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

2018-12-03 02:04刘媛媛
艺术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明民族交流

刘媛媛

摘 要: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音乐就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民族的音乐都各有特色,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的,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史。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西方文化自然而然的在我国传播开来。外来文化因素对我国的音乐发展造成了极为深刻的冲击和影响,使我国的音乐创造吸收了大量的外来元素,从而促进我国的音乐文化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在我国的音乐发展史上,文化方面的交流和碰撞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思考和总结。

关键字:中国 音乐史 文化交流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比语言更能够促进各民族,甚至是各个国家之间文化和情感上的交流。这是因为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更为直接,人们通过音乐,也更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包含的情感和思想。由于人们的情感共鸣大同小异,因此在使用音乐进行交流时,往往能够突破语言、意识形态、社会政府属性等因素造成的限制和障碍,使人们可以能够无障碍的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交流时,使用音乐也能够达到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交流的目的。

音乐能够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向外界展现出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以及情感文化等等。而通过音乐,也是了解一个陌生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内涵的最佳方式。由于音乐具有极高的文化概括能力,因此可以从音乐看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缩影,由此可以进行深层次的了解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从而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消除矛盾,促进文化背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此外极富感染力的音乐艺术,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语言,是加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情感文化交流以及相互理解的最佳形式之一。在我国的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各地的音乐发展形式迥异。在漫长的演变和进化过程中,特别是随着民族融合以及民族交流越来越频繁,使这些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融入到中国音乐史之中,成为一个系统的音乐文化,更成为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重要瑰宝,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音乐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我国各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不仅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作用,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

我国是一个历史极为悠久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明声名远播,对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都起到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中日本、朝鲜等远东国家,以南亚和东南亚各国的历史文化发展,更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直到如今,在这些这国家的文化发展史中,依然能够看到中华文明的影子。在音乐方面,我国的音乐也对这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历程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如受到明朝时宫庭音乐的影响,如今日本琉球群岛的居民,仍能演唱极具中华文明色彩的古曲。

早在四千多年前,在我国的中原地區,就已成为音乐文化的发展中心。早在周朝时期,政府部门就专门成立了总管音乐的机构——大司乐,由此可见中国先民对音乐的重视程度,已上升到与国家政治同等的高度。在秦朝统一六国后,西汉帝国崛起,在西汉王朝统治的二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时期,同时也产生了首次大规模的文化交流,对我国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2}。

在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奉命出西域,开通了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与中国以西的地区进行文化经济交流沟通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仅让中国与中国以西的地区的文明形成了密切的联系,促进了经济上的极大发展,更加强了多种文明的交流和融合,特别是对中国的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纵观我国的文学史和音乐史发展进程,可以很直观的发现我国音乐形式的变化,在秦汉时期,中国主要的音乐形式是乐论辞赋;到了六朝时期,是讲唱变文;唐宋则衍生出传奇戏剧;而到了元朝时期,元杂剧更传唱一时;明清的民间歌曲、宗教音乐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了清朝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从南方进入北京,促使徽剧与湖北的汉调,以及昆曲、秦腔等在剧目、曲调、表演形式等方面进行融合,从而发展出了我国的国粹——京剧。如今京剧已走遍全世界,不仅在我国的音乐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影响。

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各不相同,从而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文明,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人类文化进入了密切联系和交流的时代,特别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文化在整体上来开是趋于融合,而在微观上来看,民族、地域和国家的传统文化则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形。我国的音乐文化也是如此,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开始在差别中不断发展和进步。而在我国音乐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两大障碍,一是要去除欧洲文化中论对我国音乐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也要消除唯东方文化中心论的狭隘思想对我国音乐发展造成的阻碍,以世界音乐文化平等的角度,与外来音乐文化进行对话,彼此相互吸收,促进中国音乐文化和外来音乐文化的共同发展。

