给人們带来的却是欢喜后的迷茫,欢喜中国服装模特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迷茫的是对中国目前服装表演行业中审美标准的疑惑。从吕燕到刘雯,从雎晓雯到王新宇,到底中国服装表演与西方服装表演的差异在哪里?中国服装表演未来的发展方向又是如何?首先,要了解中国服装表演的发展方向,进而从中西方审美文化中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角度出发,逐一探析在不同审美文化下,中西方服装表演的差异,比较找出中国服装表演所具备的特点,及未来与国际化接轨的发展方向。

一、中西方服装表演概述

1.起源于西方的服装表演

1391年法国王后伊莎贝拉手中一个展示服装立体效果的玩偶,被称做是“玩偶模特”,模特一词便由此而来。1845年,巴黎的玛丽·韦尔特·沃斯是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真人女服装模特。由此,服装表演这个新兴事物便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从不规范到规范,从简单到复杂,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西方服装表演的水平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使得如今西方服装表演带动着世界大多数服装表演行业的流行,一如西方服装行业带动世界服装流行一般。

2.中国服装表演的源起

1930年由美国留学归来的美亚丝绸厂总经理蔡声白,在上海的大华饭店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了一场服装表演。此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服装表演才开始正式在中国发展起来。中国服装表演发展的历史,虽然只有二十几年的时间,却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由中西方服装表演历史发展起点不同,发展背景不同,必然产生不同的服装表演形式、风格、类型等。探究其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中西方各自的审美影响下,各自影响着对美的导向性。历史渊源是在各自的审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对服装表演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鉴赏,当然要从审美文化的角度来说起了。

二、中西方服装表演与审美文化差异

艺术美与艺术是两个不同概念。如果说服装是一件艺术品的话,那么服装表演就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美是对艺术作品审美属性的概况。作为审美主体:欣赏者,他们并非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观众在欣赏一场时装表演时,也大可不必去努力思考,应尽可能地去自由感觉艺术的冲击和感染力,自发状态下接受熏陶和影响。可见,审美活动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驱使,是人们不断发现美、创造美的心灵追求。人类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许多审美的规律和法则,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斑斓的审美标准。不同的审美情趣对于相同的艺术品的欣赏角度是不同的,所得到的感官结果也是不同的;不同的审美文化指引下的审美感受对于同样艺术品的欣赏要求也是不相同的,其美的判断标准更是大不相同的。服装表演与审美便是这样一个欣赏者与艺术品的关系,探究欣赏者的内心需要,有助于艺术品的审美标准、价值标准的确定,有助于其价值体现。探究审美文化差异也正是为了进一步比较中西方文化及审美观念,找出共性和差异,从而使中国服装表演水平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三、中西方审美文化差异影响下的服装表演特征

1.变体与原体影响下服装表演形式的差异

西方服装表演在表演形式上就充分体现出“变”的特征。原先T台早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求,一些奇特的舞台、灯光搭配场景化的演出形式层出不穷。舞台的位置也由原先的室内改做在室外的露天广场或是著名的建筑物。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就曾被设计师用作展示服装的舞台。CHLOE在埃菲尔铁塔前面的广场上搭出近千米的木屋,用百朵鲜花装饰入口,并将模特行走的区域用鲜花与观众隔开,创造出当季最浪漫的舞台表演。CHRISTIAN DIOR在卢浮宫的大展厅内再现了户外花园景象。马头雕塑、老车车、建筑局部和垃圾筒构成了经典反叛的画面,在平地上表演的模特从一个“景点”走向另一个“景点”。在崇尚本体、和谐的审美文化影响下,中国服装表演在最初就本着弘扬本民族文化基调,以民族艺术为根本,简单保守的表演形式成功地演绎出中国旗袍的艺术魅力,以古典的民族音乐,抒缓的节奏,并借鉴了舞蹈方面的编排经验,至今,在中国服装表演的舞台上,都保持着这种服装的独特表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现代西方服装表演形式的不断变化,使中国服装表演在表演形式上显得太“守旧”了一些,单调不变的T台或U台,或是和谐的大舞台,以整体和谐美为主,不讲究张扬与多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能满足现代中国服装表演的变化要求的。在中国现代服装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有意识的中国设计师认识到了这一点,王新元在露天庭园成功地组织了一场名为“天一夜宴”的服装发布会之后。

