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引领新零售

2018-12-04 06:05魏延安
新农业 2018年22期
关键词:商业中心综合体吃货

文/魏延安

躲不开的移动社交

这一年多来,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了社交软件,趋势越加明显。以中秋节祝福信息为例,百分之九十多来自微信,短信已经寥寥无几,这在几年以前是无法想象的。而且祝福的形式也多样化,从简单的文字到文字配符号,再到精美图片,直到短视频。

由此,微信等社交App就成了新零售躲不开的超级流量入口,有的对其运用是肤浅的,比如朋友圈卖货;有的对其运用是深度的,比如有赞、云集等社交电商平台;还有的对其运用是巧妙的,比如拼多多,完全是利用社交催生出新的流量。社交电商的内容也在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面膜、化妆品到今天的琳琅满目,但最多的还是食品保健,无数新农人与农特产品找到了新通路,农特微商由此高歌猛进。

培养用户的习惯多么重要

据说是哈佛大学讲的——为培养用户习惯而付出的前期投入总是值得的,这个用在网约车上,完全合适。我从4S店放下车出来,恰好碰见一辆空出租,随即坐上去,等到下车时还以为会自动扣费,开门就走,被司机赶紧叫住。

回想起来,网约车从2014年起经过几轮补贴大战,虽然目前还没有实现盈利,但却培养了几亿用户的消费习惯,从而为以后逐渐提高服务费奠定基础。与之类似的还有外卖,依然是补贴大战,一单三四十块钱的盒饭,补贴下来只要十块左右,于是大量的人成为外卖用户,到2018年上半年用户竟然迅速增长到3亿多,不少年轻消费群体甚至习惯了天天叫外卖。几亿群体为逐渐实现外卖的差异化竞争奠定了可能。

到今天,无论是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生鲜超市+餐饮”型新零售,还是缤果盒子等无人售卖型新零售,首先面临的依然是培养用户习惯和基本群体。

餐饮在新零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

有人分析零售的几次变革,从单体商店到百货商场、大型超市、商业中心,已经大体有四次演变。特别是在今天,商业中心大行其道,这种商业综合体把原来分散的百货、超市、餐饮、娱乐等融为一体,大大方便了用户的一体化消费。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餐饮在其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有数据说是整个商业综合体各商业业态增长最快的。

中秋节,我去了一个新开业的商业综合体,七层大楼中餐饮就有三层,进一步超越其他商业中心,而且餐饮店人流量明显超过其他门店。有人说今天是一个又“懒”又“馋”的时代,不一定十分精准却也抓住了消费的重要特征——城市越来越大,便利性越来越重要;家庭不断小型化,外出就餐比例持续升高。

由此,今天的新零售无一例外地在“死磕”两个重要领域:便利店和餐饮。无论是京东的百万便利店计划还是阿里巴巴的天猫小店体系,争夺的都是遍布城市社区附近的便利店资源;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新零售最大的特点是直观体验,现场烹调,增强用户粘性。在发达国家,仅仅在餐饮业就能培养出多个十亿至百亿级企业,中国今天才刚刚开始,海底捞将来一定不会孤单。

吃不仅在城市如此,在乡村也同样,所有的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绝对要以特色餐饮为核心,能不能有几个特色菜十分重要。于是也有人调侃,所谓的乡愁本质上只是为了解谗!

既然这样,其他的新零售入行者就应该注意,不是电商开店就是新零售,而是要捕捉新的消费趋势,更好地笼络用户,争夺新的流量入口。必须在这一轮消费变革的本质中找到竞争的新法宝,而不是在人云亦云中简单地跟随。那种盲目跟风式的“烧钱”“圈地”,这几年已经形成了无数的前车之鉴,从早先的“百团大战”到后来的“O2O”风潮直到最近的“单车会战”,总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得不慎,特别是缺乏资本支持的创业型企业。

猜你喜欢
商业中心综合体吃货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南朗壹加壹商业中心工程结构设计要点探究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商圈互联 智慧商圈
云南13州市年底前建乡村商业中心
有一种病叫“吃货症”
“吃货”的奖赏
“吃货”的奖赏