音乐文化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缩影,它凝聚了国家和民族文化最精髓的部分,同时也是将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风貌以及全新形式展示给外界的重要窗口。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音乐的表现力更强、更直接,也更有震撼力,特别是音乐的表现力打破了语言和文化意识方面的障碍,而且对所要表达的思想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因此音乐是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域与地域之间、民族与民族之是交流和沟通的最佳方式,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展示自我最好的名片{3}。

音乐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对上,国家、民族之间进行文化和政治交往,需要音乐来展现自我,促进两者之间的理解和交流;对下,民间婚丧嫁娶,同样需要音乐来表达情感生活。由此可见,不论是在国家之间,还是在民间,音乐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和沟通的手段,是促进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必不可少的对外交流措施。

在外交中使用音乐作为交流手段,并不是进入现代社会才有的,早在春秋时期,音乐就已成为国与国之间进行政治文化交流必不可少的礼仪之一。当时无论是诸侯国君觐见天子,还是诸侯国君之间相见,亦或是诸侯国君接见其他国家的使展厅,都需要使用音乐来进行对外交流,可以说在当时没有音乐,就没有外交。进入现代社会后,音乐在外交方面的应用更加广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大的拉近了国与国之间距离,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活跃,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是超脱了经济交往的局限流,以经济交往为基础,建设了更加密切的文化上的交流和联系,不断促进思想和艺术上的交流,实现文化上的密切交往,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交流中,音乐一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是因为音乐对情感的表达是最直接的,即使各国都拥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但心理机制却大同小异,在情感方面的交流突破了语言和文化认知障碍,使拥有着不同国籍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也能够加更深刻的加强人们对彼此的理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唯有以音乐交流这种方法最为简单、直接。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以及对美的追求,都能够超越政治属性、社会形态等因素的限制,从而向外界展示最真实的一面,更能够传达更真挚的情感,增进人们的情情理解和交流,加深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甚至是促进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达成友好交流,促进各国的和平友好发展,实现双方共赢。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时间变得短暂,情感表达的减少使人与人之间很难结合深厚的情感。而在这种生活环境中,音乐对于情感的表达和传递,就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的年轻人在结交新朋友,增进与朋友之间的友谊情感时,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去KTV一展歌喉,通过音乐展现内心深入最真诚的情感,促进情绪的交融,从而加强对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友谊和情感,进而结下深后的情谊。除此之外,学生升入新学校,会准备迎新晚会向新学生展示学校和风貌,让学生对全新的学校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在新学校开展新的学习生活。高校学生毕业后也往往会通过歌舞晚会或在KTV唱歌聚会的形式,感谢师恩,向同学和老师表达不舍,同时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向未来美好的生活表达向往。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聽听音乐,可以舒缓心情;运动时听听音乐,也可以让简单的体育活动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有魅力{4}。

结语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对待外来文化,中华文明一直以一种包容的姿态,吸收各国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为己用,丰富中华文明的内涵,促进中华文明更加辉煌、更加繁荣。在各极吸收外来文化,丰富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向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在用着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回馈文明成果,推动全世界文化的共同发展和进步。中国的音乐文化就在这种宽容、温和、积极的文化背影下不断发展进步,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享有盛誉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元化发展已是中国音乐史不可回避和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这种趋势下,我国的音乐文化必将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更加成为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注释:

{1}耿艺曼.浅谈唐代宫廷音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7,37(9):4.

{2}黄新羽.浅谈我国钢琴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J].湖南社会科学,2014(z1):29-30.

{3}马燕乔.论中国音乐史上的文化交流探讨[J].音乐大观,2014(2):27-28.

{4}张正瑞.浅析中西方音乐史学理论及其诉求[J].才智,2017(10):211.

猜你喜欢
中华文明民族交流
4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什么样儿?
如此交流,太暖!
我们的民族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追寻“华胥氏”——中华文明的早期开垦者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把中华文明的底色铺陈好
多元民族
中华文明何以延续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