2.离散与归属影响下服装表演风格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个性,强调对种群的离散,社会是通过契约组织起来的,每个人是独立的单元。如果说西方文化是一种孤独文化的话,中国文化便是一种浑融文化。中国是拖着原始氏族公社的尾巴进入文明社会的,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嫡长继承父业的王权比较牢固,“天人合一”的哲学意识最终指向的是君权神授。人们对相互之间的认同十分看重,因为这是使自己的社会活动如鱼得水的基础,孤独被视为怪癖,有个性的人容易受到伤害,表现自我是危险的口号。中国的“礼仪之邦”,望文生义的说是在讲中国人有礼貌,其实礼与仪通,说明古人很重视反映社会秩序的文化形式,礼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有差等”的基本社会示范,而审美标志则从各个方面反映了阶级与地位的象征,是一种文化、一种人文精神的表象。

西方服装表演在其表演风格上就充分体现了个性化的特点,在个性化特征下对于演绎塑造型、性感型、狂野型的表演风格时显得尤为突出。热情、奔放、可塑性强是西方模特表演时的特点。离散中寻求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发展又影响着进一步的离散。性感型表演风格是西方服装表演的风格特点,以性感的先天形体条件,性感的表情、情绪等配以适当的服装搭配,在西方性感文化的主导作用下,体现出西方人对美的独特的鉴赏与理解。中国服装表现在塑造典雅型、端庄型表现风格上有独特的一面,强调一种属于大众理解并接受的风格,比如典雅型、端庄型,就比较受欢迎,归属感召使下形成的审美标准及其形式的表现风格,重在文雅,有古典韵味和内在气质的表现。

四、由中西方审美的差异看中国服装表演的未来发展

中国的服装表演具备先天的艺术性和文化性,西方服装表演就自然具备浓重的商业性。前者以陶冶人们的审美文化情操为出发点,宣扬艺术、宣扬文化、宣扬一种大众可以接受并欣赏的美,后者则以引导最终消费为目的,传播的是流行时尚,这种流行与时尚可以被大众所接受,也可以只被一部分人所接受,在商业盈利的前提下,彼此得以发展。中國目前的服装表演正朝着商业性运转带动的方向行进,以服装业的发展为支柱,以中民族文化为积淀,合理化运行服装表演与模特的经纪公司及其机构,借鉴西方的百年管理经验。在表演形式上保留中国传统演绎的风格,借鉴西方新颖文化的表现形式;多吸收西方创新的思想;在保留原有独特的古典风格外,还要注意在多方面加强模特可塑性的培养,使具备不同的表现风格,具备多种类型的塑造基础;在原先神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神韵的训练和学习。

所以,中国服装表演的未来应是一种结合个性化民族风格与现代表现手法的发展方向,如“天一夜宴”、“长城2000秀”这种结合现代表达手法和古老实景场地的服装表演形式越来越受到欢迎。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的开放,相继诞生了越来越多让人惊艳的服装表演秀场,北京太庙、上海东方明珠、布达拉宫、黄果树瀑布、九寨沟、沙滩、图书馆、森林、飞机场等都上演过各类创意之秀,在服装表演的外在表达形式上更具包容性。而在服装表演的内在审美标准上,自从吕燕、雎晓雯这些国内看来略“丑”的姑娘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有出色的表现以来,开始使得一些国内经纪公司、模特行业不得不重新调整自己的眼光。以西方表演的审美眼光来寻找有个性的中国模特,但这个尺度是很难把握的。在西方人看来东方美的特征还仅仅停留在单眼皮、厚嘴唇的“花木兰”式的标准上,随着时尚流行的不断变化,假如一昧的去猜测、迎合这种西方人看中国模特的风格、标准,是很消极的。

参考文献:

[1]丛璐.服装表演的审美教育与服装美的本质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2]亓凌.论服装表演的审美价值[J].东方论坛,2014(4).

[3]齐志家,古怡.中西方服饰审美文化的比较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3).

[4]【美】朱迪思·C.埃弗雷特, 【美】克瑞斯特·K.斯旺森著,董清松,张玲译.服装表演导航[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5]张秋山.浅谈服装表演的审美方式[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0(4).

注: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广东省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GD12XYS15)。

猜你喜欢
服装表演审美文化
浅析巴蜀审美文化的特征及发展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浅析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及其培养方式
浅谈产品设计的审美文化
浅谈服装表演实践教学与市场的对接研究
审美文化视域下莎士比亚悲剧的电影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